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邦彦专利>正文

一种茶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645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茶棒,包括由金属箔折叠形成的用于放置茶叶的容腔,所述容腔顶部折叠帖合形成握持部,所述容腔底部折叠帖合形成支撑部;所述容腔包括设于靠近所述支撑部一侧的具有可与外界连通的流通腔和设于靠近所述握持部一侧的中空柱腔,所述流通腔与所述中空柱腔连接,所述流通腔的内径大于所述中空柱腔的内径,可增加所述流通腔内的水流量,靠近所述中空柱腔一侧的所述流通腔的内壁向内径缩并与所述中空柱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茶棒,其容腔包括的流通腔的内径大于中空柱腔的内径,水通过流通腔时,增加了水与茶叶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茶叶冲泡和萃取得更加充分,在茶棒搅拌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将茶叶进行充分冲泡和萃取,提高了用户体验,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棒
本技术涉及茶具
,尤其涉及一种茶棒。
技术介绍
目前便携式的泡茶方式主要有袋泡茶,袋泡茶虽然携带方便,但是由于袋泡茶内茶叶数量一定,需要通过增减水的方式进行茶叶浓浅的选择,使用起来不方便,且袋泡茶只能一次性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使用方便的茶棒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茶棒充分冲泡/萃取茶叶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茶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茶棒充分冲泡和萃取茶叶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棒,包括由金属箔折叠形成的用于放置茶叶的容腔,所述容腔顶部折叠帖合形成握持部,所述容腔底部折叠帖合形成支撑部;所述容腔包括设于靠近所述支撑部一侧的具有可与外界连通的流通腔和设于靠近所述握持部一侧的中空柱腔,所述流通腔与所述中空柱腔连接,所述流通腔的内径大于所述中空柱腔的内径,可增加所述流通腔内的水流量,靠近所述中空柱腔一侧的所述流通腔的内壁向内径缩并与所述中空柱腔连通。根据上述所述的茶棒,所述流通腔包括一体成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棒(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金属箔折叠形成的用于放置茶叶的容腔(10),所述容腔(10)顶部折叠帖合形成握持部(20),所述容腔(10)底部折叠帖合形成支撑部(30);/n所述容腔(10)包括设于靠近所述支撑部(30)一侧的具有可与外界连通的流通腔(11)和设于靠近所述握持部(20)一侧的中空柱腔(12),所述流通腔(11)与所述中空柱腔(12)连接,所述流通腔(11)的内径大于所述中空柱腔(12)的内径,可增加所述流通腔(11)内的水流量,靠近所述中空柱腔(12)一侧的所述流通腔(11)的内壁向内径缩并与所述中空柱腔(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棒(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金属箔折叠形成的用于放置茶叶的容腔(10),所述容腔(10)顶部折叠帖合形成握持部(20),所述容腔(10)底部折叠帖合形成支撑部(30);
所述容腔(10)包括设于靠近所述支撑部(30)一侧的具有可与外界连通的流通腔(11)和设于靠近所述握持部(20)一侧的中空柱腔(12),所述流通腔(11)与所述中空柱腔(12)连接,所述流通腔(11)的内径大于所述中空柱腔(12)的内径,可增加所述流通腔(11)内的水流量,靠近所述中空柱腔(12)一侧的所述流通腔(11)的内壁向内径缩并与所述中空柱腔(12)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腔(1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流通壁(111)和第二流通壁(112),所述第一流通壁(111)上设有第一通孔单元(1111),所述第二流通壁(112)上设有第二通孔单元(1121),所述第一通孔单元(1111)和所述第二通孔单元(1121)呈中心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单元(1111)和所述第二通孔单元(1121)均包括由多个呈长条形的通孔排布而成,呈长条形的所述通孔用于增加水的流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单元(1111)和所述第二通孔单元(1121)包括的多个通孔呈阵列排布,并随所述流通腔(11)的内壁向内径缩而逐渐减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棒,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邦彦
申请(专利权)人:林邦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