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05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包括车体、轮轴、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以及正反转驱动装置;所述轮轴可转动的安装于车体,轮轴的两端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轮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行走轮传动连接且第一行走轮与轮轴同步转动设置,轮轴的第二端通过单向棘轮装置与第二行走轮连接;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安装于车体且正反转驱动装置驱动轮轴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单向棘轮装置使得车体可以自动进行变向,结构设计上更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池清洁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不管是户外水池还是室内水池,其池底总会沉淀有脏物,因而需要对池底进行清洁,若是采用人工清洁,工作量十分巨大,因而大多数是采用水池清洁车来进行清洁。水池清洁车需要在池底来回游走,这样才能把池底的各个角落清理干净,因而如何实现水池清洁车的变向就是水池清洁车的设计要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能控制水池清洁车自动进行变向。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包括车体、轮轴、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以及正反转驱动装置;所述轮轴可转动的安装于车体,轮轴的两端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轮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行走轮传动连接且第一行走轮与轮轴同步转动设置,轮轴的第二端通过单向棘轮装置与第二行走轮连接;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安装于车体且正反转驱动装置驱动轮轴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所述单向棘轮装置包括外棘轮以及外止动件;所述外棘轮与轮轴的第二端传动连接且外棘轮与轮轴同步转动设置,外棘轮的外周设有若干个外棘齿;所述外止动件可摆动的安装于第二行走轮上,第二行走轮与外棘轮同轴设置,外止动件与外棘轮的外棘齿相接触并仅允许外棘轮相对于第二行走轮单向转动。所述单向棘轮装置包括内棘轮以及内止动件;所述内棘轮与第二行走轮同轴相连且内棘轮与第二行走轮同步转动设置,内棘轮的内周设有若干个内棘齿;所述内止动件与轮轴的第二端传动连接且内止动件与轮轴同步转动设置,内止动件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棘爪,内止动件的弹性棘爪与内棘轮的内棘齿相接触并仅允许内棘轮相对于内止动件单向转动。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包括叶轮和自换向机构;所述叶轮和自换向传动机构安装于车体内腔中,叶轮通过自换向传动机构驱动驱动轮轴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所述自换向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换向凸轮、惰轮、换向摆动件以及与轮轴同步转动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换向凸轮可转动安装于车体的内腔中;叶轮与主动齿轮和换向凸轮传动配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换向摆动件可转动的套置轮轴,且换向摆动件上配合有一可转动的导向件;换向凸轮的端面上设有凸轮槽,导向件滑接于凸轮槽中,惰轮可转动的安装于换向摆动件上并与传动齿轮保持啮合;所述换向凸轮转动时带动换向摆动件绕轮轴做往复摆动运动,以带动惰轮往复摆动而使得惰轮交替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其中之一啮合,从而控制轮轴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所述惰轮处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进行啮合的一侧。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还包括叶轮盒,叶轮盒设置在车体的内腔中,叶轮盒设有与叶轮盒内腔相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叶轮盒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开口朝上设置,叶轮可转动的安装于叶轮盒的内腔中。所述车体顶部配合有与车体内腔相通的抽吸接头,车体底部设有与车体内腔相通的吸污口;所述车体内腔中安装有滤网,滤网将车体内腔分隔成与抽吸接头连通的上腔室以及与吸污口连通的下腔室;所述叶轮和自换向传动机构配合于上腔室内。所述吸污口上配合有转动盖合吸污口的盖板和驱动盖板向下转动盖合吸污口的扭簧。所述抽吸接头连接有一连接软管,连接软管上配合有浮体。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正反转驱动装置驱动轮轴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其中当正反转驱动装置驱动轮轴正转时,此时单向棘轮装置处于锁定状态,轮轴的正转能带动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同步转动,进而使得车体移动;而当正反转驱动装置驱动轮轴反转时,此时单向棘轮装置处于解锁状态而使得轮轴的反转只带动第一行走轮同步转动,这使得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存在转速差,从而使得车体自动进行变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2;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3;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4;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5。标号说明:车体1,抽吸接头11,吸污口12,上盖101,下盖102,上腔室103,下腔室104,盖板13,扭簧14,轮轴2,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正反转驱动装置5,叶轮51,自换向传动机构52,自换向传动机构52,主动齿轮521,从动齿轮522,换向凸轮523,凸轮槽5231,惰轮524,换向摆动件525,插杆5251,传动齿轮526,导向件527,叶轮盒53,进水口531,出水口532,驱动齿轮54,传动架55,单向棘轮装置6,外棘轮61,外棘齿611,外止动件62,内棘轮63,内棘齿631,内止动件64,弹性棘爪641,连接软管7,浮体71,滤网8,导轮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11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包括车体1、轮轴2、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以及正反转驱动装置5;其中所述轮轴2可转动的安装于车体1,轮轴2的两端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轮轴2的第一端与第一行走轮3传动连接且第一行走轮3与轮轴2同步转动设置,轮轴2的第一端可通过齿轮组与第一行走轮3传动配合而使得第一行走轮3与轮轴2同步转动,轮轴2的第二端通过单向棘轮装置6与第二行走轮4连接,第一行走轮3和第二行走轮4分别与车体1相对的两侧,第一行走轮3和第二行走轮4可相对设置;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5安装于车体1且正反转驱动装置5驱动轮轴2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本专利技术当正反转驱动装置5驱动轮轴2正转时,此时单向棘轮装置6处于锁定状态,轮轴2的正转能带动第一行走轮3和第二行走轮4同步转动,进而使得车体1移动;而当正反转驱动装置5驱动轮轴2反转时,此时单向棘轮装置6处于解锁状态而使得轮轴2的反转只带动第一行走轮3同步转动,这使得第一行走轮3和第二行走轮4存在转速差,从而使得车体1自动进行变向;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单向棘轮装置6使得车体1可以进行变向,结构设计上更为简单。配合图2至图9所示,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5包括叶轮51以及自换向机构52;所述叶轮51和自换向传动机构52安装于车体1的内腔中,叶轮51通过自换向传动机构52驱动驱动轮轴2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该叶轮51由流经车体1内腔的水流来驱动转动,即叶轮51通过水力驱动;这样水池清洁车便采用水力驱动的方式来驱动车体1移动和变向,使得水池清洁车能无需设置电子器件来驱动车体1移动和变向,降低了水池清洁车的成本和水池清洁车在水下的使用条件限定,该使用条件限定是指需设置防水结构来保护设置在水清洁车中的电子器件。配合图2所示,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5还包括叶轮盒53,叶轮盒53设置在车体1的内腔中,叶轮盒53设有与叶轮盒1内腔相通的进水口531和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轮轴、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以及正反转驱动装置;/n所述轮轴可转动的安装于车体,轮轴的两端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轮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行走轮传动连接且第一行走轮与轮轴同步转动设置,轮轴的第二端通过单向棘轮装置与第二行走轮连接;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安装于车体且正反转驱动装置驱动轮轴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轮轴、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以及正反转驱动装置;
所述轮轴可转动的安装于车体,轮轴的两端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轮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行走轮传动连接且第一行走轮与轮轴同步转动设置,轮轴的第二端通过单向棘轮装置与第二行走轮连接;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安装于车体且正反转驱动装置驱动轮轴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棘轮装置包括外棘轮以及外止动件;
所述外棘轮与轮轴的第二端传动连接且外棘轮与轮轴同步转动设置,外棘轮的外周设有若干个外棘齿;所述外止动件可摆动的安装于第二行走轮上,第二行走轮与外棘轮同轴设置,外止动件与外棘轮的外棘齿相接触并仅允许外棘轮相对于第二行走轮单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棘轮装置包括内棘轮以及内止动件;
所述内棘轮与第二行走轮同轴相连且内棘轮与第二行走轮同步转动设置,内棘轮的内周设有若干个内棘齿;
所述内止动件与轮轴的第二端传动连接且内止动件与轮轴同步转动设置,内止动件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棘爪,内止动件的弹性棘爪与内棘轮的内棘齿相接触并仅允许内棘轮相对于内止动件单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驱动装置包括叶轮和自换向机构;所述叶轮和自换向传动机构安装于车体内腔中,叶轮通过自换向传动机构驱动驱动轮轴交替进行正转和反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池清洁车的变向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换向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换向凸轮、惰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雄李炜张文孝
申请(专利权)人: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