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及其用途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827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及其用途,该系统包括可移动浮体、铁碳填料,浮生植物和曝气系统,其中,所述可移动浮体中心开孔或槽以容纳和固定所述浮生植物;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气泵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铁碳填料沿周向固定在所述可移动浮体的外围,从而使所述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平稳地漂浮在水体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可有效净化水体,降低水体中的COD、氨氮以及总磷含量,可自主进行曝气量调节,节省人力;将浮生植物和浮体进行结合,节省空间,并且该装置可和周边景观融合,可以有效的净化水质,抑制水体恶化,具有较好的环保意义和生态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体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目前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较多的不利影响,比如对景观水体来讲,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浑浊不清,有的还会产生异味影响景观水体的职能等。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强烈反映的又一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无论是从大气沉降,还是直接排放的污水,以及水土流失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最终都汇聚到水体中进行累积和富集,从而导致水体恶劣变化。黑臭水体生物多样性低,生态平衡失调而丧失自净能力。针对黑臭水体的治理,目前常采用化学治理或者大型工程器械治理。然而,化学治理易造成新的污染,而大型工程器械治理适应范围较小,能耗高,会因为地形限制无法在景观水体中运用。近年来,采用传统的铁碳微电解技术对中性或偏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浮体、铁碳填料、浮生植物和曝气系统,其中,所述可移动浮体中心开孔或槽嵌挂尼龙网,以容纳和固定所述浮生植物,使得所述浮生植物的根系裸露在水体液面下;所述可移动浮体顶部固定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气泵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所述气泵提供电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水体液面以上,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位于水体液面以下;所述铁碳填料沿周向固定在所述可移动浮体的外围,从而使所述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平稳地漂浮在水体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浮体、铁碳填料、浮生植物和曝气系统,其中,所述可移动浮体中心开孔或槽嵌挂尼龙网,以容纳和固定所述浮生植物,使得所述浮生植物的根系裸露在水体液面下;所述可移动浮体顶部固定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气泵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所述气泵提供电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水体液面以上,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位于水体液面以下;所述铁碳填料沿周向固定在所述可移动浮体的外围,从而使所述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平稳地漂浮在水体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浮体为轻质塑料,所述浮生植物被所述可移动浮体围挡在所述可移动浮体中心区域,呈自然漂浮状态;所述可移动浮体中心的孔或槽四周悬挂仿生水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碳填料和所述曝气系统采用PVC管路作为骨架固定在所述可移动浮体上,使得所述可移动浮体和所述铁碳填料位于水体液面下,而所述曝气系统中的所述气泵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水体液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生植物为根系发达的浮生植物,优选铜钱草、绿萝或水蕹菜,所述浮生植物的根系和仿生水草作为水体微生物生长的位点,在其表面形成微生物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移动水体原位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绛雪陈一鸣潘佳乐高攀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