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胆汁酸复配菌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17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胆汁酸复配菌剂及其应用,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由多粘类芽孢杆菌粉、胆汁酸和多苞桉桉树精油复配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4‑5:2‑3:2‑3;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粉是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819的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经培养干燥制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胆汁酸复配菌剂能够有效的预防或/和治疗淡水养殖鱼类腮出血和/或孢子虫感染,还能够起到很好的杀菌消炎的作用,促进鱼类的生长,提高其存活率,并有利于淡水养殖鱼类的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胆汁酸复配菌剂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胆汁酸复配菌剂及其应用。技术背景孢子虫和鳃出血是鲫鱼养殖中令养殖户感到棘手和绝望的病害。孢子虫在感染初期没有相应的症状,不易被发现,但当能被肉眼看见时,孢子虫已在鲫鱼身上开始寄生,尤其是鲫鱼腮部感染孢子虫,喉孢子会导致鲫鱼吃食能力差,免疫力低,进而提高其死亡率。鲫鱼腮出血是由于鲤鱼疱疹病毒II型导致的,鲫鱼鳃出血病一旦发病,传播速度快得令人措手不及,并且鲫鱼鳃出血病高发期的温度也适合孢子虫的生长,因此在鲫鱼的养殖中常会出现腮出血和孢子虫感染并发的情况,二者一旦同时出现,对鲫鱼危害极大。而导致腮出血和孢子虫感染同时出现的原因在于,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多是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在杀虫的同时也会损伤鱼体,造成鱼的免疫力下降,对病毒、细菌等病的抵抗力差,再加上虫体寄生形成的伤口在虫体脱落后为病原的侵袭提供了便捷入口,杀虫后的鲫鱼非常容易感染细菌或病毒引起鳃出血。针对于鲫鱼鳃出血与孢子虫感染并发的情况,如果使用抗生素、杀虫药、刺激性消毒药等,反而会对鱼体造成更深层次的应激,更进一步增加其死亡量。因此,研发一种对鲫鱼无害且能够有效解决二者并发问题的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胆汁酸复配菌剂及其应用。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使用安全,能够起到预防或/和治疗淡水养殖鱼类腮出血和/或孢子虫感染的作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胆汁酸复配菌剂,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由多粘类芽孢杆菌粉、胆汁酸和多苞桉桉树精油复配而成。进一步的,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中多粘类芽孢杆菌粉、胆汁酸和多苞桉桉树精油的质量比为4-5∶2-3∶2-3。最优的,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中多粘类芽孢杆菌粉、胆汁酸和多苞桉桉树精油的质量比为4∶3∶3。进一步的,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粉是由保藏编号为CGMCCNo.20819的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经培养干燥制成的。进一步的,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菌粉的菌含量不小于1×109CFU/mL。进一步的,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中的菌含量不少于6×108CFU/g。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的胆汁酸复配菌剂在用于制备防治淡水养殖鱼类腮出血和/或孢子虫感染的制剂中的应用。进一步的,在治疗淡水养殖鱼类腮出血和/或孢子虫感染时,将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以1.5-2.5kg/吨用量混合在淡水养殖鱼类的饲料中,每天3次,连续投喂7-10天后,暂停5-7天,再次投喂7-10天。进一步的,在预防淡水养殖鱼类腮出血和/或孢子虫感染时,于每月固定时间,将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以1-1.5kg/吨用量混合在淡水养殖鱼类的饲料中,每天2-3次,连续投喂4-7天,直至鱼类进入捕捞期。最优的,在预防淡水养殖鱼类腮出血和/或孢子虫感染时,于养殖的第一个月,将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以1.5kg/吨的用量混合在淡水养殖鱼类的饲料中,每天2-3次,连续投喂7天,从养殖的第二个月开始,于固定时间将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以1kg/吨的用量混合在淡水养殖鱼类的饲料中,每天2次,连续投喂5天,直至鱼类进入捕捞期。进一步的,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能够驱除孢子虫。进一步的,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能够提高淡水养殖鱼类的存活率和总产量。进一步的,所述淡水养殖鱼类包括鲫鱼、鲤鱼、草鱼、鲢鱼。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其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并将其通过发酵干燥制备成菌粉,与胆汁酸、多苞桉桉树精油制备成一种全新的胆汁酸复配菌剂,该菌剂能够预防和治疗鲫鱼腮出血、或孢子虫感染、或二者并发的问题,其能够有效驱除鲫鱼感染的孢子虫,控制孢子虫的繁殖和爆发,还能够起到很高的杀菌消炎的作用,防止寄生虫撕裂的伤口继发细菌感染,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避免病毒的侵袭,还能促进鲫鱼的生长,提高其存活率。本专利技术的胆汁酸复配菌剂使用简单,安全可靠,不会对鱼类产生任何的副作用,同时也不会对自然界、其他的动物或人体造成伤害,并且从养殖初期开始定时使用,能够很有效的预防腮出血的情况出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胆汁酸复配菌剂有利于鲫鱼的养殖,并提高其养殖收益。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的菌落图片。图2为实施例3中孢子虫感染和腮出血并发的鲫鱼。图3为实施例3中使用胆汁酸复配菌剂恢复后的鲫鱼。图4为实施例4中1号鱼塘出现腮出血的鲫鱼。图5为实施例4中2号鱼塘鲫鱼捕捞情况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例1: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菌粉的制备1、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的筛选和鉴定以土壤为样品,将土壤和无菌水混匀混匀制成土壤的10-1稀释液,然后分别制取10-2、10-3、10-4、10-5稀释液。分别取10-3、10-4、10-5稀释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培养基(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5.0g,琼脂20.0g,蒸馏水1.0L,pH7.0)上,37℃恒温培养48h,选取明显的菌落进行多次纯化后得到单菌落,并将其命名为LCP-01。如图1所示,所述菌株LCP-01在营养琼脂培养基的菌落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米黄色,直径3-5mm,扁平,表面光滑无光泽,不透明,边缘呈不规则的波状且具半透明镶边。提取所述菌株LCP-01的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使用16SrR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16SrRNA扩增序列后测序,然后将该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菌株LCP-01与GenBank基因库中的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同源性最高,因此判定菌株LCP-0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将筛选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进行菌种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20年09月25日;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20819。2、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菌粉的制备将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在营养液体培养基(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5.0g,蒸馏水1.0L,pH7.0)中,37℃培养36h后,再将得到的菌悬液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成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菌粉,确保菌粉的菌含量不少于1×109CFU/g。实施例2:胆汁酸复配菌剂的制备1、胆汁酸的制备所述胆汁酸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1)皂化:将粉碎过40目筛的1kg猪胆粉加入反应釜中,再加入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L,加热搅拌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搅拌14h,然后将反应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胆汁酸复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由多粘类芽孢杆菌粉、胆汁酸和多苞桉桉树精油复配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胆汁酸复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由多粘类芽孢杆菌粉、胆汁酸和多苞桉桉树精油复配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汁酸复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中多粘类芽孢杆菌粉、胆汁酸和多苞桉桉树精油的质量比为4-5:2-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胆汁酸复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粉是由保藏编号为CGMCCNo.20819的多粘类芽孢杆菌LCP-01经培养干燥制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胆汁酸复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胆汁酸复配菌剂中的菌含量不少于6×108CFU/g。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汁酸复配菌剂在用于制备防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爱智籍立民娄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