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花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45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花洒,包括具有供水通道的本体、设于本体内的分水盘和具有相隔开的第一、第二出水孔的面盖,面盖上或分水盘上设有交替出水结构,交替出水结构包括:进水通道,与供水通道相连通;控制腔,控制腔的一端具有与进水通道连通的控制腔入口,相对的另一端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控制腔出口;两个出水通道,出水通道的入口端分别与对应的控制腔出口相连通,出口端分别与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相连通;两个反馈通道,对称设置在控制腔的两侧,反馈通道的入口端与控制腔出口和出水通道相连通,反馈通道的出口端与进水通道和控制腔入口的连接处相连通,两个的反馈通道的出口端相对布置。上述方案能提高花洒的出水压力,水流充实饱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花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压花洒。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花洒的沐浴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在楼房的高层及供水设施不完备的地方水压不足成为影响花洒淋浴舒适度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花洒低水压的使用问题,目前主要是采用减少花洒出水孔或是减小出水孔径的方法,但这两种方法提高冲洗水压的程度十分有限,并且由于减少出水孔或是减小孔径将导致花洒出水量也大幅度的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淋浴的充实感,也导致需要耗费更多的淋浴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增压花洒,其能提高花洒的出水水流压力,并且水流充实饱满、具有按摩效果,结构简单,功能可靠。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压花洒,包括具有供水通道的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内的分水盘和具有相隔开的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的面盖,所述面盖上或所述分水盘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交替出水的交替出水结构,所述交替出水结构包括:一进水通道,与所述供水通道相连通;一控制腔,所述控制腔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控制腔入口,相对的另一端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控制腔出口,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对称布置;两个出水通道,两个的所述出水通道的入口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控制腔出口相连通,两个的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相连通;两个反馈通道,对称设置在所述控制腔的两侧,所述反馈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控制腔出口和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反馈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控制腔入口的连接处相连通,两个的所述反馈通道的出口端相对布置。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向外凹设的凹槽,两个的所述凹槽对称布置;或者,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整体为平滑过渡的弧面;或者,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为相平行的直面;或者,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为沿水流方向向外倾斜的直面。作为优选的方案,两个的所述控制腔出口之间设有分流壁,所述分流壁的内壁为直面,或所述分流壁的内壁为向内凸的弧面,或所述分流壁的内壁为向外凸的弧面。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交替出水结构设于所述面盖的顶面并设有一个,所述顶面的中部设有沿直径方向设置的隔水板,所述隔水板将所述顶面用以围成的出水腔对称地分隔为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所述第一出水孔设有若干个并与所述第一出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设有若干个并与所述第二出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形成所述的出水通道,两个的所述反馈通道的入口端分别对应与两个的所述出水腔相连通,两个的所述反馈通道设于所述面盖的顶面并沿所述面盖的周缘延伸。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进水通道位于所述面盖顶面的周缘之一侧,所述反馈通道的入口端相对地设于所述面盖顶面的周缘之另一侧。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进水通道的流量大于等于6L/min,所述反馈通道的长度大于等于100mm。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交替出水结构设于所述面盖的顶面并设有两个以上,对应的,所述面盖上设有数量与所述交替出水结构相同的所述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交替出水结构呈对称布置或环形间隔设置。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反馈通道的入口端位置可调节,从而使得所述反馈通道的长度可调节,或者,设置具有不同长度的所述反馈通道的所述面盖或所述分水盘以供选择。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交替出水结构设于所述分水盘上,所述交替出水结构设有两个对称设在所述控制腔两侧的过水腔,两个的所述反馈通道对称设置在两个的所述过水腔之外侧,所述出水通道通过所述过水腔与所述控制腔出口相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分水盘所在的面。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本体内还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面盖密封配合以围成出水腔,通过隔水板将所述出水腔分隔为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所述第一出水孔设有若干个并与所述第一出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设有若干个并与所述第二出水腔相连通,所述分水盘固定在所述密封板背向所述出水腔的一侧。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花洒内设置交替出水结构,实现间歇性地分配水流流出以提高出水水流的流速,由于水流的自适应分配无运动件的参与,也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且结构简单。此外,出水水流为具有一定频率的震荡水,使得水流具有按摩功能,并且由于无需减少出水孔数量或减小出水孔孔径,因此水流的饱和感更好。2、将交替出水结构设于面盖的顶面,面盖的顶面设有隔水板以将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相隔开,两个的反馈通道设于面盖的顶面并沿面盖的周缘延伸,结构新颖简单,布局巧妙、紧凑。3、交替出水结构设于面盖的顶面并设有1个,进水通道位于面盖顶面的周缘之一侧,反馈通道的入口端相对地设于面盖顶面的周缘之另一侧,且反馈通道沿面盖的周缘延伸,从而使反馈通道的长度尽量较大,反馈通道的长度越大,水压变化越明显,呈现出的出水效果为第一出水孔出水水流和第二出水孔出水水流的交替拍打感越明显,特别是,当进水通道的流量大于等于6L/min,反馈通道的长度大于等于100mm时,水压变化最明显,两出水孔的交替拍打感越最明显。4、交替出水结构设于面盖的顶面并设有两个以上,从而使得水流的按摩效果更好。5、反馈通道的长度可调节,从而使得出水水流的震荡频率可调节,产品功能更丰富。6、设置具有不同长度的反馈通道的面盖或分水盘以供选择,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震荡频率的花洒,可选择性更多。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立体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局部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分水盘、密封板与面盖的配合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水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示意图之一;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示意图之二;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示意图之三;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立体爆炸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剖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面盖的立体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分水盘的立体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增压花洒的分水盘的正视图。图中附图标记分别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花洒,包括具有供水通道的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内的分水盘和具有相隔开的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的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上或所述分水盘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交替出水的交替出水结构,所述交替出水结构包括:/n一进水通道,与所述供水通道相连通;/n一控制腔,所述控制腔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控制腔入口,相对的另一端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控制腔出口,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对称布置;/n两个出水通道,两个的所述出水通道的入口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控制腔出口相连通,两个的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相连通;/n两个反馈通道,对称设置在所述控制腔的两侧,所述反馈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控制腔出口和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反馈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控制腔入口的连接处相连通,两个的所述反馈通道的出口端相对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花洒,包括具有供水通道的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内的分水盘和具有相隔开的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的面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上或所述分水盘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交替出水的交替出水结构,所述交替出水结构包括:
一进水通道,与所述供水通道相连通;
一控制腔,所述控制腔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控制腔入口,相对的另一端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控制腔出口,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对称布置;
两个出水通道,两个的所述出水通道的入口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控制腔出口相连通,两个的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相连通;
两个反馈通道,对称设置在所述控制腔的两侧,所述反馈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控制腔出口和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反馈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控制腔入口的连接处相连通,两个的所述反馈通道的出口端相对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向外凹设的凹槽,两个的所述凹槽对称布置;或者,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整体为平滑过渡的弧面;或者,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为相平行的直面;或者,所述控制腔两侧的内壁为沿水流方向向外倾斜的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花洒,其特征在于,两个的所述控制腔出口之间设有分流壁,所述分流壁的内壁为直面,或所述分流壁的内壁为向内凸的弧面,或所述分流壁的内壁为向外凸的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出水结构设于所述面盖的顶面并设有一个,所述顶面的中部设有沿直径方向设置的隔水板,所述隔水板将所述顶面用以围成的出水腔对称地分隔为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所述第一出水孔设有若干个并与所述第一出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孔设有若干个并与所述第二出水腔相连通,两个的所述出水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伟藩陈雪瑜
申请(专利权)人:谷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