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牧草场牧草种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675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牧草场牧草种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地后,当年选择光叶紫花苕子进行播种;次年将光叶紫花苕子作为绿肥翻入土地,雀叶稗、宽叶雀稗和白三叶进行混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先种植光叶紫花苕子既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化肥的施用增加土壤肥力,后将雀叶稗、宽叶雀稗和白三叶种子进行混播,通过多种牧草种植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牧草的产出率,提高了经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牧草场牧草种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畜牧业
,具体涉及一种放牧草场牧草种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世界草地学会专家曾提出“在过渡性地带的红黄壤地区种草是世界上最难的课题之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土壤的影响,过渡性地带的土壤主要以红黄壤为主,这类土壤的特点是粘、酸、瘦、板,保肥保水性能差;二是受降雨量的影响,亚热带过渡性地带降水量普遍比较丰富,但降雨多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且都以大暴雨为主,其他季节的降雨量则较少,特别是在高温干旱的7~9月,许多牧草作物在这段时间将处于短暂休眠或受不了高温胁迫而枯死;三是受气候的影响,亚热带过渡性地带,极端最高温达到了43℃,极端最低温达到了-7℃,这给多年生牧草的越冬或越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市场上,关于牧草混播的组合不多,也没有专门针对亚热带过渡带草地改良的方法,大多数是选择热带地区气候条件的单播品种用于人工收割,如种桂牧一号、巨菌草、多年生狼尾草、甜象草等高产品种,或者选择适用于温带地区气候条件的组合品种进行放牧,如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的组合等。前者本末倒置,放弃了丰富的草地资源,增加了养殖成本,后者的改良效果不理想。目前,在亚热带过渡带实施放牧草地改良主要以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按3:1混播为主要技术手段,还有小部分采用当地的扁穗牛鞭草进行根茎繁殖。前者的技术方案中,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的营养价值很丰富,也是国内外草地改良的经典组合,但是多年生黑麦草不耐高温,在亚热带过渡性地带无法安全越夏,而白三叶虽然成形后,其多年生豆科品种的特性很适合作为放牧用的改良品种,但是白三叶的苗期时间太长,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原生的杂草杂木覆盖,难以成形。而且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都属于冷季型牧草,在亚热带过渡性地带的6-10月是无法正常供草的,秋季又需要补播,所以这个国内外的经典组合放在亚热带过渡性地带而言,从技术路线上存在很大的瑕疵。后者的技术方案中,扁穗牛鞭草是亚热带过渡性地带常见的原生草属植物,耐旱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返青早,一般3月份开始返青,性喜炎热,耐低温。极端最高温度达39.8℃生长良好,-3℃枝叶仍能保持青绿,叶量丰富,适口性好,是草食动物的理想食物,但是扁穗牛鞭草极难制种,基本只能靠根茎进行无性繁殖,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且扁穗牛鞭草根系分泌酚类化合物,抑制豆科牧草的生长,与豆科牧草混播时,豆科牧草均生长不良,而豆科牧草可以为牲畜提供天然的粗蛋白,因此豆科牧草生长不良的放牧草场,无法为牲畜提供均衡的营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放牧草场牧草改良的方法,能够通过改良牧草,提高经济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地后,当年选择光叶紫花苕子进行播种;次年将光叶紫花苕子作为绿肥翻入土地,雀叶稗、宽叶雀稗和白三叶进行混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牧草场包括红黄壤地区的放牧草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叶紫花苕子、雀叶稗、宽叶雀稗及白三叶种子的播种比例为(3~8):(1~3):(1~4):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叶紫花苕子、雀叶稗、宽叶雀稗及白三叶种子的播种比例为(3~6):(1~2):(1~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叶紫花苕子、雀叶稗、宽叶雀稗及白三叶种子的播种比例为4:2: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整地,包括选择红黄壤地区的放牧草场,将放牧草场的原生植物进行除杂,浅耕一次,深度2-10c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下实施方式中,所述播种采用混合拌土的形式进行撒播或无人机飞播。一种提高土壤氮肥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光叶紫花苕子;长成后将光叶紫花苕子翻入土中,当绿肥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红黄壤地区放牧草场牧草种植的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分次种草,先种植光叶紫花苕子既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利用其豆科牧草生物固氮的特性,为其他牧草提供可观的氮肥,减少化肥的施用增加土壤肥力,解决荒山荒坡改良肥力不足的问题,既节省成本,又减少环境污染。雀叶稗、宽叶雀稗和白三叶进行播种,多种牧草混合生长,其中,雀叶稗利用其生长优势可有效抑制野生杂草的生长,保护宽叶雀稗和白三叶的生长,同时雀叶稗的生长周期短,不会影响宽叶雀稗和白三叶的生长。本专利技术方案将宽叶雀稗和白三叶作为放牧草场主要的改良品种,其具有多年生、耐践踏、再生能力强,根系发达,具备固土保水能力,同时宽叶雀稗和白三叶是禾本科和豆科结合的组合,具备丰富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好,牲畜喜食,且抗逆性强,具备强大的自然竞争优势。本专利技术方案通过多种牧草种植有效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牧草的产出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种子质量要求:光叶紫花苕子、雀叶稗、宽叶雀稗和白三叶必须符合GB8080中规定的三级良种要求,即纯度不低于94%、净度不低于93%、发芽率不低于80%、含水量不高于10%。如无特殊说明,实施例与对比例采用的种子为同一批,且种植条件相同。光叶紫花苕子是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主根粗壮,入土深达1~1.5m,侧根发达,荚果矩圆形,光滑,淡黄色,含种子2~6粒,种子球形,黑色,种子千粒重20~25g。光叶苕子的饲用价值相当于毛叶苕子,牛,羊,猪、兔均喜食。光叶紫花苕子生长迅速,一般一个月便可成形,可有效抑制其它杂草的再生。我国农区以青饲为主。在美国用作干草或青贮饲料,也作青饲或放牧。在现蕾期收割,亩产鲜草2000~3500kg,如果分次收割,可以避免因草层太厚而导致下部叶片黄化或霉腐,而且草质较嫩。雀叶稗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35~40℃的高温以及干旱环境也依然能生长良好,播种一星期左右即可出苗,风干物中粗蛋白质26.50%;含有氨基酸15种,总量为16.21%。其中赖氨酸含量特别高,为2.92%,为高赖氨酸牧草。对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饲养效果很好。宽雀叶稗牧草产量高,耐早、耐牧、管理粗放,适应性强,种子容易生产,产量高,与多种豆科牧草共生良好,适口性极好,蛋白质含量高,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用于草地改良的优良牧草之一。白三叶适应性广,抗热抗寒性强,可在酸性土壤中旺盛生长,也可在砂质土中生长,适口性优良,消化率高,为各种畜禽所喜食,适宜养殖牛、羊、食草鱼等。营养成分及消化率均高于紫花苜蓿、红三叶草。在天然草地上,草群的饲用价值也随白三叶比重的增加而提高,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则随地区不同而异它具有萌发早、衰退晚、供草季节长的特点。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红黄壤地区放牧草场牧草种植的一种实施例,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牧草场牧草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地后,当年选择光叶紫花苕子进行播种;次年将光叶紫花苕子作为绿肥翻入土地,雀叶稗、宽叶雀稗和白三叶进行混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牧草场牧草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地后,当年选择光叶紫花苕子进行播种;次年将光叶紫花苕子作为绿肥翻入土地,雀叶稗、宽叶雀稗和白三叶进行混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牧草场包括红黄壤地区的放牧草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叶紫花苕子、雀叶稗、宽叶雀稗及白三叶种子的播种比例为(3~8):(1~3):(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茂鲁生万秦世新李海山王成张仁富王向林向导张马兵向胜超秦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闵思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