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及甲醇裂解制氢用制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34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容器、一对筛板以及封堵盖,反应容器具有反应腔体、以及与反应腔体连通的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卸料口,卸料口靠近反应容器的底部;筛板安装于反应腔体内,且筛板开设有若干与反应腔体连通的筛孔,其中一筛板与反应容器的第一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腔,另一筛板与反应容器的第二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出气口连通的出气腔,一对筛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安装催化剂的安装腔,卸料口与安装腔连通;封堵盖可拆卸地安装于反应容器上,并封堵卸料口。其能够大大降低更换催化剂的难度,使催化剂的更换更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甲醇裂解制氢用制氢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及甲醇裂解制氢用制氢机
本技术涉及甲醇裂解制氢
,尤其涉及一种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及甲醇裂解制氢用制氢机。
技术介绍
环境保护日益严格、汽油品质不断提高,原油趋向重质化和高含硫化,这些使得石油化工等企业对氢气需求更为强烈。另外,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和煤制氢项目受限,氢气缺口增大,使得甲醇裂解制氢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甲醇裂解制氢工艺如下:甲醇经过换热器(也即预热器)预热,接着经过汽化器汽化后进入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同时发生催化裂解反应以及催化转化反应,得到主要含有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气(还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甲烷以及水蒸气)。然而,上述反应器存在更换催化剂难度大的技术问题,为方便催化剂的更换,亟需对现有的反应器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其能够大大降低更换催化剂的难度,使催化剂的更换更便捷。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具有反应腔体、以及与所述反应腔体连通的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卸料口,所述卸料口靠近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或顶部;一对筛板,所述筛板安装于所述反应腔体内,且所述筛板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反应腔体连通的筛孔,其中一筛板与所述反应容器的第一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腔,另一筛板与所述反应容器的第二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出气腔,一对筛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安装催化剂的安装腔,所述卸料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以及封堵盖,所述封堵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反应容器上,并封堵所述卸料口。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容器上配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封堵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上,并封堵所述连接管的出口。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端部配置有呈环形的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环绕所述连接管的出口设置,所述封堵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法兰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封堵盖之间配置有第一环形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盖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反应容器上的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包括若干等间距布置的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发热体配置于所述反应腔体内,并穿插于位于所述反应腔体内的催化剂当中。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开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端的通孔,所述加热棒配置有接线柱的端部与所述通孔连接,安装时,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连接,并封堵所述反应腔体的顶部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配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二法兰环绕所述反应容器的顶部边缘设置,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配置有第二环形密封件。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还包括测温套管以及位于所述测温套管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测温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测温套管的第二端延伸至位于所述反应腔体中,且所述测温套管的第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测温套管的第二端为封闭端。甲醇裂解制氢用制氢机,至少包括汽化器、过热器以及上述的带卸料口的反应器,所述汽化器用于对甲醇加热汽化,以形成汽化甲醇,所述过热器用于对汽化甲醇加热至裂解反应所需的温度,所述反应器用于促使经所述过热器加热的汽化甲醇发生催化裂解反应以及转化反应,以生成包含氢气的混合气体。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卸料口的设置可以大大降低更换催化剂的难度,使得催化剂的更换十分便捷,而封堵盖与卸料口的配合使得反应容器形成为一密闭的容器,避免气体从卸料口外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甲醇裂解制氢用制氢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甲醇裂解制氢用制氢机中的带卸料口的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图2所示的带卸料口的反应器的分解图。图中:1、换热器;2、汽化器;3、过热器;4、反应器;41、反应容器;411、反应腔体;412、卸料口;413、连接管;414、第一法兰;415、封堵盖;416、第一环形密封件;417、第二法兰;4171、第一连接孔;418、第二环形密封件;42、电加热器;421、安装板;4211、第二连接孔;422、加热棒;4221、接线柱;423、测温套管;43、筛板;44、螺栓;45、螺母;5、冷却器;6、气液分离器;7、支撑架;8、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参见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甲醇裂解制氢用制氢机,包括换热器1、汽化器2、过热器3、带卸料口的反应器4、冷却器5以及气液分离器6,其中,换热器1、汽化器2、过热器3、带卸料口的反应器4、冷却器5以及气液分离器6均安装于支撑架7上,支撑架7的底部配置有至少四个移动轮8,以方便搬移。具体而言,换热器1的第一入口通过管道与甲醇储存器(图中未示出)连通,以给换热器1提供甲醇;换热器1的第二入口通过管道与反应器4的出气口连通,以给换热器1提供高温的混合气体;换热器1具体用于供由反应器4生成的高温的混合气体与进入到换热器1内的甲醇换热,以对甲醇进行预热,利于充分利用反应热,避免资源浪费,做到节省电源或其他用于实现加热(比如导热油)的能源,从而降低能耗,同时又可对高温的混合气体进行适当降温,可进一步降低能耗。汽化器2用于对经过换热器1后的甲醇进行加热汽化以形成汽化甲醇;过热器3用于将汽化甲醇加热至甲醇发生裂解反应所需的温度;反应器4用于促使经过热器3加热的汽化甲醇发生催化裂解反应以及转化反应,以生成高温的并至少包含氢气以及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可以理解的是,混合气体具体可以包括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未反应的汽化甲醇以及水蒸气等组分;冷却器5用于对经换热器1降温后的混合气体进行冷却;气液分离器6用于对经冷却后的混合气体进行气液分离。参见图2-图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带卸料口的反应器4包括反应容器41、封堵盖415以及一对筛板43,反应容器41具有反应腔体411,反应容器41还开设有与反应腔体411连通的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卸料口412,卸料口412靠近反应容器41的底部或顶部,筛板43安装于反应腔体411内,筛板43开设有若干与反应腔体411连通的筛孔,以供气体能够在反应腔体411内自由流动,其中一筛板43与反应容器41的第一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腔,另一筛板43与反应容器41的第二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出气口连通的出气腔,一对筛板43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催化剂的安装腔,卸料口412与该安装腔连通;封堵盖415可拆卸地安装于反应容器41上,并封堵卸料口412,以使反应容器41形成为一密闭的容器,避免内部气体通过卸料口412外泄,继而降低能耗。更换催化剂时,通过打开封堵盖415,通过该卸料口412即可实现催化剂的快速卸料或装料,无须将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具有反应腔体、以及与所述反应腔体连通的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卸料口,所述卸料口靠近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或顶部;/n一对筛板,所述筛板安装于所述反应腔体内,且所述筛板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反应腔体连通的筛孔,其中一筛板与所述反应容器的第一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腔,另一筛板与所述反应容器的第二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出气腔,一对筛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安装催化剂的安装腔,所述卸料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以及/n封堵盖,所述封堵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反应容器上,并封堵所述卸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具有反应腔体、以及与所述反应腔体连通的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卸料口,所述卸料口靠近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或顶部;
一对筛板,所述筛板安装于所述反应腔体内,且所述筛板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反应腔体连通的筛孔,其中一筛板与所述反应容器的第一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腔,另一筛板与所述反应容器的第二端部之间围合形成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出气腔,一对筛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安装催化剂的安装腔,所述卸料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以及
封堵盖,所述封堵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反应容器上,并封堵所述卸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上配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卸料口连通,所述封堵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连接管上,并封堵所述连接管的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端部配置有呈环形的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环绕所述连接管的出口设置,所述封堵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法兰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封堵盖之间配置有第一环形密封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盖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卸料口的反应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波张会强康金腾翔刘德鸿王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