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起身气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709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起身气垫,包括底层和面层,底层和面层之间设有气囊层,气囊层的顶部与面层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气囊层的底部与底层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气囊层经过充气后为扇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气囊层经过充气后为扇形结构,能够把使用者的上半身推起到坐姿状态。气囊层为由气密层和织物层组成的双层结构,气密层与织物层可拆卸连接,更换维护方便。外层提供结构强度,能够使得整个气囊承受更高的气压,并且在内层有破损后,有效阻止气体快速释放以维护基本的形状。辅助起身气垫本身既提供推动使用者的动力,也结合底层和面层,作为支撑结构,承载使用者。辅助起身气垫关键是成本低,能完成基本功能,能为更多的需求者提供合适的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起身气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理床
,尤其涉及一种辅助起身气垫。
技术介绍
老年人和一些特殊人群,如手术后,中风后,以及孕妇等,从床上起身是有一定困难的,甚至根本不可能,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具备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即使在普通的护理过程中,起床和躺倒这个简单的工作,也会对操作者的体能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市场上有了各种护理床。护理床有手动和也有电动的,手动的价格较低,结构简单因而可靠性好,电动的则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但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其后还有电动辅助起身器,同样利用电机作为电源,提供起身辅助。但这些产品都有一些缺陷,首先都采用钢制的基本构架,家庭使用,占用空间大。其二,都直接使用220v电源,或者通过电源适配器提供工作电源,但无论那一个,都有漏电的危险,其三,为保证强度和减轻重量,普遍采用空心杆件焊接而成,褥垫厚了不一定舒适,薄了则明显能察觉底下的硬物,时间略长,很不舒适。第四,产品成本都比较高,尤其是维护成本。第五,存在意外伤害的可能,床架翻起后,后部会留下开口的空间,有物件掉落还好,回落时还可能夹到手,造成伤害。第六,金属床架,即使处理过不再带有尖角,仍容易造成撞伤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因此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即利用气囊组成适当的气垫,提供同样的功能,并尽可能改进缺陷。首先气垫本身比较轻薄,而且本身是软质材料,折叠后对于舒适度的影响比较小。其次,气泵采用220VAC供电,但气垫与气泵之间是气管连接,可以提供优秀的绝缘性能,安全可靠。第三,气泵成本略高,但气垫本身成本低廉,气垫本身也容易维修,整体使用成本低很多。第四,最重要的是,没有金属杆件在底下,睡着舒适度提高很多。第五,起身时,整个气垫处于充溢状态,不会有异物等卡入,也不会造成他人收到伤害。第六,整体是气囊构成的,即使不小心撞到,也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如果只使用普通的气垫,如同充气床垫或者充气沙发一类的产品,会存在比较多的限制,如对气泵的充气量和充气速度有较高的要求,功率要求比较大,因此要么噪声也会比较大,要么体积就会比较大,第二气垫收起来时,如果形状没处理好,部分会重叠,平整性会变差。第三,气垫的寿命比较短,容易被扎破,如果口子比较大的话,回落速度可能过快,因而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第四,气囊在充气过程中会有晃动,准确停滞在任意位置有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起身气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遇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辅助起身气垫,包括底层和面层,所述底层和面层之间设有气囊层,所述气囊层的顶部与面层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层的底部与底层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层经过充气后为扇形结构。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囊层包括上层气囊和下层气囊,所述上层气囊与下层气囊均为扇形结构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气囊的顶部与面层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层气囊的底部与底层的上半部固定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层气囊至少设有两个气室。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层气囊设有三个气室,分别为第一气室、第二气室、第三气室,所述第二气室位于所述气囊层的中部,第一气室和第三气室分别位于所述气囊层的两侧。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囊层由气密层和织物层组成,所述气密层与织物层可拆卸连接,所述气密层位于内侧,所述织物层位于外侧。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囊层的气室之间设有分割口,所述分割口设置于所述织物层上。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层气囊设有至少三个,且内部相互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层气囊的扇形角度为25-30度,每个所述下层气囊的扇形角度为15-25度。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层采用用于定型的硬织物材料制成,所述面层采用用于透气的粗织物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底层提供产品的整体形状,并结合其他部分,阻止气囊左右晃动,提供基本的固定支撑。底层和面层之间设有气囊层,气囊层的顶部与面层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气囊层的底部与底层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气囊层经过充气后为扇形结构,能够把使用者的上半身推起到坐姿状态。气囊层为由气密层和织物层组成的双层结构,气密层与织物层可拆卸连接,更换维护方便。外层提供结构强度,能够使得整个气囊承受更高的气压,承受更大的负载,提供可靠的推动能力,并且在内层有破损后,有效阻止气体快速释放以维护基本的形状。充气气囊回落时体积小,工作时充盈量大,适合小空间使用。辅助起身气垫关键是成本低,能完成基本功能,能为更多的需求者提供合适的帮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层;2-面层;3-上层气囊;31-第一气室;32-第二气室;33-第三气室;34-分割口;4-下层气囊;5-织物层;6-气密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辅助起身气垫,包括底层1和面层2,底层1采用用于定型的硬织物材料制成,面层2采用用于透气的粗织物材料制成。底层1的硬织物层负责整体产品定型和定位能力,面层2采用有一定厚度的透气材料提供透气和舒适性。底层1和面层2之间设有气囊层,气囊层的顶部与面层2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气囊层的底部与底层1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气囊层经过充气后为扇形结构,能够把使用者的上半身推起到坐姿状态。气囊层包括上层气囊3和下层气囊4,上层气囊3与下层气囊4均为扇形结构且两者固定连接,上层气囊3的顶部与面层2的上半部固定连接,下层气囊4的底部与底层1的上半部固定连接。上层气囊3至少设有两个气室。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上层气囊3设有三个气室,分别为第一气室31、第二气室32、第三气室33,第二气室32位于上层气囊3的中部,第一气室31和第三气室33分别位于上层气囊3的两侧。气室之间的分割口34使得每层气囊层具有大致的形状而不至于充气后类似球面的状态,从而提供对于人体更好的支撑,平整度高。上层气囊3和下层气囊4配合,提供3个位置:平躺位、斜卧位和起身位,都不充气时提供平躺位,仅上层气囊3充气时提供斜卧位,上层气囊3和下层气囊4都充气时提供起身位,三个位置已经能够满足了大多数人的使用情况。进一步的,气囊层由气密层6和织物层5组成,气密层6与织物层5可拆卸连接,气密层6位于内侧,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如pvc材料熔接,也可以采用pe等廉价材料。织物层5位于外侧,可采用如尼龙布、牛津布、条绒等软质织物。并且在气囊层的内侧,气室之间设有分割口34,分割口34设置于织物层5上。这样气囊的内层与外层是可装配结构,并非粘合的,通过拉链或者特殊的缝纫结构,在打开外层的织物层5后,可以简单的更换内层的气密层6。气囊层为由气密层6和织物层5组成的双层结构,气密层6与织物层5可拆卸连接,更换维护方便。外层提供结构强度,能够使得整个气囊承受更高的气压,承受更大的负载,提供可靠的承载能力和推动能力,并且在内层有破损后,有效阻止气体快速释放以维护基本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起身气垫,包括底层(1)和面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1)和面层(2)之间设有气囊层,所述气囊层的顶部与面层(2)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层的底部与底层(1)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层经过充气后为扇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起身气垫,包括底层(1)和面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1)和面层(2)之间设有气囊层,所述气囊层的顶部与面层(2)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层的底部与底层(1)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层经过充气后为扇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起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包括上层气囊(3)和下层气囊(4),所述上层气囊(3)与下层气囊(4)均为扇形结构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上层气囊(3)的顶部与面层(2)的上半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层气囊(4)的底部与底层(1)的上半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起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气囊(3)至少设有两个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起身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气囊(3)设有三个气室,分别为第一气室(31)、第二气室(32)、第三气室(33),所述第二气室(32)位于所述气囊层的中部,第一气室(31)和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茹国斌茹添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启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