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802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其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底面凸设有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托盘本体一体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均形成有与叉车配合的叉槽,同时,至少在所述托盘本体底面的多个边角处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具有分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叉车托盘的边角等区域增设加强筋等,可以显著增加叉车托盘的抗摔性能等,并使叉车托盘易于叠放取用,同时该叉车托盘可以利用废弃玻璃纤维布等制造,绿色环保,成本低廉,且不易破碎、防摔、防水、抗老化,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叉车托盘,具体涉及一种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
技术介绍
叉车托盘是物流产业中最基本的搬运器具,又称装卸用垫板,其通常由可以承载若干数量货物的负荷面和叉车插口构成,并主要用于货物的装卸、运输、保管和配送,在物流产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常见的叉车托盘主要由木质托盘或塑料托盘,但其通常存在易于损毁,使用寿命短,且制造成本较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底面凸设有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托盘本体一体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均形成有与叉车配合的叉槽,同时,至少在所述托盘本体底面的多个边角处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具有分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托盘本体底面的至少一侧边缘部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或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分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托盘本体顶面还形成有多个凹槽结构,每一凹槽结构与一支撑部对应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面设于所述支撑部底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结构底部设有一个以上通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托盘本体底面还形成有多个第四加强筋和多个第五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连续延伸,所述第四加强筋与第五加强筋相互交叉且分布在支撑部周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托盘本体顶面还设置有防滑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一叉槽,而在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叉槽,所述第一叉槽大于第二叉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任一加强筋均与托盘本体、支撑部一体形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叉车托盘结构为模压形成的玻璃钢整体构件。较之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在叉车托盘的边角处及边缘部等区域增设加强筋等,可以显著增加叉车托盘的抗压强度、边角抗摔性能等,并使叉车托盘更易于叠放取用,同时,该叉车托盘可以利用废弃玻璃纤维布等材料制造,绿色环保,成本低廉,且不易破碎、防摔、防水、抗老化,使用寿命长,能很好的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叉车托盘的俯视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叉车托盘的仰视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叉车托盘的主视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叉车托盘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托盘本体,2-支撑部,3-凹槽结构,4-防滑结构,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第三加强筋,8、第一加强筋,7、第二加强筋,10-第一叉槽,10’-第二叉槽,1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叉车托盘存在的易损坏、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等问题,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开发出本技术的改良叉车托盘结构。如下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叉车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所述托盘本体1底面凸设有多个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与托盘本体一体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均形成有与叉车配合的叉槽,同时在所述托盘本体底面的多个边角处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具有分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1、第二延伸部52。通过设置这些第一加强筋5,可以有效提高叉车托盘的边角抗摔、抗冲击性能,且较少增加叉车托盘的重量,节省其制造材料,降低成本。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1底面的边缘部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6、第三加强筋7,所述第二加强筋6、第三加强筋7分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延伸。通过设置这些第二加强筋6、第三加强筋7,可以有效提高叉车托盘边缘部的抗摔、抗冲击性能,且也可以较少增加叉车托盘的重量,节省其制造材料,降低成本。进一步,利用前述第一、第二、第三加强筋,还可以在使叉车托盘整体高度增加,特别使其叉槽高度增加的情况下,其整体抗压、抗冲击强度等仍得以提升,并更有利于叉车搬运。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1顶面还形成有多个凹槽结构3,以利于托盘承载货物,其中每一凹槽结构3与一支撑部2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3可以由托盘本体1顶面内凹形成。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3的底面设于所述支撑部2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底部设有一个以上通孔11,以利于将水等从凹槽结构3内及时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底面还形成有多个第四加强筋8和多个第五加强筋9,所述第四加强筋8、第五加强筋9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连续延伸,所述第四加强筋8与第五加强筋9相互交叉且分布在支撑部2周围。。通过设置这些第四加强筋8、第五加强筋9,可以大大提高叉车托盘的整体强度,提高其承重能力等,并利于节省托盘制造材料,减轻其重量。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1顶面还设置有防滑结构4,所述防滑结构4可以包括一体形成于托盘本体1顶面上的若干凸起或凹下的图案。进一步的,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一叉槽10,而在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叉槽10’,所述第一叉槽10大于第二叉槽10’。如此,利于不同规格的叉车在不同方向上与该叉车托盘配合。进一步的,前述任一加强筋均与托盘本体1、支撑部2一体形成。进一步的,所述叉车托盘结构为模压形成的玻璃钢整体构件。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一种叉车托盘整体为矩形,其尺寸为1200mm×1000mm×127mm,其托盘本体底面均匀分布有9个支撑部,其中各支撑部的长、宽尺寸从上向下逐渐减小,且各支撑部的底面尺寸为175mm×80mm。其中,托盘本体边角处因设置了第一加强筋,厚度较大,为42mm。托盘本体边缘部未设置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的区域的厚度为25mm左右。托盘本体设置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的区域处的厚度为27mm左右。第一加强筋沿托盘本体长度、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可以均为100mm左右。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可以分别设置在托盘本体长边、短边的中部,其长度可以为100mm左右。在托盘本体长边上,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距离可以为450mm左右。在托盘本体短边上,第一加强筋与第三加强筋的距离可以为350mm左右。该叉车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本体(1),所述托盘本体(1)底面凸设有多个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与托盘本体一体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均形成有与叉车配合的叉槽,同时,至少在所述托盘本体底面的多个边角处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具有分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1)、第二延伸部(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本体(1),所述托盘本体(1)底面凸设有多个支撑部(2),所述支撑部与托盘本体一体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均形成有与叉车配合的叉槽,同时,至少在所述托盘本体底面的多个边角处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具有分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1)、第二延伸部(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底面的至少一侧边缘部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6)或第三加强筋(7),所述第二加强筋(6)、第三加强筋(7)分别沿托盘本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顶面还形成有多个凹槽结构(3),每一凹槽结构(3)与一支撑部(2)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3)的底面设于所述支撑部(2)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良的叉车托盘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义建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源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