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治岳专利>正文

一种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19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包括水轮机盖(1)和固定壳体(2),所述水轮机盖(1)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体(2)的上方;具有内腔(5)的水轮,所述水轮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其中,所述水轮包括第一内侧壁(6)、第一外侧壁(7)、m个平流舱(8)、m个垂流能转换舱(9)、n个斜流槽(10)、p个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1)、q个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2)和s个出流能量转换器(13)。本发明专利技术水轮机使水流的潜在能量得到极其充分且高效的转化,提高了水流能量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轮机
,具体涉及一种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
技术介绍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未来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水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力发电前景广阔,因此发展水力发电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水力发电是利用位于高处的河流、湖泊等水资源被运动至低处时所具有的能量,通过水轮机转换成机械能,再通过由水轮机所带动的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因此水轮机对于水力发电是至关重要的。水流能量转换依靠水轮。所谓水轮,就是让水流按照设计路径经过本体时的自然施力相应产生转动力矩的机械构件。但是,目前就水流能量的转换而言,一般水轮机在同一时刻只具有对水流的某一状态进行能量转换的能力,这是由水轮机的设计特性所决定的。但是这种转换不能充分利用水流的潜在能量,这样便造成了水流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水轮机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包括:水轮机盖、固定壳体,所述水轮机盖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体的上方,所述固定壳体环绕中心轴线形成容纳腔,在所述固定壳体的侧壁上连通有若干进水导管,每个所述进水导管内固定设置有一个进水喷嘴;具有内腔的水轮,所述水轮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其中,所述水轮包括第一内侧壁、第一外侧壁、m个平流舱、m个垂流能转换舱、n个斜流槽、p个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q个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和s个出流能量转换器,所述第一内侧壁围绕所述水轮的中心轴线形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外侧壁围绕所述第一内侧壁设置,且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固定壳体之间密封接触,所述m个平流舱围绕所述内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壁上,且所述平流舱与所述进水导管的进水方向相平齐,一个所述平流舱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垂流能转换舱,且所述平流舱通过垂流导口与所述垂流能转换舱连通,相邻的m1个所述垂流能转换舱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斜流槽分隔板,所述斜流槽分隔板呈螺旋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一外侧壁形成的空腔内,且所述斜流槽分隔板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斜流槽分隔板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和所述斜流槽分隔板形成一所述斜流槽,且相邻的m1个所述垂流能转换舱的出水口与所述斜流槽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斜流槽上每隔第一设定距离设置有一个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每个所述斜流槽上每隔第二设定距离设置有一个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其中,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的外壁连接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外侧壁上,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的第一上部连接面与处于上端的所述斜流槽分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的第一下部连接面与处于下端的所述斜流槽分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的内壁连接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内侧壁上,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的第二上部连接面与处于上端的所述斜流槽分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的第二下部连接面与处于下端的所述斜流槽分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处于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和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的下方,且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斜流槽分隔板,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水轮的第一下侧壁,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的两侧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一外侧壁,且所述斜流槽分隔板、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一外侧壁形成汇流槽,所述汇流槽处的所述第一外侧壁还通过若干导流旋臂连通有若干出流喷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流舱包括垂直向分隔板、具有垂流导口的水平向分隔板、平流能转换器,其中,所有所述垂直向分隔板围绕所述水轮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所述垂直向分隔板和所述平流能转换器竖直设置在所述水平向分隔板上,相邻两个所述垂直向分隔板侧边之间固定设置有一个所述平流能转换器,相邻的两个所述垂直向分隔板、所述水平向分隔板、所述平流能转换器形成进水空间,所述进水导管通过进水口连通至所述进水空间;所述平流能转换器包括上转换部分和下转换部分,所述上转换部分设置于所述下转换部分的上方,且所述上转换部分的形状沿竖直方向为弧形,所述下转换部分的形状沿竖直方向为直线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垂流能转换舱包括垂流导桶、垂流能转换器、垂流能转换支撑件,其中,所述垂流导桶竖直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水平向分隔板的垂流导口的下方,所述垂流能转换器位于所述垂流导桶的下方,且所述垂流能转换器与所述垂流导桶之间存在流水通道,所述垂流能转换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壁上,所述垂流能转换支撑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壁上,且所述垂流能转换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垂流能转换器的下表面;所述垂流能转换器与所述第一内侧壁之间的夹角θ为锐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还包括第一主轴、第二主轴和第一固定支座,所述第一主轴穿过所述水轮机盖固定设置在所述水轮的第一上侧壁上方,所述第一主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水轮机盖,所述第二主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水轮的第一下侧壁的下方,所述第二主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支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流喷嘴的出水端呈水平方式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流喷嘴的出水端呈向下倾斜的方式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还包括正旋上轴、逆旋盘主轴、逆旋盘装置、第二固定支座、逆旋轴和正旋下轴,所述逆旋盘装置包括若干受水器、若干连接杆、若干撑杆、凹形座套和连接环,其中,所述逆旋轴贯穿所述正旋上轴、所述水轮机盖、所述水轮的第一上侧壁、所述水轮的第一下侧壁和所述正旋下轴,所述逆旋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凹形座套的凹形槽内,所述逆旋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下侧壁相连,所述逆旋轴通过轴承与所述正旋上轴相连;所述正旋上轴穿过所述水轮机盖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水轮机盖,所述正旋上轴与第一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正旋下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侧壁,且所述正旋下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凹形座套相连;所述逆旋盘主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座套,所述逆旋盘主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支座;所有所述连接杆呈水平方式设置,所有所述连接杆沿所述凹形座套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有所述受水器沿所述连接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环的外壁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座套,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壁,所述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逆旋盘主轴,所述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且所述受水器与所述出流喷嘴的出水端对应设置,以使从所述出流喷嘴流出的水喷射至所述受水器上,所述正旋下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凹形座套的凹形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还包括正旋轴输出齿轮和第一轴端齿轮,所述正旋轴输出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正旋上轴的上端,所述第一轴端齿轮与所述正旋轴输出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轮机盖(1)、固定壳体(2),所述水轮机盖(1)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体(2)的上方,所述固定壳体(2)环绕中心轴线形成容纳腔,在所述固定壳体(2)的侧壁上连通有若干进水导管(3),每个所述进水导管(3)内固定设置有一个进水喷嘴(4);/n具有内腔(5)的水轮,所述水轮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其中,/n所述水轮包括第一内侧壁(6)、第一外侧壁(7)、m个平流舱(8)、m个垂流能转换舱(9)、n个斜流槽(10)、p个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1)、q个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2)和s个出流能量转换器(13),所述第一内侧壁(6)围绕所述水轮的中心轴线形成所述内腔(5),所述第一外侧壁(7)围绕所述第一内侧壁(6)设置,且所述第一外侧壁(7)与所述固定壳体(2)之间密封接触,所述m个平流舱(8)围绕所述内腔(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壁(6)上,且所述平流舱(8)与所述进水导管(3)的进水方向相平齐,一个所述平流舱(8)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垂流能转换舱(9),且所述平流舱(8)通过垂流导口(14)与所述垂流能转换舱(9)连通,相邻的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轮机盖(1)、固定壳体(2),所述水轮机盖(1)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体(2)的上方,所述固定壳体(2)环绕中心轴线形成容纳腔,在所述固定壳体(2)的侧壁上连通有若干进水导管(3),每个所述进水导管(3)内固定设置有一个进水喷嘴(4);
具有内腔(5)的水轮,所述水轮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其中,
所述水轮包括第一内侧壁(6)、第一外侧壁(7)、m个平流舱(8)、m个垂流能转换舱(9)、n个斜流槽(10)、p个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1)、q个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2)和s个出流能量转换器(13),所述第一内侧壁(6)围绕所述水轮的中心轴线形成所述内腔(5),所述第一外侧壁(7)围绕所述第一内侧壁(6)设置,且所述第一外侧壁(7)与所述固定壳体(2)之间密封接触,所述m个平流舱(8)围绕所述内腔(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壁(6)上,且所述平流舱(8)与所述进水导管(3)的进水方向相平齐,一个所述平流舱(8)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垂流能转换舱(9),且所述平流舱(8)通过垂流导口(14)与所述垂流能转换舱(9)连通,相邻的m1个所述垂流能转换舱(9)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呈螺旋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壁(6)和所述第一外侧壁(7)形成的空腔内,且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内侧壁(6)固定连接,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一外侧壁(7)连接,所述第一内侧壁(6)、所述第一外侧壁(7)和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形成一所述斜流槽(10),且相邻的m1个所述垂流能转换舱(9)的出水口与所述斜流槽(10)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斜流槽(10)上每隔第一设定距离设置有一个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1),每个所述斜流槽(10)上每隔第二设定距离设置有一个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2),其中,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1)的外壁连接侧(1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外侧壁(7)上,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1)的第一上部连接面(17)与处于上端的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固定连接,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1)的第一下部连接面(18)与处于下端的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固定连接,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2)的内壁连接侧(1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内侧壁(6)上,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2)的第二上部连接面(20)与处于上端的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固定连接,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2)的第二下部连接面(21)与处于下端的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固定连接,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13)处于所述外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1)和所述内壁应耳水能转换器(12)的下方,且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13)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13)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水轮的第一下侧壁(22),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13)的两侧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内侧壁(6)和所述第一外侧壁(7),且所述斜流槽分隔板(15)、所述出流能量转换器(13)、所述第一内侧壁(6)和所述第一外侧壁(7)形成汇流槽,所述汇流槽处的所述第一外侧壁(7)还通过若干导流旋臂(23)连通有若干出流喷嘴(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流舱(8)包括垂直向分隔板(25)、具有垂流导口(14)的水平向分隔板(26)、平流能转换器(27),其中,
所有所述垂直向分隔板(25)围绕所述水轮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所述垂直向分隔板(25)和所述平流能转换器(27)竖直设置在所述水平向分隔板(26)上,相邻两个所述垂直向分隔板(25)侧边之间固定设置有一个所述平流能转换器(27),相邻的两个所述垂直向分隔板(25)、所述水平向分隔板(26)、所述平流能转换器(27)形成进水空间(60),所述进水导管(3)通过进水口(33)连通至所述进水空间(60);
所述平流能转换器(27)包括上转换部分(28)和下转换部分(29),所述上转换部分(28)设置于所述下转换部分(29)的上方,且所述上转换部分(28)的形状沿竖直方向为弧形,所述下转换部分(29)的形状沿竖直方向为直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流态多形转换双向复能水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流能转换舱(9)包括垂流导桶(30)、垂流能转换器(31)、垂流能转换支撑件(32),其中,
所述垂流导桶(30)竖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岳
申请(专利权)人:王治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