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以及用于控制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711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7
实施例关于下肢按摩系统,该下肢按摩系统具有形成一L形内部的部分。管状部分包括第一端部、与上左及右壁。细长部分包括第二端部、与前顶及底壁。隅角部分形成于管状部分与细长部分之间。隅角部分包括下左及右壁、与后顶及底壁。第一可膨胀构件形成该前顶壁部分,且朝向该细长部分的内部可膨胀。第二可膨胀构件形成该后顶壁部分,且朝向该隅角部分的内部可膨胀。突出构件可定位在该后底壁的下方,且可致动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内部突出。第二可膨胀构件与突出构件可协作以施加压力于该脚部的该底部上。突出构件绕着垂直于一线的一轴旋转,该线绘制于第二端部与该隅角部分的弯曲部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以及用于控制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的方法本申请是2017年3月15日递交的PCT国际申请PCT/SG2017/050127于2019年9月4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80087980.5、专利技术名称为“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以及用于控制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公开大致上关于按摩系统与装置,且更具体地,尤其关于用于执行某些身体部位(包括下肢的穴位点)的有目的地、针对性的按摩的系统、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最近在按摩技术中的几个进步与改进已经令使用者能够经由按摩装置来按摩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按摩装置包括用于按摩使用者的脖子和/或背部的部分或全部的按摩椅。一些按摩装置还令使用者能够按摩腿的上部,诸如大腿的一个或多个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的按摩装置藉由经由一个或多个机械突出物施加压力或力至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来操作,以模拟按摩师或按摩治疗师(下文称为“按摩师”)的按摩和/或揉捏动作。本公开中体认到,尽管具有机械突出物的目前的按摩装置可适用于某些身体部位,例如使用者的背部和/或颈部部分,但是仅模拟按摩和/或揉捏动作的机械突出物可能不适于和/或未提供某些其他身体部位的适当按摩和/或舒缓紧张和/或疼痛,某些其他身体部位包括但不限于膝盖周围和/或下方的身体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例如,小腿、脚踝、脚跟、脚的上和/或下背侧部分、脚跟、脚趾、与脚趾的周围区域等;以下称为“下肢”)。具体地,仅模拟按摩和/或揉捏动作的公知机械突出物可能不适于和/或未提供某些压力点的针对性和/或集中的按压,诸如下肢的穴位点。本实例实施例大致上关于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以及用于控制下肢按摩系统与装置的方法。此类系统与装置尤其可执行某些身体部位(包括下肢的穴位点)的针对性按摩。在例示性实施例中,描述了下肢按摩系统。该系统可包括主壳体、多个可膨胀构件、以及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主壳体可包括协作地或相邻地定位、形成、锚定、固定、彼此连通、和/或连接(或不连接)的多个部分,以形成L形的内部空腔。形成主壳体的部分可包括管状部分、细长部分、与隅角部分。管状部分可包括在该主壳体的一端处的至少一第一端部、一上左壁、与相对于该上左壁的一上右壁。细长部分可包括在该主壳体的另一端处的至少一第二端部、一前顶壁、与相对于该前顶壁的一前底壁。隅角部分可形成在管状部分与细长部分之间。隅角部分可包括至少一下左壁、相对于该下左壁的下右壁、后顶壁、与相对于该后顶壁的后底壁。该多个可膨胀构件可包括第一可膨胀构件与第二可膨胀构件。第一可膨胀构件可设置在该细长部分中,并且形成与该第二端部邻近的该前顶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一可膨胀构件可以可组态以朝向该细长部分的一内部膨胀。第二可膨胀构件可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后顶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可膨胀构件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该多个可膨胀构件还可包括第三可膨胀构件、第四可膨胀构件、第五可膨胀构件、第六可膨胀构件、第七可膨胀构件、与第八可膨胀构件。第三可膨胀构件可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可形成该下左壁的至少一部分。第四可膨胀构件可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可形成该上左壁的至少一部分。第五可膨胀构件可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可形成该上左壁的至少一部分。第六可膨胀构件可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可形成该下右壁的至少一部分。第七可膨胀构件可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可形成该下右壁的至少一部分。第八可膨胀构件可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可形成该上右壁的至少一部分。关于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可以可组态以与该底壁接触。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可定位在至少该后底壁的下方,且可致动以朝向至少该隅角部分的该内部突出。该第二可膨胀构件与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可以可组态以协作,以施加一压力于该下肢部分的该脚趾部分与该脚跟部分之间的该脚部的该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可以可组态以绕着垂直于一线的一轴旋转,该线绘制于该第二端部与该隅角部分的该弯曲部之间。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朝向该细长部分的该内部的该突出可经由该旋转来控制。在又另一例示性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处理系统,其用于控制下肢按摩系统(例如,以上与本公开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系统)。该处理系统可包括一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可组态以移动(例如,旋转)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以朝向主壳体的内部(例如,细长部分和/或隅角部分)突出。该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可组态以施加一逐渐增加的正压力(例如,气体和/或液体的插入)至一可膨胀构件中(例如,以上与本公开中所描述的第二可膨胀构件)。该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可组态以当该正压力正在施加时,以一第一方向移动(例如,旋转)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达一第一时间期间。该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可组态以当该正压力正在施加时,停止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的移动(例如,停止旋转)达一第二时间期间。该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可组态以当该正压力正在施加时,以与该第一方向相对的一第二方向移动(例如,旋转)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达一第三时间期间。该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可组态以当该正压力正在施加时,停止该一个或多个突出构件的移动(例如,停止旋转)达一第四时间期间。附图说明为了更完整理解本公开、实例实施例、与其优点,现在参考以下的描述并且结合附图,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符号指示类似的特征,且:图1A是下肢按摩系统的实例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B至图1C分别是左下肢按摩系统的实例实施例的左与右侧视图;图1D是下肢按摩系统的实例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是左下肢按摩系统的实例实施例的分解后侧视图;图3是第一可膨胀构件与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实例实施例的实例图示;图4是第三可膨胀构件、第四可膨胀构件、与第五可膨胀构件的实例实施例的实例图示;图5是第六可膨胀构件、第七可膨胀构件、与第八可膨胀构件的实例实施例的实例图示;图6A是第一突出构件、第二突出构件、与第三突出构件的实例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B至图6C是第一突出构件、第二突出构件、与第三突出构件的实例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A至图7E是下肢的穴位点的实例图示;及图8是使用处理器控制下肢按摩系统的实例实施例的实例图示。虽然为了方便起见,类似的元件符号可用于指示附图中的类似元件,可理解到,各种实例实施例的各者可视为是不同的变化。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实例实施例,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且绘示可实施的实例实施例。如在本公开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用语“实例(example)”、“例示性(exemplary)”、“实施例(embodiment)”、“实例实施例(exampleembodiment)”、“例示性实施例(exemplaryembodiment)”、与“本实施例(presentembodiment)”不一定指的是单个实施例,尽管它们可能如此,且各种实施例可容易地组合和/或互换,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精神、或教示。此外,在本公开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仅是为了描述实例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按摩系统,该下肢按摩系统用于接收一下肢,该下肢包括脚、踝和该下肢的一上部分,该下肢按摩系统包含:/n一主壳体,该主壳体用于接收和容纳一下肢,该主壳体具有多个部分,该多个部分相邻地配置,以形成一L形的内部空腔,该多个部分包括:/n一管状部分,该管状部分用于容纳该下肢的一上部分,该管状部分具有在该主壳体的一近端处的至少一第一端部,该管状部分由一上左侧壁和相对于该上左侧壁的一上右侧壁形成,该第一端部具有用于允许该下肢插入的一开口;/n一细长部分,该细长部分用于容纳该脚,该细长部分具有在该主壳体的一远端处的至少一第二端部,该细长部分由一前顶壁和相对于该前顶壁的一前底壁形成;及/n一隅角部分,该隅角部分形成于该管状部分与细长部分之间,该隅角部分具有将该隅角部分的近部分和远部分分离的一隅角部,该隅角部分的该近部分具有至少一下左侧壁和相对于该下左侧壁的下右侧壁,该隅角部分的该远部分具有一后顶壁和相对于该后顶壁的后底壁,该后底壁用于接收该脚的脚跟的至少一部分;/n多个可膨胀构件,该多个可膨胀构件包括:/n一第一可膨胀构件,该第一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细长部分中,并且形成邻近于该第二端部的该前顶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一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细长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细长部分中时,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内庭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细长部分中时,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侠溪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内庭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侠溪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n一第二可膨胀构件,该第二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后顶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冲阳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解溪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冲阳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解溪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n一第三可膨胀构件,该第三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下左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三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一第二部和一第三部的多个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仆参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申脉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金门穴位点的一第三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仆参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申脉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金门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n一第四可膨胀构件,该第四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上左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四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管状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飞扬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按摩系统,该下肢按摩系统用于接收一下肢,该下肢包括脚、踝和该下肢的一上部分,该下肢按摩系统包含:
一主壳体,该主壳体用于接收和容纳一下肢,该主壳体具有多个部分,该多个部分相邻地配置,以形成一L形的内部空腔,该多个部分包括:
一管状部分,该管状部分用于容纳该下肢的一上部分,该管状部分具有在该主壳体的一近端处的至少一第一端部,该管状部分由一上左侧壁和相对于该上左侧壁的一上右侧壁形成,该第一端部具有用于允许该下肢插入的一开口;
一细长部分,该细长部分用于容纳该脚,该细长部分具有在该主壳体的一远端处的至少一第二端部,该细长部分由一前顶壁和相对于该前顶壁的一前底壁形成;及
一隅角部分,该隅角部分形成于该管状部分与细长部分之间,该隅角部分具有将该隅角部分的近部分和远部分分离的一隅角部,该隅角部分的该近部分具有至少一下左侧壁和相对于该下左侧壁的下右侧壁,该隅角部分的该远部分具有一后顶壁和相对于该后顶壁的后底壁,该后底壁用于接收该脚的脚跟的至少一部分;
多个可膨胀构件,该多个可膨胀构件包括:
一第一可膨胀构件,该第一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细长部分中,并且形成邻近于该第二端部的该前顶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一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细长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细长部分中时,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内庭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细长部分中时,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侠溪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内庭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侠溪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二可膨胀构件,该第二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后顶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二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冲阳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解溪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冲阳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解溪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三可膨胀构件,该第三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下左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三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一第二部和一第三部的多个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仆参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申脉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脚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在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脚的一金门穴位点的一第三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仆参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申脉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金门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三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三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四可膨胀构件,该第四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上左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四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管状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飞扬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外丘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飞扬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外丘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四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五可膨胀构件,该第五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上左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五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管状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上巨虚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丰隆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上巨虚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丰隆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五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六可膨胀构件,该第六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下右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六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该部分的一水泉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照海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水泉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照海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六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
一第七可膨胀构件,该第七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隅角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下右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七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和一第二部的多个部,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隅角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该部分的一交信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隅角部分中时,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复溜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交信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其中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以有目的地将更有针对性的压力施加至该交信穴位点的方式经组态以有目的地膨胀多于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围绕该第七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的至少一个其他部;及
一第八可膨胀构件,该第八可膨胀构件设置在该管状部分中,并且形成该上右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该第八可膨胀构件具有包括一第一部、一第二部和一第三部的多个部,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多个部中的每个可组态以朝向该管状部分的一内部膨胀,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一部在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筑宾穴位点的一第一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该第二部在该第八可膨胀构件的邻近于该下肢的一承山穴位点的一第二位置处形成,其中当该下肢容纳在该管状部分中时,该第八可膨胀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中玉置健佐藤毅
申请(专利权)人:傲胜国际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