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678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座椅,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架,每个侧车架包括依次铰接构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手把杆、前脚杆、连杆和后脚杆,手把杆和前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手把杆和后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婴儿推车具有相对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下第一铰接点的位置高于第二铰接点的位置,折叠时手把杆和后脚杆分别从前脚杆的两侧向前脚杆转动靠拢。适配器的后侧与后脚杆铰接,适配器的前侧通过支撑杆与连杆铰接。多个铰接点分布于不同的杆件上,且适配器分别铰接在上述不同铰接点上,将作用力分散在不同的杆件上,提高了车架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婴儿车是用于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座椅和车架大多采用可拆卸式安装。现有的婴儿车的车架上设置有用于座椅安装的适配器,而大多数车架的铰接结构仅为一个,为了方便装配,适配器也同样设计在铰接结构上,但由于作用力集中于铰接结构处,因此将影响整个车架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提高了车架的稳定性。一种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座椅,所述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架,每个侧车架包括依次铰接构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手把杆、前脚杆、连杆和后脚杆,所述手把杆和前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所述婴儿推车具有相对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位置高于第二铰接点的位置,折叠时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分别从前脚杆的两侧向前脚杆转动靠拢;所述婴儿推车还设有用于活动插接所述座椅的适配器,所述适配器的后侧与所述后脚杆铰接,所述适配器的前侧通过支撑杆与所述连杆铰接。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适配器、所述连杆、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后脚杆构成可形变的四连杆机构。可选的,所述连杆为L形,包括相互连接的横置段和上翘段;所述横置段的端头与所述前脚杆连接于第三铰接点,所述上翘段的端头与所述后脚杆连接于第四铰接点;所述支撑杆铰接于所述横置段的中部。可选的,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前脚杆的夹角为0°~15°。所述连杆与所述后脚杆连接于第四铰接点;所述适配器与所述后脚杆连接于第五铰接点;所述第四铰接点与所述第五铰接点相互邻近,且所述第五铰接点更靠近所述前脚杆。可选的,所述后脚杆的顶部具有弯折段,以使得折叠状态下的所述后脚杆靠近所述前脚杆;所述第四铰接点与所述第五铰接点都在所述弯折段的拐点附近。每个侧车架均设置有所述适配器,两适配器之间通过横杆连接。可选的,所述适配器与所述支撑杆连接于第六铰接点;所述横杆的位置处在所述第五铰接点和所述第六铰接点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五铰接点和所述第六铰接点两者都处在所述第二铰接点和所述第四铰接点之间。可选的,所述手把杆和前脚杆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手把杆上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之间的部分为延伸段,所述延伸段隐藏于前脚杆的内部或处在前脚杆内侧。本技术的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设置有多个铰接点,并分布于不同的杆件上,且适配器分别铰接在上述不同铰接点上,将作用力分散在不同的杆件上,提高了车架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婴儿推车的示意图;图2为婴儿推车的立体图;图3为车架的剖面图;图4为图3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3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3拆除前脚外壳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部的放大图;图8为婴儿推车中前脚杆和手把杆的爆炸图;图9为婴儿推车中前脚杆和手把杆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为婴儿推车中前脚杆的爆炸图;图11为图8中C部的放大图;图12为图8中D部的放大图;图13为婴儿推车折叠状态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E部的放大图;图15为婴儿推车中凹槽和延伸段的剖面图;图16为图1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17为图12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18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和凹槽的锁定状态剖面图;图19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0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21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的折叠状态剖面图;图22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锁定结构剖面图;图23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锁定结构爆炸图;图24为婴儿推车中滑动件的立体图;图25为婴儿推车中定位销的立体图;图26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锁定结构剖面图;图27为图26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28为婴儿推车中释锁开关的结构剖面;图29为婴儿推车中封头的立体剖面图;图30为另一实施例的车架剖面图;图31为图30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2为图婴儿推车中连杆的爆炸图;图33为图30的立体图;图34为婴儿推车的后脚杆爆炸图;图35为图34中H部的放大图;图36为婴儿推车中手把杆和后脚杆的爆炸图;图37为图36中I部的放大图;图38为另一实施例的婴儿推车中手把杆示意图;图39为婴儿推车中第一拉线和滑动件的连接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侧车架;7、置物篮;8、座椅;9、车架;100、前脚杆;110、前车轮;120、凹槽;1201、第一避让槽;1202、避让口;1203、弧形滑道;1204、第二安装孔;1205、卡口;130、前脚骨架;1301、第一安装孔;140、前脚外壳;1401、第二避让槽;141、前脚踏板;150、第一枢轴;200、后脚杆;210、后车轮;220、弯折段;230、后脚外壳;231、安装台;232、圆孔;233、支撑臂;234、第二枢轴;235、第二通孔;240、后脚骨架;241、避让区;250、后脚横杆;300、连杆;310、横置段;320、上翘段;330、连杆外壳;331、L型凹槽;340、连杆骨架;400、手把杆;401、滑槽;402、第一通孔;403、第三导向槽;404、第一通道;410、握杆;420、延伸段;421、导向台阶;422、第三安装孔;430、支撑凸台;440、锁舌;4401、腰形槽;4402、抵靠部441、第一弹性件;442、第一拉线;443、驱动件;444、插销;450、上手把杆;451、定位销;4511、矩形通孔;4512、第一线槽;4513、第三避让槽;452、第二弹性件;453、滑动件;4531、条形孔;4532、配合槽;4533、第四弹性件;4534、避让孔;454、定位件;4551、释锁件;4552、锁止件;4553、按钮;4554、销孔;4555、第三弹性件;456、封头;4561、上封头;4562、下封头;4563、第一导向槽;4564、第二导向槽;4565、第二线槽;4566、第四避让槽;457、第二拉线;458、杯架;460、下手把杆;461、定位销孔;500、支撑杆;600、适配器;601、安装座;602、第四安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座椅,所述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架,每个侧车架包括依次铰接构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手把杆、前脚杆、连杆和后脚杆,所述手把杆和前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推车具有相对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位置高于第二铰接点的位置,折叠时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分别从前脚杆的两侧向前脚杆转动靠拢;/n所述婴儿推车还设有用于活动插接所述座椅的适配器,所述适配器的后侧与所述后脚杆铰接,所述适配器的前侧通过支撑杆与所述连杆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31 CN 20202157291571.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座椅,所述车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架,每个侧车架包括依次铰接构成一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的手把杆、前脚杆、连杆和后脚杆,所述手把杆和前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推车具有相对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位置高于第二铰接点的位置,折叠时所述手把杆和后脚杆分别从前脚杆的两侧向前脚杆转动靠拢;
所述婴儿推车还设有用于活动插接所述座椅的适配器,所述适配器的后侧与所述后脚杆铰接,所述适配器的前侧通过支撑杆与所述连杆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所述连杆、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后脚杆构成可形变的四连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L形,包括相互连接的横置段和上翘段;
所述横置段的端头与所述前脚杆连接于第三铰接点,所述上翘段的端头与所述后脚杆连接于第四铰接点;
所述支撑杆铰接于所述横置段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活动安装座椅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前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上虞日星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