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控猪脂肪沉积性能的新LncRNA应用、挖掘及鉴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猪脂肪沉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猪脂肪沉积性能的新LncRNA应用、挖掘及功能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地方猪种素有高繁殖性能和优良肉质而享誉世界,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肉质的需求。但地方猪主要属于脂肪型,具有高背膘厚、低瘦肉率等特点。猪瘦肉率与背膘厚之间呈很强的负相关,而背膘厚较高、瘦肉率较低是制约地方猪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性状,已不能适应现代消费市场和理念,且传统选育方法进展缓慢。畜禽育种目标是由市场和消费需求决定的,随着市场消费观念的转变,地方猪脂肪经济价值较低,如果能在保持其优良肉质与风味的同时,通过品种改良来降低脂肪厚度、提高瘦肉率将是地方猪开发利用和回归市场的主要途径。柯乐猪为我国优良品种之一,原产贵州赫章,以柯乐(今可乐)为中心产区,分布于贵州西北部和云南宣威、曲靖等地。毛色黑或棕黄,常有额白、尾尖白、四蹄白等特征。额部有明显的八卦型皱纹。具有抗寒、耐湿、耐粗饲料、早熟、易肥的特点。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控猪脂肪沉积性能的新LncRNA,其特征在于,所述LncRNA名称为TCONS_00161198,其序列如SEQ ID.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控猪脂肪沉积性能的新LncRNA,其特征在于,所述LncRNA名称为TCONS_00161198,其序列如SEQID.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LncRNA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LncRNA在调控猪脂肪沉积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LncRNA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LncRNA在预测猪肉胴体品质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LncRNA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LncRNA在选育不同胴体品质猪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LncRN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LncRNA挖掘方法为:1)RNA的提取与检测;2)cDNA的合成;3)RNA-seq;4)LncRNA序列对比及分析;5)筛选差异表达LncRNA;6)LncRNA靶基因功能预测及分析;7)对筛选出的LncRNA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LncRNA,其特征在于,RNA的提取与检测方法为:
S1)利用液氮将需要使用的研钵预冷,分离组织至研钵中将其研磨成粉末状,取0.5~5g;
S2)将组织粉末移至有0.5~3mLTrizol的离心管中,混匀,室温静置2~8min;
S3)加入0.1-0.5mL氯仿,混匀,静置2~8min,2~6℃离心10~20min;
S4)将上清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0.2~0.8mL异丙醇,混匀,静置5~15min,2~6℃离心10~20min;
S5)移去上清,保留离心管白色沉淀,加入65-80%乙醇,混合均匀,2~6℃离心2~8min;
S6)将步骤S5)重复一次;
S7)移去上清液后静置1~5分钟,晾干RNA沉淀至半透明状,加入10~50μL无酶水,吹打溶解RNA沉淀,得到的RNA可检测其完整性、浓度或存于-70~-85℃保存;
S8)RNA完整性检测:将2~8μLRNA与0.5~1.5μLRNALoadingbuffer混匀,取3~8μL混样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120V2~8min后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拍照;
S9)RNA浓度检测: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的RNA浓度以及在260~280nm处的吸光度,对合格的RNA定量、分装后置-70~-85℃保存;
cDNA的合成方法为:从总RNA中去除核糖体RNA,随后将RNA打断成250~300bp的短片段,以片段化的RNA为模板,随机寡核苷酸为引物合成cDNA第一条链,随后用RNaseH降解RNA链,并在DNApolymeraseI体系下,以dNTPs为原料合成cDNA第二条链,纯化后的双链cDNA经过末端修复、加A尾并连接测序接头,筛选350~400bp的cDNA;
RNA-seq的方法为:使用USER酶降解含U的cDNA第二链,最后进行PCR扩增并获得文库;初步定量,稀释文库至1ng/ul;再检测对文库的插入片段长度insertsize进行检测,insertsize分布在250~300bp符合预期;库检合格后,根据文库的有效浓度及数据产出需求pooling后进行IlluminaPE150测序;
LncRNA序列对比及分析方法为:获得原始数据后,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去除带接头序列;去除无法确定碱基信息大于0.2%序列;去除单端序列含50%以上低质量碱基序列,分析可用序列,筛选出与参考基因组对比后有效数据,对对比率进行统计;
筛选差异表达LncRNA的方法为:RNA-seq的基因表达水平用FPKM表示,计算各样本所有基因或转录本的表达值后,通过盒形图展示不同样本基因或转录本表达水平的分布情况,通过所有样本的表达矩阵,进行基因或转录本水平的表达差异显著性分析,寻找与处理组相关的功能基因或转录本,使用pvalue<0.05且|log2FoldChange|>1作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LncRNA靶基因功能预测及分析方法为:对比蛋白编码基因与LncRNA的位置关系和表达相关性预测LncRNA靶基因,对差异表达LncRNA的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O/KEGG预测LncRNA主要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新LncRNA,其特征在于,RNA的提取与检测方法为:
S1)利用液氮将需要使用的研钵预冷,分离组织至研钵中将其研磨成粉末状,取1~2g;
S2)将组织粉末移至有0.5~3mLTrizol离心管中,混匀,室温静置5min;
S3)加入0.2mL氯仿,混匀,静置5min,4℃离心15min;
S4)将上清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0.5mL异丙醇,混匀,静置10min,4℃离心15min;
S5)移去上清,保留离心管白色沉淀,加入75%乙醇,混合均匀,4℃离心5min;
S6)将步骤S5)重复一次;
S7)移去上清液后静置3分钟,晾干RNA沉淀至半透明状,加入10~50μL无酶水,吹打溶解RNA沉淀,得到的RNA可检测其完整性、浓度或存于-80℃保存;
S8)RNA完整性检测:将5μLRNA与1μLRNALoadingbuffer混匀,取5μL混样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120V5min后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拍照;
S9)RNA浓度检测: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的RNA浓度以及在260~280nm处的吸光度,对合格的RNA定量、分装后置-80℃保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LncRNA,其特征在于,对筛选出的LncRNA进行进一步筛选的方法为:
1)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测序数据原始序列,设计LncRNA荧光定量引物;以猪的GAPDH基因作为LncRNA内参,各基因号及引物序列见表4;
2)RNA提取与检测
S1)利用液氮将需要使用的研钵预冷,分离组织至研钵中将其研磨成粉末状,取0.5~5g;
S2)将组织粉末移至有0.5~3mLTrizol的离心管中,混匀,室温静置2~8min;
S3)加入0.1-0.5mL氯仿,混匀,静置2~8min,2~6℃离心10~20min;
S4)将上清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0.2~0.8mL异丙醇,混匀,静置5~15min,2~6℃离心10~20min;
S5)移去上清,保留离心管白色沉淀,加入65-80%乙醇,混合均匀,2~6℃离心2~8min;
S6)将步骤S5)重复一次;
S7)移去上清液后静置1~5分钟,晾干RNA沉淀至半透明状,加入10~50μL无酶水,吹打溶解RNA沉淀,得到的RNA可检测其完整性、浓度或存于-70~-85℃保存;
S8)RNA完整性检测:将2~8μLRNA与0.5~1.5μLRNALoadingbuffer混匀,取3~8μL混样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120V2~8min后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拍照;
S9)RNA浓度检测: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的RNA浓度以及在260~280nm处的吸光度,对合格的RNA定量、分装后置-70~-85℃保存;
3)cDNA合成
对定量后的RNA进行逆转录,逆转录后的cDNA置于-20℃保存,反应体系和条件见表5;
4)差异表达LncRNA的验证
从筛选出的差异表达LncRNA中随机选择出LncRNA,利用qRT-PCR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将合成的引物稀释至10nM,以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反应体系采用10μL,包含SYBRGreenqPCRMasterMix5μL、10μM的正向引物0.75μL、10μM的反向引物0.75μL、cDNA模板1μL、RNase-freeH2O2.5μL,反应条件采用两步法PCR扩增标准程序,包括95℃预变性5min;95℃变性10s,退火30s,共40个循环;
5)数据统计与分析
计算皮下脂肪组织中目的LncRNA和内参基因mRNA表达量,计算各性状参数,分析各性状间相关性,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LncRNA的功能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Lnc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S1)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设计其克隆引物,先以柯乐猪皮下脂肪组织cDNA为模板,通过普通PCR反应,扩增出长度为810bp目的片段全长;设计基因引物,扩增引物、反应体系和程序分别见表7、表8和表9;
S2)产物纯化及载体连接
S2.1)将PCR产物全部加入到提前配制好的1%琼脂糖凝胶板中进行琼脂糖电泳;
S2.2)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将目的条带切下并装入离心管中;
S2.3)向离心管中加入300~500μLBufferDE-A,将离心管放置于65~85℃水浴锅中加热,摇晃,直到凝胶完全融化;
S2.4)完全融化后向离心管中加入150~250μL的BufferDE-B然后充分混匀,然后将混液全部转移到制备管中,室温离心20~40s,弃掉离心管中的滤液;
S2.5)向制备管中加入400~600μL的BufferW1,室温离心20~40s,弃掉滤液,并将制备管放回离心管中;
S2.6)向制备管中加入600~800μL的BufferW2,室温离心20~40s,弃掉滤液,然后再重复一次;
S2.7)室温离心1~3min,去掉离心管中的残留液体,室温放置1~3min;
S2.8)将制备管放入新的0.5~2.0mL离心管中,向制备膜的中间加放入50~70℃的水浴锅加热的洗涤液25~35μL,室温静止放置1~3min,离心0.5~2min,滤液即为纯化后的产物,将离心管取出,放于-15~-25℃冰箱备用;
S2.9)载体连接,连接方法如表10;
3)产物转化
S1)将质粒浓度在100ng/ul左右的质粒吸取1-3ul加入到80~120μl左右的感受态细胞里,轻轻晃动旋转以混匀,冰上放置2~4min;
S2)38~43℃水浴70~110s;
S3)冰浴中放置1~5min;
S4)每管中加入500-800μl37℃预温LB培养基,37℃摇床200rpm/min温和振荡35~45min;
4)菌液PCR鉴定
S1)制备含相应抗性的琼脂平板;
S2)取100μl菌液,然后平铺在含有相应抗性的琼脂板,用无菌玻璃涂布器轻轻将细菌涂在平板表面,将平板置于37℃培养10~15min;
S3)倒置平板于37℃培养12-16h可出现菌落;
S4)平板挑菌,37℃250rpm/min摇菌10~16h,用菌液进行PCR鉴定,PCR扩增,PCR反应采用20μL体系:引物0.5μL,模板菌液2μL,聚合酶缓冲液0.5μL,buffer3ul,ddH2O14μL,循环参数:96℃预变性3min;95℃15s,58℃15s,72℃20s,23个循环,72℃终延伸1min,将阳性克隆菌液送测序;测序比对正确的质粒,用HindIII-XhoI进行双酶切;
5)无内毒素质粒提取
在25mL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60μL连接并转化成功的菌液、25μL氨苄抗生素,37℃摇菌过夜,步骤如下:
S1)吸取6~10mL过夜培养的菌液,加入离心管中,4℃离心0.5-1.5min,移去上清,保留沉淀;
S2)在上述留有菌体沉淀的离心管中加入500μL溶液P1,P1中提前加入RNaseA,使用移液器吹打,制成悬浮菌液;
S3)向离心管中加入500μL溶液P2,摇晃7~15s,使菌体基本裂解;
S4)加入700μL溶液P3,翻转7~15s,充分混匀,4℃离心8~12min;
S5)收集上清液分次加入吸附柱CP4中,4℃离心0.5~1.5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P4放入收集管中;
S6)向吸附柱CP4中加入600μL漂洗液PW,4℃离心0.5~1.5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CP4放入收集管中;
S7)将步骤S6)重复操作一次;
S8)将吸附柱CP4放回收集管中,4℃离心1~4min;
S9)将上述吸附柱放入无酶离心管中,往吸附膜的中间悬空滴加100μL洗脱缓冲液EB,室温放置2~8min,4℃离心1~3min;
S10)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提取的无内毒素质粒浓度与纯度;
6)猪皮下脂肪细胞的复苏、传代及冻存
S1)细胞复苏
S1.1)从液氮或-80℃冰箱取出冻存的细胞,37℃水浴解冻;
S1.2)将解冻后细胞混合液移入10mL离心管,离心8~12min;
S1.3)弃培养基上清,留细胞沉淀,加入适量10%完全培养基吹打成细胞悬液,将离心管中悬液转移至细胞培养瓶中,用10%细胞完全培养基将瓶中培养液补足至5mL,置于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S2)细胞传代
S2.1)当细胞生长汇合度达到90%时,弃培养基,用含双抗的PBS清洗2~4次,加入1mL0.25%胰蛋白酶,在37℃恒温摇床中100rpm/min消化2~3min;
S2.2)当培养瓶中的细胞完全脱落下来后加入1mL10%细胞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S2.3)细胞悬液以1:2比例分瓶,用10%细胞完全培养基将瓶中培养液补足至5mL,置于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S3)细胞冻存
S3.1)当细胞生长汇合度达到90%时,弃培养基,用含双抗的PBS清洗2~4次,加入1mL0.25%胰蛋白酶,在37℃恒温摇床中100rpm/min消化2~3min;
S3.2)当培养瓶中的细胞完全脱落下来后加入1mL10%细胞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S3.3)将培养瓶中悬液移至离心管中,离心5~15min,移弃培养基上清;
S3.4)在上述离心管中加入100μLDMSO和900μL胎牛血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史开志,王婧,张静,杜春林,赵春萍,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