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98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6
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壳体端形成有开口,且包括中空部分;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开口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螺纹装置;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中空部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螺纹装置,所述第二螺纹装置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螺接;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与所述壳体移动连接,所述推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进而所述第二螺纹装置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相互配合使得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壳体朝所述支撑座运动或远离所述支撑座运动来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可实现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扫地机器人由于简单操作的功能及便利性逐渐成为现代家庭的常用家电用品。但是,目前的扫地机器人的高度固定,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容易与高度相同的缝隙、设备等发生摩擦,使得所述扫地机器人出现卡住的现象,影响扫地机器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可实现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壳体端形成有开口,且包括中空部分;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开口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螺纹装置;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中空部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螺纹装置,所述第二螺纹装置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螺接;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与所述壳体移动连接,所述推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进而所述第二螺纹装置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相互配合使得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壳体朝所述支撑座运动或远离所述支撑座运动来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组件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壳体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所述第二螺纹装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啮合,所述推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啮合,所述推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及螺杆,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齿轮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三齿轮,所述螺杆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包括所述第二螺纹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齿轮条,所述齿轮条用于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周向表面上形成有相对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中空部分,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通孔处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中空部分,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二通孔处外露于所述壳体。进一步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推动装置还包括卡持件,所述卡持件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的表面向外延伸,所述卡持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分,所述阻挡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转动,使得所述驱动件的齿轮条脱离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啮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限转件,所述限转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座之间,且与所述支撑座滑动连接。本案通过所述开口使得所述支撑座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螺纹装置与所述第二螺纹装置相互配合使得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壳体朝所述支撑座运动或远离所述支撑座运动来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从而可实现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A是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沿A-A线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处于第一状态;图2B是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沿B-B线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处于第一状态。图3是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处于第二状态。图4是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俯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处于第三状态时的俯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处于第四状态时的俯视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支撑装置1壳体10支撑座20传动机构30推动装置40壳体端11开口12中空部分13第一螺纹装置21第二螺纹装置31支撑座端22另一支撑座端23端面24表面14第一齿轮组件32第二齿轮33第三齿轮34第一齿轮35螺杆36第一表面351第二表面352收容槽353内壁354齿355支撑架37支撑臂371悬挂臂372驱动件41齿轮条411第二驱动件42第二齿轮条421周向表面101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第一本体43第二本体44弹性件45卡持件46第一卡持件47阻挡件48第二阻挡件49第一基板412第一抵持板413第二基板422第二抵持板423限转件5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A是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沿A-A线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处于第一状态。图2B是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沿B-B线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装置1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支撑装置1可实现调节其自身的高度。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壳体10、支撑座20、传动机构30及推动装置40。所述壳体10的壳体端11形成有开口12,且包括中空部分13。所述支撑座20通过所述开口12套设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支撑座20包括第一螺纹装置21。所述传动机构30收容于所述中空部分13。所述传动机构30包括第二螺纹装置31,所述第二螺纹装置31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21螺接。所述推动装置40与所述壳体10移动连接。所述推动装置40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30转动,进而所述第二螺纹装置31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21相互配合使得所述传动机构30带动所述壳体10朝所述支撑座20运动或远离所述支撑座20运动来调节所述支撑装置1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装置21为螺纹孔,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壳体的壳体端形成有开口,且包括中空部分;/n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n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开口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螺纹装置;/n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中空部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螺纹装置,所述第二螺纹装置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螺接;/n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与所述壳体移动连接,所述推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进而所述第二螺纹装置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相互配合使得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壳体朝所述支撑座运动或远离所述支撑座运动来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壳体端形成有开口,且包括中空部分;
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开口套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螺纹装置;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收容于所述中空部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螺纹装置,所述第二螺纹装置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螺接;
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与所述壳体移动连接,所述推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进而所述第二螺纹装置与所述第一螺纹装置相互配合使得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壳体朝所述支撑座运动或远离所述支撑座运动来调节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组件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与所述壳体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所述第二螺纹装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啮合,所述推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啮合,所述推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及螺杆,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齿轮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第三齿轮,所述螺杆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包括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富国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