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88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外壳、二号传送链、一号传送链、电机、连接杆、移动块,所述外壳前侧壁设置有一号槽,所述一号槽后壁设置二号槽和三号槽,所述二号传送链设置在三号槽中,所述二号传送链通孔中设置按摩柱,所述一号传送链设置在二号传送链外围,且与二号传送链啮合,所述电机设置在外壳中部空腔中,所述电机前端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一号传送链啮合,所述连接杆设置在三号槽后通孔中,且顶端固定按钮底端固定压块,所述移动块设置在通孔顶部侧壁凹槽内,所述移动块通过三号弹簧与外壳连接,所述移动块内侧壁上固定一号齿和二号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针对不同穴位按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
技术介绍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为按摩可以改善青光眼症状,尤其是按揉精明穴、承泣穴、合谷穴,所以现有技术专利技术了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申请号为201921574438.5的专利提出了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该专利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绑带,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分别依次设置有按摩控制按钮和温度调节旋钮,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绑带的一侧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上设置有若干加热片,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绑带一侧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鼻托,所述壳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按摩组件一,所述壳体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按摩组件二,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分别依次设置有电池和微型控制器。该专利可自动对眼部进行热敷和按摩,但不能针对某些穴位按揉,不能适用于各种患者。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能针对某些穴位按揉,不能适用于各种患者。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呈类长方体结构,所述外壳的前侧壁的左右部各设置有一个椭圆形凹槽,即为一号槽,每个所述一号槽的后侧壁中心部位都设置有一个椭圆形凹槽,即为二号槽,每个所述一号槽的后侧壁外缘都设置有一个环形凹槽,即为三号槽,所述外壳起到保护和支撑内部结构的作用;按摩结构,按摩结构包括,二号传送链,二号传送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三号槽中,每个所述二号传送链上都设置有若干各垂直通孔,每个垂直通孔中都设置一个按摩柱,所述按摩柱的前端按压在眼部穴位上,所述二号传送链转动,带动按摩柱移动,使得按摩柱可以按揉眼部穴位;一号传送链,一号传送链设置在两个二号传送链外围,且与二号传送链啮合,所述一号传送链转动带动二号传送链转动;电机,电机设置在外壳中部空腔中,所述电机的转子前端固定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前端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前后端与一号传送链啮合,所述电机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一号传送链转动;穴位定位结构,穴位定位结构有若干分别设置在三号槽后侧壁的若干通孔中,所述穴位定位结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设置在通孔中,且顶端固定一个按钮,底端固定一个压块,所述压块的顶端通过二号弹簧与通孔壁连接,所述按钮探出外壳后侧壁,向前按压按钮,按钮通过连接杆带动压块向前移动,所述压块抵在二号传送链上,当按摩柱移动至压块正前方时,所述压块将按摩柱向前抵动,使得按摩柱前端抵在眼部穴位处;移动块,移动块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移动块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通孔顶部左右侧壁凹槽内,每个所述移动块的外侧端通过三号弹簧与外壳连接,每个所述移动块的内侧壁上部固定有一个三角块一号齿,下部固定有一个三角块二号齿,所述按钮向前移动时,按钮将一号齿向外抵动,当按钮移动至一号齿前侧时,所述三号弹簧推动移动块向内侧移动,所述一号齿卡在按钮后,阻止按钮向后移动,继续向前按动按钮时,所述按钮将二号齿向外抵动,使得移动块向外侧移动,所述移动块带动一号齿向外移动,离开按钮,当松开按钮后,所述二号弹簧给压块向后的力,所述压块带动按钮复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按摩柱下部套有一号弹簧,所述一号弹簧顶端固定在二号传送链底壁上,当按摩柱离开压块时,所述一号弹簧给按摩柱向上的力,使得按摩柱复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槽的后部侧壁上固定有发热板,所述发热板通电后发热,所述二号槽中空气吸收热量升温,可对眼部进行热敷。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中部下部设置有半圆锥体缺口,即为鼻槽,防止外壳挤压鼻梁。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外部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左右侧壁固定,的那个外壳罩在眼部,所述绑带圈在脑袋上,以便将外壳固定在眼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左右侧壁上各设置有凹槽,即为插槽,所述插槽穿过一号槽,所述插槽中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呈回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架的孔内固定有眼布,当固定架插入插槽中时,所述眼布置于一号槽前部,所述眼布贴在前部,眼布吸水后敷在眼部,可进行湿热敷。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槽的后端通孔中固定有水盒,所述水盒的前侧壁上设置有滴头,所述水盒中储存有清水,或者眼药水,所述水盒中的水从滴头滴到眼布上,可实时为眼布加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按摩结构,使用时,将外壳前壁贴在眼部,眼眶部位插入一号槽中,给装置通电,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一号传送链转动,一号传送链转动带动二号传送链转动,二号传送链转动,带动按摩柱移动,使得按摩柱可以按揉眼部穴位。本技术一个电机可同时带动两个眼部按摩结构转动,具有节能特性。(2)本技术设置穴位定位结构,向前按压按钮,按钮向前移动时,按钮将一号齿向外抵动,当按钮移动至一号齿前侧时,所述三号弹簧推动移动块向内侧移动所述一号齿卡在按钮后,阻止按钮向后移动;按钮通过连接杆带动压块向前移动,所述压块抵在二号传送链上,当按摩柱移动至压块正前方时,所述压块将按摩柱向前抵动,使得按摩柱前端抵在眼部穴位处。本技术可针对不同穴位按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外壳的俯视剖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外壳10、一号槽11、二号槽12、水盒13、滴头14、三号槽15、鼻槽17、插槽18、固定架19、眼布20、发热板21、绑带22、电机23、齿轮24、一号传送链25、二号传送链31、按摩柱32、一号弹簧33、连接杆34、压块35、按钮36、二号弹簧37、移动块38、一号齿39、二号齿40、三号弹簧41。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外壳10,外壳10呈类长方体结构,所述外壳10的前侧壁的左右部各设置有一个椭圆形凹槽,即为一号槽11,每个所述一号槽11的后侧壁中心部位都设置有一个椭圆形凹槽,即为二号槽12,每个所述一号槽11的后侧壁外缘都设置有一个环形凹槽,即为三号槽15,所述外壳10起到保护和支撑内部结构的作用;按摩结构,按摩结构包括,二号传送链31,二号传送链3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三号槽15中,每个所述二号传送链31上都设置有若干各垂直通孔,每个垂直通孔中都设置一个按摩柱32,所述按摩柱32的前端按压在眼部穴位上,所述二号传送链31转动,带动按摩柱32移动,使得按摩柱32可以按揉眼部穴位;一号传送链25,一号传送链25设置在两个二号传送链31外围,且与二号传送链31啮合,所述一号传送链25转动带动二号传送链31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10),外壳(10)呈类长方体结构,所述外壳(10)的前侧壁的左右部各设置有一个椭圆形凹槽,即为一号槽(11),每个所述一号槽(11)的后侧壁中心部位都设置有一个椭圆形凹槽,即为二号槽(12),每个所述一号槽(11)的后侧壁外缘都设置有一个环形凹槽,即为三号槽(15),所述外壳(10)起到保护和支撑内部结构的作用;/n按摩结构,按摩结构包括,二号传送链(31),二号传送链(3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三号槽(15)中,每个所述二号传送链(31)上都设置有若干各垂直通孔,每个垂直通孔中都设置一个按摩柱(32),所述按摩柱(32)的前端按压在眼部穴位上,所述二号传送链(31)转动,带动按摩柱(32)移动,使得按摩柱(32)可以按揉眼部穴位;一号传送链(25),一号传送链(25)设置在两个二号传送链(31)外围,且与二号传送链(31)啮合,所述一号传送链(25)转动带动二号传送链(31)转动;电机(23),电机(23)设置在外壳(10)中部空腔中,所述电机(23)的转子前端固定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前端固定有齿轮(24),所述齿轮(24)的前后端与一号传送链(25)啮合,所述电机(23)驱动齿轮(24)转动,所述齿轮(24)带动一号传送链(25)转动;/n穴位定位结构,穴位定位结构有若干分别设置在三号槽(15)后侧壁的若干通孔中,所述穴位定位结构包括,连接杆(34),连接杆(34)设置在通孔中,且顶端固定一个按钮(36),底端固定一个压块(35),所述压块(35)的顶端通过二号弹簧(37)与通孔壁连接,所述按钮(36)探出外壳(10)后侧壁,向前按压按钮(36),按钮(36)通过连接杆(34)带动压块(35)向前移动,所述压块(35)抵在二号传送链(31)上,当按摩柱(32)移动至压块(35)正前方时,所述压块(35)将按摩柱(32)向前抵动,使得按摩柱(32)前端抵在眼部穴位处;移动块(38),移动块(38)呈长方体结构,所述移动块(38)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通孔顶部左右侧壁凹槽内,每个所述移动块(38)的外侧端通过三号弹簧(41)与外壳连接,每个所述移动块(38)的内侧壁上部固定有一个三角块一号齿(39),下部固定有一个三角块二号齿(40),所述按钮(36)向前移动时,按钮(36)将一号齿(39)向外抵动,当按钮(36)移动至一号齿(39)前侧时,所述三号弹簧(41)推动移动块(38)向内侧移动,所述一号齿(39)卡在按钮(36)后,阻止按钮(36)向后移动,继续向前按动按钮(36)时,所述按钮(36)将二号齿(40)向外抵动,使得移动块(38)向外侧移动,所述移动块(38)带动一号齿(39)向外移动,离开按钮(36),当松开按钮(36)后,所述二号弹簧(37)给压块(35)向后的力,所述压块(35)带动按钮(36)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光眼患者眼部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外壳(10)呈类长方体结构,所述外壳(10)的前侧壁的左右部各设置有一个椭圆形凹槽,即为一号槽(11),每个所述一号槽(11)的后侧壁中心部位都设置有一个椭圆形凹槽,即为二号槽(12),每个所述一号槽(11)的后侧壁外缘都设置有一个环形凹槽,即为三号槽(15),所述外壳(10)起到保护和支撑内部结构的作用;
按摩结构,按摩结构包括,二号传送链(31),二号传送链(3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三号槽(15)中,每个所述二号传送链(31)上都设置有若干各垂直通孔,每个垂直通孔中都设置一个按摩柱(32),所述按摩柱(32)的前端按压在眼部穴位上,所述二号传送链(31)转动,带动按摩柱(32)移动,使得按摩柱(32)可以按揉眼部穴位;一号传送链(25),一号传送链(25)设置在两个二号传送链(31)外围,且与二号传送链(31)啮合,所述一号传送链(25)转动带动二号传送链(31)转动;电机(23),电机(23)设置在外壳(10)中部空腔中,所述电机(23)的转子前端固定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前端固定有齿轮(24),所述齿轮(24)的前后端与一号传送链(25)啮合,所述电机(23)驱动齿轮(24)转动,所述齿轮(24)带动一号传送链(25)转动;
穴位定位结构,穴位定位结构有若干分别设置在三号槽(15)后侧壁的若干通孔中,所述穴位定位结构包括,连接杆(34),连接杆(34)设置在通孔中,且顶端固定一个按钮(36),底端固定一个压块(35),所述压块(35)的顶端通过二号弹簧(37)与通孔壁连接,所述按钮(36)探出外壳(10)后侧壁,向前按压按钮(36),按钮(36)通过连接杆(34)带动压块(35)向前移动,所述压块(35)抵在二号传送链(31)上,当按摩柱(32)移动至压块(35)正前方时,所述压块(35)将按摩柱(32)向前抵动,使得按摩柱(32)前端抵在眼部穴位处;移动块(38),移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中伊李国栋吴罗玲陈亭亭桂琳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