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24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包括:铠装恢复器: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的恢复器主体,以及分别沿径向设置在恢复器主体上的若干恢复器手柄和若干铠装齿;铠装旋转器: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二轴向通孔的旋转器主体,以及沿径向布置在旋转器主体上的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还设有固定铠装钢丝的铠装定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保证承荷电缆铠装钢丝打开不变形,有效保证承荷电缆铠装恢复平整达到要求,达到提高承荷电缆铠装打开和恢复效率的目的,更加有利于承荷电缆的拼接质量的提高和拼接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承荷电缆铠装打开和恢复
,涉及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化工、油气田勘探开发、海洋勘查、矿山机械等施工作业过程中,经常使用承荷电缆。承荷电缆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价格比较昂贵。承荷电缆内、外二层缆铠采用优质钢丝经过特别工艺处理制成,具有较好的韧性和防腐性能。内外层铠装钢丝绕向相反,减小承荷电缆受力的旋转和长度的变化。缆芯线由多层铜丝绕成,并加有堵水剂。承荷电缆缆芯全部被包在屏蔽层内。在复杂的使用环境中,长度达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承荷电缆会产生局部性能下降和故障,造成无法使用。需要将故障段电缆截去,重新拼接才能使用。承荷电缆拼接过程中,需要打开和恢复较长铠装钢丝,铠装钢丝只有恢复平整,才能达到要求。否则,将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带圧密封、长度测量和机械性能等指标。目前,除生产承荷的电缆的生产厂家的使用单位,打开和恢复承荷电缆铠装时,只有使用人力和简单的普通工具,(经查询:无申报中国专利的承荷电缆铠装打开和恢复的专用工具),铠装钢丝的打开和恢复效果和效率也因操作人员的技能差别较大。目前,一方面,随着制作承荷电缆工艺的提高,承荷电缆性能指标有一定提高;另一方面,因为施工工艺的需要,承荷电缆使用环境更加复杂。总体上承荷电缆的故障机率有所上升。为了节约成本,保证承荷电缆的使用长度和性能指标,出现故障的承荷电缆重新拼接的技术越来越普及。原来由专业人员拼接承荷电缆的工作推广到由普通使用者进行。普通使用者只经过短期的承荷电缆拼接培训,而不能经过长期实际操作实践,承荷电缆的拼接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电缆铠装钢丝恢复达不到要求,造成再次拼接或者影响使用效果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以保证电缆铠装打开与恢复过程中不变形,恢复质量与效率提高等。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包括:铠装恢复器: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的恢复器主体,以及分别沿径向设置在恢复器主体上的若干恢复器手柄和若干铠装齿;铠装旋转器: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二轴向通孔的旋转器主体,以及沿径向布置在旋转器主体上的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还设有固定铠装钢丝的铠装定位块。进一步的,所述的恢复器主体由恢复器主件和恢复器副件通过键与键槽的形成沿轴向滑动配合而成。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恢复器主体上加工有用于安装所述恢复器手柄的第一丝孔,且至少有一个第一丝孔沿径向同时穿入恢复器主件和恢复器副件中,使得当恢复器手柄插入第一丝孔中后,恢复器主件与恢复器副件之间相对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的铠装齿的顶端加工有侧向突出的呈半球状的帽盖。进一步的,所述的铠装齿与恢复器手柄分别对应等间距设有三个。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器主体由旋转器主件和旋转器副件通过键与键槽的形成沿轴向滑动配合而成。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旋转器主体上加工有用于安装所述支撑杆的第二丝孔,且至少有一个第二丝孔沿径向同时穿入旋转器主件和旋转器副件中,使得当支撑杆插入第二丝孔中后,旋转器主件与旋转器副件之间相对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与恢复器手柄的数量对应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的铠装定位块上还镶嵌有轴承,且工作时,铠装钢丝与轴承固定。进一步的,该恢复装置还包括铠装螺距改变器,所述铠装螺距改变器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三轴向通孔的改变器主体,该改变器主体上还沿其径向设有与第三轴向通孔接通的第三丝孔,在第三丝孔上匹配拧入有一改变器手柄。本技术为承荷电缆铠装打开和恢复的专用工具。普通的承荷电缆使用者经过较短时间的培训,即可掌握本装置的使用技能。在承荷电缆铠装钢丝打开和恢复过程中,正常使用本装置,能有效保证承荷电缆铠装钢丝打开不变形,有效保证承荷电缆铠装恢复平整达到要求。达到提高承荷电缆铠装打开和恢复效率的目的。更加有利于承荷电缆的拼接质量的提高和拼接技术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恢复器主体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恢复器主体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恢复器主件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恢复器副件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恢复器手柄的示意图;图7为旋转器主体的主视示意图;图8为旋转器主体的侧视示意图;图9为旋转器主件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旋转器副件的剖视示意图;图11为支撑杆的示意图;图12为铠装定位块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铠装恢复器,11-恢复器主体,12-恢复器手柄,13-铠装齿,14-第一轴向通孔,15-恢复器主件,16-恢复器副件,17-第一丝孔;2-铠装旋转器,21-旋转器主体,22-支撑杆,23-铠装定位块,24-第二轴向通孔,25-旋转器主件,26-旋转器副件,27-第二丝孔,28-轴承;3-铠装螺距改变器,31-改变器主体,32-改变器手柄,33-第三轴向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以下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的功能部件或结构,则表明其均为本领域为实现对应功能而采用的常用部件或结构。为提高承荷电缆铠装的恢复效果与效率,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其结构参见图1至图12所示,包括:铠装恢复器1: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14的恢复器主体11,以及分别沿径向设置在恢复器主体11上的若干恢复器手柄12和若干铠装齿13;铠装旋转器2: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二轴向通孔24的旋转器主体21,以及沿径向布置在旋转器主体21上的若干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的端部还设有固定铠装钢丝的铠装定位块23。本技术中,铠装恢复器1起到承荷电缆的铠装钢丝的打开和恢复的作用,而铠装旋转器2则主要是为了实现已打开的承荷电缆的铠装钢丝同步旋转,从而不承受多余作用力,避免发生变形。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2至图6所示,所述的恢复器主体11由恢复器主件15和恢复器副件16通过键与键槽的形成沿轴向滑动配合而成,恢复器主件15与恢复器副件16的键与键槽的配合方式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只要满足两者可沿中心轴方向相对滑动配合即可,从而方便组装和拆卸,也便于定位固定。优选的,恢复器主件15和恢复器副件16的分割界面还将第一轴向通孔14分割成两部分。同时,恢复器主体11的两端优选加工成圆台型,这样,在使用中不易损伤铠装钢丝。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恢复器主体11上加工有用于安装所述恢复器手柄12的第一丝孔17,且至少有一个第一丝孔17沿径向同时穿入恢复器主件15和恢复器副件16中,使得当恢复器手柄12插入第一丝孔17中后,恢复器主件15与恢复器副件16之间相对固定。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铠装恢复器: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的恢复器主体,以及分别沿径向设置在恢复器主体上的若干恢复器手柄和若干铠装齿;/n铠装旋转器: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二轴向通孔的旋转器主体,以及沿径向布置在旋转器主体上的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还设有固定铠装钢丝的铠装定位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铠装恢复器: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一轴向通孔的恢复器主体,以及分别沿径向设置在恢复器主体上的若干恢复器手柄和若干铠装齿;
铠装旋转器:包括具有供电缆穿过的第二轴向通孔的旋转器主体,以及沿径向布置在旋转器主体上的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还设有固定铠装钢丝的铠装定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恢复器主体由恢复器主件和恢复器副件通过键与键槽的形成沿轴向滑动配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恢复器主体上加工有用于安装所述恢复器手柄的第一丝孔,且至少有一个第一丝孔沿径向同时穿入恢复器主件和恢复器副件中,使得当恢复器手柄插入第一丝孔中后,恢复器主件与恢复器副件之间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铠装齿的顶端加工有侧向突出的呈半球状的帽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荷电缆铠装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铠装齿与恢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译婧朱苹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