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U型角钢压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697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U型角钢压弯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上模连接板、下模组件、下模连接板和工件夹持装置,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均设置有两个,两个上模组件之间通过上模连接板连接,两个下模组件之间通过下模连接板连接;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架和上模滚轮,上模滚轮转动设置在上模架上,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架和下模滚轮,下模滚轮转动设置在下模架上,上模滚轮为与待压弯角钢外表面配合的凹型轮,下模滚轮为与待压弯角钢内表面配合的凸型轮;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固定端和夹持端,所述固定端设置在上模连接板上,夹持端与待压弯角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可根据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U型角钢压弯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节的U型角钢压弯模具。
技术介绍
带式输送机是综采工作面保障连续运输的重要设备之一,其具有运输距离厂、运量大、连续性好等优点,但是皮带跑偏是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不仅影响了输送机的运输性能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预防输送带的跑偏,设计人员常常引进调心托辊组或纠偏装置对皮带进行及时纠偏。调心托辊组或纠偏装置的托辊架为一个型钢(通常为角钢)经两次折弯加工后形成的一个敞口U型工件。常规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样板,在角钢上划定位现后气割出缺口然后烤红后煨弯并补焊缺口加工而成,定位精度差,煨弯尺寸保证难度较大,而且需要气割后补焊,生产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可根据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调节的U型角钢压弯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的U型角钢压弯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上模连接板、下模组件、下模连接板和工件夹持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U型角钢压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2)、上模连接板(3)、下模组件(4)、下模连接板(5)和工件夹持装置(7),所述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4)均设置有两个,两个上模组件(2)之间通过上模连接板(3)连接,两个下模组件(4)之间通过下模连接板(5)连接;/n所述上模组件(2)包括上模架和上模滚轮(204),上模滚轮(204)转动设置在上模架上,所述下模组件(4)包括下模架和下模滚轮,下模滚轮转动设置在下模架上,所述上模滚轮为与待压弯角钢(1)外表面配合的凹型轮,下模滚轮为与待压弯角钢(1)内表面配合的凸型轮;/n所述工件夹持装置(7)包括固定端(71)和夹持端,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U型角钢压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2)、上模连接板(3)、下模组件(4)、下模连接板(5)和工件夹持装置(7),所述上模组件(2)和下模组件(4)均设置有两个,两个上模组件(2)之间通过上模连接板(3)连接,两个下模组件(4)之间通过下模连接板(5)连接;
所述上模组件(2)包括上模架和上模滚轮(204),上模滚轮(204)转动设置在上模架上,所述下模组件(4)包括下模架和下模滚轮,下模滚轮转动设置在下模架上,所述上模滚轮为与待压弯角钢(1)外表面配合的凹型轮,下模滚轮为与待压弯角钢(1)内表面配合的凸型轮;
所述工件夹持装置(7)包括固定端(71)和夹持端,所述固定端(71)设置在上模连接板(3)上,夹持端与待压弯角钢(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U型角钢压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包括底板(201)、立板(202)、筋板(203)和转轴(206),所述立板(202)设置有两个,两个立板(202)分别与底板(201)垂直连接,两个立板(202)之间固定设置有筋板(203),所述上模滚轮(204)通过转轴(206)转动设置在两个立板(20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连胜鄯继林常庆江申欢欢梁篆芝王瑞彦胡振庐崔宇飞王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阳泉煤业集团华越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