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水地层基坑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领域,具体是一种富水地层基坑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建筑已经克服复杂条件因素的制约,采用深基坑支护形式。由于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的支护施工难度大,事故频发,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源,因此对复杂环境下深基坑的支护形式的合理设计与施工仍然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索。现有的基坑支护形式一般为单一的悬臂式挡土墙支护、分列式桩板墙支护(两桩间设置预制挡土板)、双排桩顶设冠梁悬臂挡土墙支护。上述支护形式中单一的悬臂式挡土墙支护效果差风险高,分列式桩板墙支护因其桩间挡土板是预制拼装,整体性、耐久性差,随着时间的推进,挡土板后土压力积累,经水压力的作用容易脱落。双排桩顶设冠梁悬臂挡土墙支护忽略了地下水对基坑及其桩间土的影响。针对以上支护形式的不足之处,为此我们探索设计采用了悬臂式桩板墙整体现浇工艺加桩顶设冠梁悬臂挡土墙支护方式,并对桩前挡土板后及桩间进行反滤防渗漏技术处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水地层基坑悬臂式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两排设置的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前排灌注桩(1)前侧为桩前挡土板(5),桩前挡土板(5)后侧与前排灌注桩(1)之间填充有砂砾石反滤层(8),砂砾石反滤层I(8.1)底部设置有粘土I(7.1),桩前挡土板(5)设有若干泄水孔I(6.1),泄水孔I(6.1)连通砂砾石反滤层I(8.1)与外部,所述的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顶部之间设置有冠梁(10),冠梁(10)底部设置有一层砼垫层(9),冠梁(10)顶部前侧设置有挡土墙(4),挡土墙(4)后侧设置砂砾石反滤层II(8.2),砂砾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地层基坑悬臂式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两排设置的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前排灌注桩(1)前侧为桩前挡土板(5),桩前挡土板(5)后侧与前排灌注桩(1)之间填充有砂砾石反滤层(8),砂砾石反滤层I(8.1)底部设置有粘土I(7.1),桩前挡土板(5)设有若干泄水孔I(6.1),泄水孔I(6.1)连通砂砾石反滤层I(8.1)与外部,所述的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顶部之间设置有冠梁(10),冠梁(10)底部设置有一层砼垫层(9),冠梁(10)顶部前侧设置有挡土墙(4),挡土墙(4)后侧设置砂砾石反滤层II(8.2),砂砾石反滤层II(8.2)上下两端为粘土II(7.2),挡土墙(4)上设置有若干泄水孔II(6.2),泄水孔II(6.2)连通砂砾石反滤层II(8.2)和外界,挡土墙(4)通过扶肋(3)与挡土墙(4)和冠梁(10)连接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地层基坑悬臂式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前挡土板(5)前方的基坑(14)内设置有排水沟(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水地层基坑悬臂式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前挡土板(5)底部高程低于基坑(14)上表面的高程,所述的粘土I(7.1)底部高程等于基坑(14)上表面的高程,最低位置的泄水孔I(6.1)的位于砂砾石反滤层I(8.1)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富水地层基坑悬臂式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低位置的泄水孔II(6.2)位于砂砾石反滤层II(8.2)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水地层基坑悬臂式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砾石反滤层I(8.1)和砂砾石反滤层II(8.2)包括中砾和小卵石,其中中砾的粒径4~6mm,平均粒径4.6mm;小卵石的粒径30~40mm,平均粒径34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富水地层基坑悬臂式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砾和小卵石分别用若干编织袋包装,若干编织袋包装后的中砾和小卵石分别堆码,粗粒径放置在靠近外侧桩前挡土板(5)一侧,所述的泄水孔I(6.1)和泄水孔II(6.2)按2~3m间距梅花形布置。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富水地层基坑悬臂式桩板墙桩间砂石反滤防渗漏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华松,孙伯乐,宋卓炜,于海,洪武,张维龙,罗仕恒,张思远,陈用伟,杨智,赵学新,程秀茹,张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