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料机区的深度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735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厂环保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混料机区的深度净化系统,主连接管的输出端与风机的输入端连接,主连接管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依次对接有公称管径由大至小的捕尘主管,捕尘主管通过捕尘支管分别连接有捕尘罩,一次混料机的进料皮带机处设置两个捕尘罩,一、二次混料机的进、出料端均分别设置一个捕尘罩,一、二次混料机之间的皮带机通廊内设有三个捕尘罩,风机输出端与湿式电除尘器连接,管内喷淋供水管分别通过支路与捕尘主管和捕尘支管内的喷头连接,湿式电除尘器的排水端与水池之间连接有排水地沟,循环水泵将水池中的水输送至一次混料机用水端和管内喷淋供水管,解决了钢铁企业混料机区含尘蒸汽无法实现超低排放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料机区的深度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厂环保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混料机区的深度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在钢铁企业中,烧结厂的一次混料机与二次混料机是钢铁生产工艺中的重要设备,它们的作用是将铁矿粉、煤粉、石粉、生石灰等原料按一定配比后在混料机中混合均匀。混料过程以及生石灰消化时容易产生大量扬尘和水蒸汽,产生的位置主要为混料机进口、混料机出口、皮带运输机。扬尘颗粒物成分主要是Ca(OH)2、矿粉、水蒸汽等,平均粒径在0.5~30μm之间,极易扩散,并可长时间在空中漂浮。在无任何收尘设备的情况下,周围粉尘浓度可达80~150mg/Nm3,远高于相关国家标准,对操作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另外,混料机区含尘蒸汽具有蒸汽气量大、温度高,气体成分复杂,粉尘浓度高,粉尘粒径小,除尘难度大、易结垢等特点。若该区域含尘蒸汽无法得到良好治理,直排的含尘蒸汽会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目前,现有的钢铁企业混料机区含尘蒸汽都是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针对此区域的除尘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混料机区含尘蒸汽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开发变得尤为紧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料机区的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连接管(10);/n风机(20);/n湿式电除尘器(30);/n水池(40);/n循环水泵(50);/n湿式除尘供水管(60)以及/n管内喷淋供水管(70),所述主连接管(10)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连接管(10)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依次对接有第一捕尘主管(11)、第二捕尘主管(12)、第三捕尘主管(13)和第四捕尘主管(14),所述第一捕尘主管(11)的侧壁按照输出端至输入端的方向连接有第一捕尘支管(111)、第二捕尘支管(112)和第三捕尘支管(113),所述第二捕尘主管(12)的侧壁按照输出端至输入端的方向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料机区的深度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连接管(10);
风机(20);
湿式电除尘器(30);
水池(40);
循环水泵(50);
湿式除尘供水管(60)以及
管内喷淋供水管(70),所述主连接管(10)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连接管(10)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依次对接有第一捕尘主管(11)、第二捕尘主管(12)、第三捕尘主管(13)和第四捕尘主管(14),所述第一捕尘主管(11)的侧壁按照输出端至输入端的方向连接有第一捕尘支管(111)、第二捕尘支管(112)和第三捕尘支管(113),所述第二捕尘主管(12)的侧壁按照输出端至输入端的方向连接有第四捕尘支管(121)和第五捕尘支管(122),所述第三捕尘主管(13)的侧壁按照输出端至输入端的方向连接有第六捕尘支管(131)和第七捕尘支管(132),所述第四捕尘主管(14)的侧壁按照输出端至输入端的方向连接有第八捕尘支管(141)和第九捕尘支管(142),所述第一捕尘支管(111)、第二捕尘支管(112)、第三捕尘支管(113)、第四捕尘支管(121)、第五捕尘支管(122)、第六捕尘支管(131)、第七捕尘支管(132)、第八捕尘支管(141)和第九捕尘支管(14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捕尘罩(1111)、第二捕尘罩(1121)、第三捕尘罩(1131)、第四捕尘罩(1211)、第五捕尘罩(1221)、第六捕尘罩(1311)、第七捕尘罩(1321)、第八捕尘罩(1411)和第九捕尘罩(1421),所述第一捕尘罩(1111)设置于二次混料机的出料端,所述第二捕尘罩(1121)设置于二次混料机的进料端,所述第三捕尘罩(1131)、第四捕尘罩(1211)和第五捕尘罩(1221)设置于一次混料机与二次混料机之间的皮带机通廊内,所述第六捕尘罩(1311)设置于一次混料机的出料端,所述第七捕尘罩(1321)设置于一次混料机的进料端,所述第八捕尘罩(1411)和第九捕尘罩(1421)设置于一次混料机的进料皮带机处;
其中,所述湿式电除尘器(30)的进气端与所述风机(20)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水池(40)与所述湿式电除尘器(30)的排水端以及所述主连接管(10)的排水端之间分别设置有排水地沟(41);
其中,所述循环水泵(50)的输入端与所述水池(40)连接,所述循环水泵(5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管内喷淋供水管(70)的一端以及一次混料机用水端连接,所述湿式除尘供水管(60)的输入端连接于清水供水端,所述湿式除尘供水管(60)的输出端与所述湿式电除尘器(30)内腔顶部的冲洗喷头连接,所述管内喷淋供水管(70)连接有喷淋主管(71),所述喷淋主管(71)的输出端连接有支管喷淋管一(711)和主管喷淋管一(712),所述支管喷淋管一(711)的输出端依次对接有支管喷淋管二(7111)、支管喷淋管三(7112)和支管喷淋管四(7113),所述主管喷淋管一(712)的输出端依次对接有主管喷淋管二(7121)、主管喷淋管三(7122)、主管喷淋管四(7123)和主管喷淋管五(7124),所述支管喷淋管一(711)与所述第一捕尘支管(111)、第二捕尘支管(112)和第三捕尘支管(113)内的喷头之间分别连接有支管喷淋端管(7114),所述支管喷淋管二(7111)与所述第四捕尘支管(121)、第五捕尘支管(122)和第六捕尘支管(131)内的喷头之间分别连接有支管喷淋端管(7114),所述支管喷淋管三(7112)与所述第七捕尘支管(132)和第八捕尘支管(141)内的喷头之间分别连接有支管喷淋端管(7114),所述支管喷淋管四(711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九捕尘支管(142)内的喷头之间连接有支管喷淋端管(7114),所述主管喷淋管一(712)与所述第一捕尘主管(11)内的喷头之间连接有主管喷淋端管(7125),所述第二捕尘主管(12)内的两个喷头分别通过所述主管喷淋端管(7125)与所述主管喷淋管二(7121)和所述主管喷淋管三(7122)连接,所述第三捕尘主管(13)内的两个喷头分别通过主管喷淋端管(7125)与所述主管喷淋管三(7122)和所述主管喷淋管四(7123)连接,所述第四捕尘主管(14)内的三个喷头分别通过主管喷淋端管(71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发来宋成刚顾作仁孙泽林黄有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纳化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