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27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阻尼转轴,所述第一阻尼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通过第二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基座内部上方以及下方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对手机的固定可以把手机精准的固定在充电位置区域,提高手机充电效率,通过第一阻尼转以及第二阻尼转轴调节基座以及充电座的角度,可以大大提高了手机在充电时的可操作性,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座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座。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又称作感应充电或者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是利用近场感应,即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设备,该设备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使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设备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设备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同时,在相同的充电标准下,多部电子设备可以共同使用同一个无线充电器,避免了有线充电时数据线接口不兼容的问题。现有的无线充电座多为平板状,充电时放置于桌面等平面上,然后将手机置于无线充电座上,首先降低手机在无线充电底座充电时的使用体验,每次在进行手机无线充电时使用者无法较为舒适的操作手机而且在操作时极易造成断电无法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其次手机在现有的平板状无线充电座进行充电时很容易由于外力的影响造成手机从无线充电座上摔落,而且由于不同品牌手机的尺寸不同,放置时很难精准的置于充电放置区域,造成充电效率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座(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阻尼转轴(3),所述第一阻尼转轴(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通过第二阻尼转轴(6)转动连接有转动块(8),所述转动块(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所述第二固定块(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基座(12),所述基座(12)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6),所述第一限位槽(16)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20),所述第三固定块(2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座(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阻尼转轴(3),所述第一阻尼转轴(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通过第二阻尼转轴(6)转动连接有转动块(8),所述转动块(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所述第二固定块(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基座(12),所述基座(12)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6),所述第一限位槽(16)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20),所述第三固定块(2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1),所述第一连接块(21)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10),所述基座(12)内部上方以及下方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4),所述第二限位槽(14)的内部中间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22),所述第四固定块(2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弹簧(1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8),所述第二连接块(18)的另一端均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红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恩柯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