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49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蜂分蜂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解决了目前中蜂养殖分蜂时可操作性不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外端上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圈,筒体外端下部连接有第二限位圈,筒体外端上侧螺纹连接有筒盖,筒盖上端中部连接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分蜂时,将筒盖安装于筒体下端,再将收蜂网和布桶展开,布桶一端与连接件绑紧,当某箱中蜂即将分蜂时,将连接件插入该蜂箱,将中蜂蜂群收入收蜂网,中蜂会进入收蜂笼,然后拆下连接件,将布桶拆卸,将收蜂笼中的中蜂抖落进入新的蜂箱,完成分蜂,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中蜂分蜂时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且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
本技术属于中蜂分蜂
,具体为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数量和扩大生产的一项基本方法,它能按照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获得新蜂群,人工分蜂与良种选育相结合,还可以提高蜂群质量,克服自然分蜂的盲目性,但现有的中蜂分蜂时可操作性不强,同时人工劳动强度大较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中蜂养殖分蜂时可操作性不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外端上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圈,筒体外端下部连接有第二限位圈,筒体外端上侧螺纹连接有筒盖,筒盖上端中部连接有把手,筒体内壁上侧连接有连接环,连接环6一侧相对于筒体1内部卡接有收蜂笼20,连接环另一侧连接有收蜂网,收蜂网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圈和第二连接圈,第一连接圈与连接环连接,收蜂网内部均匀连接有铁圈,收蜂网一端相对于第二连接圈一端连接有布桶,布桶一端连接有第三连接圈,第三连接圈与第二连接圈连接,布桶远离第三连接圈一端连接有收口绳,布桶一端通过收口绳连接有连接件。优选的,所述筒体外端相对于第一限位圈和第二限位圈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筒盖内壁下端连接有内螺纹。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圈通过第一螺钉与连接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圈通过第二螺钉与第二连接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圈外径与筒体内径相同,第二连接圈和第三连接圈外径均小于筒体内径,且第二连接圈和第三连接圈外径相同。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舌头状方管形状。优选的,所述筒盖呈凸型结构设置。优选的,所述收蜂网为尼龙纱网,收蜂笼为采用竹制制成。优选的,所述筒体和筒盖均为硬质塑料材质制成,且筒体内壁设有黑色涂层,筒体外端上下两侧均周向开设有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筒体、筒盖、收蜂笼、收蜂网、布桶和连接件的设置,在分蜂时,将筒盖安装于筒体下端,再将收蜂网和布桶展开,布桶一端与连接件绑紧,当某箱中蜂即将分蜂时,将连接件插入该蜂箱,将中蜂蜂群收入收蜂网,中蜂会进入收蜂笼,然后拆下连接件,将布桶拆卸,将收蜂笼中的中蜂抖落进入新的蜂箱,完成分蜂,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中蜂分蜂时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且方便操作;(2)、该新型在使用后,通过将连接件取下,再将筒盖从筒体下端螺纹松动取下,然后将收蜂网和布桶折叠收放于筒体内,再将筒盖螺纹拧紧于筒体上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装置使用后收纳不会占用空间;(3)、由于收蜂笼采用竹制制成,使其具有韧性,能够从筒体内自由拆装,另外,收蜂网和布桶分别通过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连接方式连接,使得相互之间拆装方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第一限位圈;3、第二限位圈;4、筒盖;5、把手;6、连接环;7、收蜂网;8、第一连接圈;9、第二连接圈;10、铁圈;11、布桶;12、第三连接圈;13、收口绳;14、连接件;15、第一外螺纹;16、第二外螺纹;17、第一螺钉;18、第二螺钉;19、内螺纹;20、收蜂笼;21、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由图1-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筒体1,筒体1外端上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圈2,筒体1外端下部连接有第二限位圈3,筒体1外端上侧螺纹连接有筒盖4,筒盖4上端中部连接有把手5,筒体1内壁上侧连接有连接环6,连接环6另一侧连接有收蜂网7,收蜂网7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圈8和第二连接圈9,第一连接圈8与连接环6连接,收蜂网7内部均匀连接有铁圈10,收蜂网7一端相对于第二连接圈9一端连接有布桶11,布桶11一端连接有第三连接圈12,第三连接圈12与第二连接圈9连接,布桶11远离第三连接圈12一端连接有收口绳13,布桶11一端通过收口绳13连接有连接件1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筒体1外端相对于第一限位圈2和第二限位圈3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外螺纹15和第二外螺纹16,筒盖4内壁下端连接有内螺纹19,方便筒盖4与筒体1两端根据使用时展开或使用后收纳,能够螺纹连接。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连接圈8通过第一螺钉17与连接环6固定连接,第三连接圈12通过第二螺钉18与第二连接圈9固定连接,便于将收蜂网7和布桶11连接。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连接圈8外径与筒体1内径相同,第二连接圈9和第三连接圈12外径均小于筒体1内径,且第二连接圈9和第三连接圈12外径相同,方便在收纳时装入筒体1内部。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连接件14为舌头状方管形状,方便插入蜂箱巢门。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筒盖4呈凸型结构设置。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收蜂网7为尼龙纱网,收蜂笼20为采用竹制制成。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筒体1和筒盖4均为硬质塑料材质制成,且筒体1内壁设有黑色涂层,筒体1外端上下两侧均周向开设有气孔21,黑色涂层能够使得筒体1内部保持黑暗环境,通过气孔21方便筒体1内部透气。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筒盖4从筒体1上端旋转松动拧下,然后将筒盖4螺纹连接于筒体1下端,将装置翻转,使得收蜂网7和布桶11向下垂落展开,利用一支杆将装置悬挂于高处,将连接件14在收口绳13的作用下绑紧于布桶11下端,当某箱中蜂即将分蜂时,将连接件14插入该蜂箱,将中蜂蜂群收入收蜂网7,中蜂会进入收蜂笼20,然后拆下连接件14,将布桶11拆卸,将收蜂笼20中的中蜂抖落进入新的蜂箱,完成分蜂;当装置在使用后,通过将筒盖4从筒体1下端取下,再将收蜂网7和布桶11折叠收放于筒体1内,将筒盖4拧紧于筒体1上端,使得装置部件收纳于筒体1内,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该装置各部件之间能够灵活拆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外端上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圈(2),筒体(1)外端下部连接有第二限位圈(3),筒体(1)外端上侧螺纹连接有筒盖(4),筒盖(4)上端中部连接有把手(5),筒体(1)内壁上侧连接有连接环(6),连接环(6)一侧相对于筒体(1)内部卡接有收蜂笼(20),连接环(6)另一侧连接有收蜂网(7),收蜂网(7)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圈(8)和第二连接圈(9),第一连接圈(8)与连接环(6)连接,收蜂网(7)内部均匀连接有铁圈(10),收蜂网(7)一端相对于第二连接圈(9)一端连接有布桶(11),布桶(11)一端连接有第三连接圈(12),第三连接圈(12)与第二连接圈(9)连接,布桶(11)远离第三连接圈(12)一端连接有收口绳(13),布桶(11)一端通过收口绳(13)连接有连接件(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外端上部连接有第一限位圈(2),筒体(1)外端下部连接有第二限位圈(3),筒体(1)外端上侧螺纹连接有筒盖(4),筒盖(4)上端中部连接有把手(5),筒体(1)内壁上侧连接有连接环(6),连接环(6)一侧相对于筒体(1)内部卡接有收蜂笼(20),连接环(6)另一侧连接有收蜂网(7),收蜂网(7)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圈(8)和第二连接圈(9),第一连接圈(8)与连接环(6)连接,收蜂网(7)内部均匀连接有铁圈(10),收蜂网(7)一端相对于第二连接圈(9)一端连接有布桶(11),布桶(11)一端连接有第三连接圈(12),第三连接圈(12)与第二连接圈(9)连接,布桶(11)远离第三连接圈(12)一端连接有收口绳(13),布桶(11)一端通过收口绳(13)连接有连接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蜂分蜂用收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外端相对于第一限位圈(2)和第二限位圈(3)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外螺纹(15)和第二外螺纹(16),筒盖(4)内壁下端连接有内螺纹(1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鹏程黄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市麦积区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