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87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该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第一拱形弧面可与腘窝平滑接触,第二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第二拱形弧面可与跟腱位置平滑接触,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承托小腿的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拱形弧面和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采用该结构,通过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有效支撑起下肢部位,与下肢相接的各接触面以拱形或内凹的弧面设置并以平滑过渡连接,防止压疮的产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手术中,有部分手术需要患者呈平卧位仰面躺下,时间太长容易出现脚跟部压力性红肿,膝关节过渡僵直等现象,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的保护装置对患者膝盖及以下部位进行支撑和保护。因此,一种在术中可对下肢进行支撑保护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的保护装置来保护术中平卧位患者下肢而导致的压力性红肿、下肢僵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所述第二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承托小腿的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拱形弧面和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宽度方向贯通两端,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平行设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最高点。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支撑体背离第二支撑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与第一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平滑相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支撑体背离第一支撑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与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平滑相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或防滑颗粒。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与所述支撑本体一体成形。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本体为由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的结构件。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包覆有硅胶膜。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支撑本体为由硅胶材料制成的结构件。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本体,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第一拱形弧面可与腘窝位置平滑接触以提高舒适度,第二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第二拱形弧面可与跟腱位置平滑接触以提高舒适度,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承托小腿的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拱形弧面和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采用该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通过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有效支撑起下肢部位,与下肢相接的各接触面以拱形或内凹的弧面设置并以平滑过渡连接,维持腘窝和跟腱的正常弧度,避免挤压下肢肌肉和脚跟,保护皮肤,使着力点均匀分散,减少局部压迫损伤,防止压疮的产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支撑本体;11-第一支撑体;12-第二支撑体;13-第一拱形弧面;14-第二拱形弧面;15-内凹弧面;16-第一斜面;17-第二斜面;2-硅胶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本体1,上述支撑本体1用以垫在患者下肢下方,具体的,上述支撑本体1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11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12,上述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与上述支撑本体1一体成形,上述第一支撑体11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13,上述第一拱形弧面13的弧形结构可与腘窝表面平滑接触以提高舒适度,上述第二支撑体12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14,上述第二拱形弧面14的弧形结构可与跟腱表面平滑接触以提高舒适度,使患者从膝盖部位到脚跟部位的下肢可以舒适在平卧在上述支撑本体1上,并且上述第一支撑体11与上述第二支撑体12之间还设有内凹弧面15,上述内凹弧面15用于承托小腿,上述内凹弧面15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一拱形弧面13和上述第二拱形弧面14平滑过渡连接,使上述内凹弧面15与小腿表面光滑接触,不会造成压迫。采用该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通过上述第一支撑体11和上述第二支撑体12有效支撑起下肢部位,与腘窝、小腿、跟腱相接的各接触面以拱形或内凹的弧面设置并以平滑过渡连接,维持腘窝和跟腱的正常弧度,避免挤压下肢肌肉和脚跟,保护皮肤,使着力点均匀分散,减少局部压迫损伤,防止压疮的产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得本技术的实用性更强。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支撑体11和第二支撑体12均沿上述支撑本体1的宽度方向贯通两端,可同时支撑保护患者双腿,上述第一支撑体11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所述第二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承托小腿的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拱形弧面和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向上拱起的用于支撑腘窝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以支撑跟腱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一拱形弧面,所述第二支撑体上端设有第二拱形弧面,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承托小腿的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拱形弧面和第二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宽度方向贯通两端,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最高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卧位下肢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背离第二支撑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与第一拱形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的下表面平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和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