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893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控制系统、可拆卸连接在卡车的同一侧的路锥收放装置和收放辅助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通过控制系统选择相应的模式,在放置模式下,通过路锥收放装置将路锥从顶部横放在路面上,再通过收放辅助装置将路锥扶正呈竖直状态,在收纳模式下,收放辅助装置将竖直状态下的路锥放倒,再通过路锥收放装置将放倒后的路锥带至顶部,再通过工作人员进行收纳,且在收纳模式下,路面上的路锥本身就存在横放且朝向相反的情况时,收纳辅助装置也能够将这些路锥进行调整至标准的收纳状态,不会出现因路锥倒下且朝向不对而无法进行收纳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日常维护工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对交通需求的客观反映,高速公路建设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交通发达程度,也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自1988年10月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到了202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万公里,总体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而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速公路的维修、养护等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维修、养护以及发生交通事故时,需要快速做好部分路段的交通管制、疏通和引导,保障道路畅通、作业安全和避免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此过程中部分路段的封闭以及单幅双向放行都需要布放大量交通锥来引导车辆的行驶。目前我国国内在高速公路上维修保养作业时,交通路锥的放置和回收都是2到3名施工人员在道路工程车尾部沿着高速公路特定路线进行放置和回收,这种人工作业方式,作业速度慢、安全系数低。近年来,尽管有个别单位开始着眼于交通锥自动收放装置的研究,但技术尚不成熟,成本也降不下来。公告号为CN101768928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交通锥自动收放设备,该设备的结构设计最适合安装在卡车的尾部,按照设置封闭路段时的要求,通常将路锥放置在两个车道之间的车道线上,因此在放置时需要将卡车行驶在两个车道的之间,而目前我国的很多高速公路仍为单向双车道,因此当卡车行驶在两个车道中间时会将车辆往应急车道上逼,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公告号为CN111851352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交通锥收放设备,通过导向框架将竖放的路锥放倒,再通过锥体升降装置将防倒后的路锥重新翻转至竖直状态再带动路锥向上移动,但是放置在路面上的路锥无法完全保证都是竖放状态的,在车辆碰撞或因车速较快而通过气流将路锥放倒等情况时,尤其是路锥的小头对着导向框架时,锥体定位件无法伸入路锥的内部,则该装置无法将该路锥进行收纳。因此目前一些用于放置和回收路锥的设备仍存在有一些缺陷,因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在收放路锥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对车道的侵占从而减小危险性,同时对于倾倒且朝向不同的路锥也具有较好的收纳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可拆卸连接在卡车的同一侧的路锥收放装置和收放辅助装置,其中:所述路锥收放装置包括设有升降通道的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在竖直方向上滑移的滑板,所述第一框体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滑板移动的升降驱动单元,所述滑板上转动连接有抵板,所述抵板上设有伸入路锥内部对路锥进行抓取的内撑,所述滑板上设有驱动抵板转动的转动驱动单元;所述收放辅助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上远离第一框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抵触路锥的底座将路锥扶正的转板,所述第二框体上靠近第一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路锥的小头从而将路锥放倒的抵杆,所述转板与抵杆之间形成有调整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路锥收放装置和收放辅助装置安装在卡车的同一侧的车厢壁上,且路锥收放装置安装在靠近卡车车头的位置,收放辅助装置安装在靠近卡车车尾的位置;卡车向前行驶,通过控制系统选择放置模式,由于路锥呈底座的面积较大,小头面积较小的锥形,且为中空设置,站在车厢里的工作人员将放置在车厢内的路锥放置在抵板上,且在放置过程中内撑插入路锥的内部,此时路锥呈竖放状态,在放置完毕后升降驱动单元带动滑板向第一框体的底部移动至最大行程点时,转动驱动单元带动抵板转动90度,使路锥呈底座朝向车头方向的横放状态,且此时路锥与路面接触,在路面与路锥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路锥脱离内撑,且在路锥脱离内撑时抵板回转后重新向上移动至第一框体的顶部,随着卡车的行驶,呈横放状态的路锥进入调整通道中,当转板与路锥相抵触时使路锥发生翻转从而重新恢复至竖放的状态,从而完成对路锥的放置;通过控制系统选择收纳模式,为了保证行驶过程中始终有路锥位于卡车的后方,卡车倒车行驶,当路面上的路锥呈竖放状态时,转板与路锥的小头相抵触将路锥放倒呈底座朝向卡车车头的横放状态,路锥顺畅通过调整通道;当路面上的路锥呈底座朝向卡车车头的横放状态时,当转板与路锥的底座相抵触时,由于路锥的小头对路面的抵触使用,路锥不会发生反转,从而使转板发生转动后路锥仍呈底座朝向卡车车头的横放状态穿过调整通道;当路面上的路锥呈小头朝向卡车车头的横放状态时,当转板与路锥的底座相抵触时路锥发生翻转至呈竖放状态,随着卡车的倒车行驶,抵杆与路锥的小头相抵触将路锥放倒呈底座朝向卡车车头的横放状态;从而使内撑能够插入路锥的内部,转动驱动单元控制抵板转动90度时路锥呈小头朝上的竖放状态,升降驱动单元控制滑板向第一框体的顶部移动,从而带动路锥移动至第一框体的顶部,站在车厢内的工作人员将路锥取下从而完成对路锥的收纳,对路面上的路锥的收纳效果好,不会出现因路锥倒下且朝向不对而无法进行收纳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撑包括至少三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撑板,所述撑板沿背离抵板的方向宽度逐渐减小使内撑呈锥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路锥的内部呈锥形,通过对撑板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内撑呈锥形,能够使路锥更好的卡在内撑上,同时将撑板设置为三组,卡接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板上固定连接有设于若干撑板之间且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第一位置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内撑上是否插有路锥,进而用于驱动转动驱动单元发生相应的转动动作和驱动升降驱动单元发生相应的升降底座,自动化程度更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板沿背离第一传感器的方向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抵板上设有贯穿第一通孔并与撑板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贯穿第二通孔并与抵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路锥的规格较多,在高度上从300mm至900mm不等,不同的路面场合需要选择适合规格的路锥,在高速上由于车辆的车速普遍较快,因此需要选择高度较高的路锥以增强提醒效果,而在一些乡镇街道、农村路面等车速不快的路面,可选择高度较低的路锥,因此通过调整抵杆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匹配多种规格的路锥,相对应的调整各撑板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内撑的大小,确保内撑能够插入路锥中,从而扩大了路锥收放装置和收放辅助装置的适用范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与抵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呈“L”型的连接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驱动单元带动滑板向下移动至达到最大行程时,连接件转动后能够进一步降低抵板的高度,从而在选取升降驱动单元时能够选取一些行程规格较小的升降驱动单元,有利于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框体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检测连接件向下移动至固定点并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第二位置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连接件是否在升降驱动单元的带动下向下移动至升降驱动单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可拆卸连接在卡车的同一侧的路锥收放装置(2)和收放辅助装置(1),其中:/n所述路锥收放装置(2)包括设有升降通道(22)的第一框体(4),所述第一框体(4)上设有在竖直方向上滑移的滑板(6),所述第一框体(4)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滑板(6)移动的升降驱动单元(8),所述滑板(6)上转动连接有抵板(13),所述抵板(13)上设有伸入路锥内部对路锥进行抓取的内撑,所述滑板(6)上设有驱动抵板(13)转动的转动驱动单元(7);/n所述收放辅助装置(1)包括第二框体(20),所述第二框体(20)上远离第一框体(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抵触路锥的底座将路锥扶正的转板(21),所述第二框体(20)上靠近第一框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路锥的小头从而将路锥放倒的抵杆(19),所述转板(21)与抵杆(19)之间形成有调整通道(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可拆卸连接在卡车的同一侧的路锥收放装置(2)和收放辅助装置(1),其中:
所述路锥收放装置(2)包括设有升降通道(22)的第一框体(4),所述第一框体(4)上设有在竖直方向上滑移的滑板(6),所述第一框体(4)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滑板(6)移动的升降驱动单元(8),所述滑板(6)上转动连接有抵板(13),所述抵板(13)上设有伸入路锥内部对路锥进行抓取的内撑,所述滑板(6)上设有驱动抵板(13)转动的转动驱动单元(7);
所述收放辅助装置(1)包括第二框体(20),所述第二框体(20)上远离第一框体(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用于抵触路锥的底座将路锥扶正的转板(21),所述第二框体(20)上靠近第一框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路锥的小头从而将路锥放倒的抵杆(19),所述转板(21)与抵杆(19)之间形成有调整通道(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包括至少三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撑板(3),所述撑板(3)沿背离抵板(13)的方向宽度逐渐减小使内撑呈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13)上固定连接有设于若干撑板(3)之间且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第一位置传感器(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13)沿背离第一传感器的方向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2),所述抵板(13)上设有贯穿第一通孔(12)并与撑板(3)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二框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朱震海项震宇方梨琼耿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恩利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