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阳学院专利>正文

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815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台和防护箱,所述支撑台顶部中央焊接有防护箱,且防护箱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靠近防护箱内腔一侧通过连接板连接有进出筒,且进出筒靠近第一进出口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二进出口,并且进出筒远离第一进出口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三进出口,所述进出筒内腔内置旋转筒,且旋转筒中央连接有一个转轴,且转轴一端安装在进出筒内腔底部中央设置的轴承座内,并且转轴另一端贯穿进出筒顶部中央连接转轮。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检测过程中使用者不直接与检测工具和检测台直接接触,检测时受外界微生物影响小,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降低了检测失败的概率,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检测
,具体来说,涉及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中国是世界茶树的祖国,可以从中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得到进一步证明,茶树生长除了受自然生长条件影响外,茶树根际土壤中微生物以及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也会影响茶树的生长情况以及土壤肥力,土壤肥沃的茶园中茶树根际细菌的数量最多,这种土壤微生物与茶树的长势息息相关,为此,研究人员通常采用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对茶树根际微生物进行检测研究。传统的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大多在使用时无法做到检测台与外界隔绝,且检测人员取放检测工具时也会与检测台和检测工具直接接触,这就导致在对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检测研究时十分有可能在检测样本中混入其他的外源微生物,干扰检测结果,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检测失败,需进行多次重新检测,而一些密封性较好的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大多又不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洗消毒,残留的微生物会干扰下次的检测,为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具备使用者不直接与检测工具和检测台直接接触,检测时受外界微生物影响小,且便于清洗消毒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使用者不直接与检测工具和检测台直接接触,检测时受外界微生物影响小,且便于清洗消毒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台和防护箱,所述支撑台顶部中央焊接有防护箱,且防护箱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靠近防护箱内腔一侧通过连接板连接有进出筒,且进出筒靠近第一进出口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二进出口,并且进出筒远离第一进出口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三进出口,所述进出筒内腔内置有旋转筒,且旋转筒中央连接有一个转轴,且转轴一端安装在进出筒内腔底部中央设置的轴承座内,并且转轴另一端贯穿进出筒顶部中央连接转轮。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筒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两侧对称焊接有两个弧形侧板,且侧板之间与顶板和底板中间焊接有隔板,并且隔板与转轴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箱正面一侧安装有观察窗,且观察窗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操作口,并且操作口靠近防护箱内腔一侧连接有伸缩软管一端,所述伸缩软管另一端连接有橡胶手套。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底部中央安装有水箱,且水箱一侧连通有抽水管一端,并且抽水管另一端观察支撑台连接有伸缩水管一端,所述伸缩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喷头,所述抽水管上安装有水泵,所述水箱一侧连通有补水管。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箱顶部中央安装有换气管,且换气管顶部连接安装有新风换气机。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箱内腔顶部安装有若干个紫外线杀菌灯,所述支撑台顶部中央安装有检测台。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一侧设置有贯穿其主体的排水管,且排水管顶部安装有排水盖。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底部四角均匀焊接有四个支撑腿。(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进出筒和旋转筒,当需要取放检测工具或检测物时,使用者可先通过防护箱侧壁上的开设的第一进出口和进出筒一侧的第二进出口将物品放入旋转筒的底板一侧上,防护箱与进出筒之间连接有连接板,底板和顶板之间焊接有隔板,此时防护箱内部与外界环境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此时使用者可通过观察窗上设置的操作口将手插入与伸缩软管连接的橡胶手套内在防护箱内进行操作,通过旋转安装在隔板中央的转轴上的转轮,可带动旋转筒整体转动,转动过程中,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两侧对称的侧板会遮挡进出筒两侧的第二进出口与第三进出口,防止防护箱内部与外界连通,降低防护箱内部被外源微生物侵入的概率,当安装在轴承座上的转轴旋转一百八十度后,即可通过第三进出口将物品取出放入防护箱内部备用,同理也可从防护箱内部反向取出检测物品,设置的旋转筒和操作口可使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检测时始终保持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整个过程中使用者不直接与检测工具和检测台直接接触,检测时受外界微生物影响小,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降低了检测失败的概率,提高了检测效率。(2)、本技术设置有水箱,使用者可通过水箱一侧设置的补水管向其内部加入消毒液,使用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装置前,使用者可启动水泵将水箱内的消毒液抽提至抽水管内,通过与抽水管相连的伸缩水管和喷头可将消毒液喷洒在防护箱内部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可开启安装在防护箱顶部的若干个紫外线杀菌灯,配合杀菌消毒,使检测前防护箱内杂菌数量大幅降低,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检测时,关闭水泵和紫外线杀菌灯,开启连接防护箱顶部设置的换气管的新风换气机,将输入防护箱内的新风先经过滤、杀菌、加热、增氧等多项处理,在保障防护箱内空气质量适合检测台上的微生物检测的同时,防止外源微生物的进入,检测结束后,按上述步骤可对再次利用消毒液和紫外线杀菌灯对防护箱内进行清洗和消毒,清洗后的废液可通过打开安装在排水管顶部的排水盖将其排除,检测时排水盖保持紧闭状态,防止防护箱与外界之间连通,利用水箱、水泵和喷头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清洗使用后的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有效的避免了检测的残留的微生物干扰下次的检测,为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的连续使用带来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的进出机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的旋转筒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的观察窗俯视剖视图。图中:1、支撑台;2、防护箱;3、观察窗;4、进出筒;5、旋转筒;51、顶板;52、底板;53、侧板;54、隔板;6、水箱;7、补水管;8、抽水管;9、水泵;10、伸缩水管;11、喷头;12、排水盖;13、排水管;14、检测台;15、紫外线杀菌灯;16、新风换气机;17、换气管;18、操作口;19、支撑腿;20、第一进出口;21、第二进出口;22、第三进出口;23、连接板;24、转轴;25、转轮;26、轴承座;27、伸缩软管;28、橡胶手套。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台(1)和防护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顶部中央焊接有防护箱(2),且防护箱(2)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进出口(20),所述第一进出口(20)靠近防护箱(2)内腔一侧通过连接板(23)连接有进出筒(4),且进出筒(4)靠近第一进出口(20)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二进出口(21),并且进出筒(4)远离第一进出口(20)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三进出口(22),所述进出筒(4)内腔内置有旋转筒(5),且旋转筒(5)中央连接有一个转轴(24),且转轴(24)一端安装在进出筒(4)内腔底部中央设置的轴承座(26)内,并且转轴(24)另一端贯穿进出筒(4)顶部中央连接转轮(25)。/n

【技术特征摘要】
1.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台(1)和防护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顶部中央焊接有防护箱(2),且防护箱(2)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进出口(20),所述第一进出口(20)靠近防护箱(2)内腔一侧通过连接板(23)连接有进出筒(4),且进出筒(4)靠近第一进出口(20)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二进出口(21),并且进出筒(4)远离第一进出口(20)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三进出口(22),所述进出筒(4)内腔内置有旋转筒(5),且旋转筒(5)中央连接有一个转轴(24),且转轴(24)一端安装在进出筒(4)内腔底部中央设置的轴承座(26)内,并且转轴(24)另一端贯穿进出筒(4)顶部中央连接转轮(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5)包括顶板(51)和底板(52),所述顶板(51)和底板(52)之间两侧对称焊接有两个弧形侧板(53),且侧板(53)之间与顶板(51)和底板(52)中间焊接有隔板(54),并且隔板(54)与转轴(24)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根土壤中微生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2)正面一侧安装有观察窗(3),且观察窗(3)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操作口(18),并且操作口(18)靠近防护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文钢许应芬刘燕旦艺豪严学芬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