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03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铰接于平台式扫描器;由壳体及底板组成,壳体与地板间的密闭空间设有反射板、导光板、分光扩散板及聚光板;底板中央设背光照明区域,导光板具有与底板背光照明区域相同的对称边界,两侧凸边向弯折成灯管罩与一光源灯管相配合。该结构能提供不同扫描器所需要的灰度均匀分布的背光光源,且在实际应用上极具产业化的价值。(*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影象扫描器的背光照明光源,尤指一种改进通用稿件背光照明区域的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目前一般影像扫描器经常使用背光模板对通明稿件进行影像扫描。在对透明稿件进行影像扫描时,须配备顶部光源提供扫描器所需的背光光源,其所使用的背光模板可分为可移动灯管式背光模板和平面光源式背光模板。由于传统的可移动灯管式背光模板必须设计一移行机构驱动灯管的移动,故在结构较为复杂,且其体积无法缩小。因此,平面光源式背光模板势必成为今后背光光源的发展主流。参见附图说明图1,平台式影像扫描器1的稿件承载平台10上直接铰接有背光模板2。在该平台式影像扫描器1的内部设有习知的反射式扫描装置,此装置包括移动模板11、一对导轨12、13等机构,移动模板11承载了习知的影像感测元件,如电荷耦合元件CCD,该移动模板11可沿导轨12、13往复位移,以对放置在稿件承载平台10上的稿件进行影像扫描。当使用该影像扫描器对放置在稿件承载平台10上的透明稿件进行影像扫描时,可直接将背光模板2覆盖在待扫描的透明稿件上,即可进行扫描。背光模板2包括壳体21及底板22。目前所使用的平面光源式背光模板,主要是在壳体21与底板22之内部空间容设一对光源灯管、反射板、导光板及分光扩散板。一般而言,该光源灯管是配置在导光板两对应的侧缘上。该光源灯管所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的导引、以及分光扩散板的扩散后,由背光模板底板22的照明区域2 3投射到扫描器1的移动模板11上,作为扫描器1扫描透明稿件时的背光光源。背光模板2底板22的照明区域23是一透明视窗,传统使用的照明区域形状是根据不同的需求而设计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照明区域23或是如图2所示的矩形照明区域24、或者是其它数种不同的矩形照明区域,并且需要在稿件承载平台10上放置一相同形状的负片夹,才能进行透明稿件的扫描。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准备多片具有不同形状的负片夹,使用时须根据不同的照明区域的形状更换不同的负片夹,使用极为麻烦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通用稿件背光照明区域的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其照明区域能有效适用于多种不同形状稿件的背光照明需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对称形或非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的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该照明区域配合对称形的光源灯管,在照明区域投射出灰度均匀分布的背光光源。由于照明区域及导光板的不同设计,可满足不同背光照明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铰接于平台式扫描器的边框上与其配套使用,其主要由壳体及底板组成,壳体与底板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其内由上而下顺序地设置有反射板、导光板、数块分光扩散板及聚光板,其特征在于底板的中央设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背光照明区域,导光板具有与底板的背光照明区域相同的对称边界,其两侧凸伸边弯折成对称的光源灯管罩与一光源灯管相配合。本技术还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所述底板中央的背光照明区域为对称形状,背光照明区域与扫描器移动模板的运动方向平行或垂直;所述导光板具有对应于底板中央背光照明区域的对称形状,其对称形状及光源灯管的纵轴方向与扫描器移动模板的运动方向平行或垂直;所述底板中央的背光照明区域为非对称形状,背光照明区域与扫描器移动模板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导光板具有对应于底板中央背光照明区域的非对称形状,其非对称形状及光源灯管的纵轴方向与与扫描器移动模板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分光扩散板可为一块或两块以上。本技术的具体结构通过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习用背光模板在其底部形成正方形照明区域的立体图。图2、为习用背光模板在其底部形成矩形照明区域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在扫描器上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光源灯管在导光板上所产生的灰度分布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种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图8-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几种不同的非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参见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一种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3,主要应用于平台式影像扫描器1的稿件承载平台10上。该平台式影像扫描器1的内部设置有反射式扫描装置,此装置包括移动模板11、一对导轨12、13等机构。移动模板11可沿着导轨12、13往复移动,以便对放置在稿件承载平台10上的稿件进行影像扫描。参见图4、5,上述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3,主要包括壳体31及底板32。底板32固装在壳体31的底部,其内形成一密闭空间,底板32的中央开设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30,在壳体31与底板32之间的密闭空间中,由上而下顺序地设置有反射板33、导光板34、分光扩散板35及聚光板36。导光板34的两对应侧缘形成对称边界34a、34b,恰对应于背光照明模板3底板32的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30的边缘。导光板34两侧凸伸边34c、34d向上弯折成对称的光源灯管罩,其内各装一光源灯管41、42。光源灯管41、42所产生的光由反光板33均匀地照射于导光板34的平面上,光源灯管41、42的纵轴方向与扫描器的移动模板11的移动方向相同。导光板34下方的分光扩散板35可对导光板34上的光作进一步均匀扩散处理,分光扩散板35下方的聚光板36,用以将由分光扩散板36所分光扩散处理过的均匀光予以聚光,经聚光处理后的光线直接投射到背光照明模板3底板32的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30。参见图6,在导光板34的左侧区域,越靠近第一光源灯管41,则所受其影响程度越大,而远离第一光源灯管41的区域,所受其影响程度则逐渐减小。同理,在导光板34的右侧区域,越靠近第二光源灯管42,则所受第二光源灯管42的影响程度越大,而远离第二光源灯管42的区域,则所受其影响程度则逐渐减小。而在导光板34的中央区域34e,虽受到第一光源灯管41与第二光源灯管42的影响最小,但其同时受到两支光源灯管41、42的共同照射,故其灰度值仍与周边各点灰度值基本相同。总之,虽然导光板各个区域内点的位置不同,但各点的灰度值差异不大,因此,两支光源灯管41、42,可以在导光板34的整个平面上形成灰度均匀分布的光线。在此实施例中,其导光板34与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30具有对应的对称边界34a、34b。亦可设计成如图7所示的形状,其底板32的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30a与图5所示的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30相互垂直呈90°。同理,导光板34的形状亦作相应的变动,而光源灯管41、42的纵轴方向与扫描器的移动模板11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呈90°。同样可以提供扫瞄器所需的均匀背光光源。参见图8-11,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3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不同点在于其底板32上设有非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30b、30c、30d、30e,同理,其导光板34及光源灯管41、42亦应作相应的变动。在此种非对称形背光照明区域30b、30c、30d、30e的中央,一般较容易产生灰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一般都会在背光照明模板3中加装一片或数片分光扩散板35,可有效地改善灰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背光照明模板在背光照明区域及导光板上具有相互对应的不同形状的设计,如对称形或非对称形的设计,故能有效适用于多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描器背光照明模板,铰接于平台式扫描器的边框上与其配套使用,其主要由壳体及底板组成,壳体与底板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其内由上而下顺序地设置有反射板、导光板、数块分光扩散板及聚光板,其特征在于:底板的中央设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背光照明区域,导光板具有与底板的背光照明区域相同的对称边界,其两侧凸伸边弯折成对称的光源灯管罩与一光源灯管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俊黄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