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19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在电连接器的第一屏蔽件上设置两个第一凸起部及第一板体部以形成一第一容置部,通过在第二屏蔽件上设置两个第二凸起部及第二板体部以形成一第二容置部,并将每一第一凸起部与每一第二凸起部相对应接触,从而使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共同围绕在一对信号端子的主体部的四周,进而在主体部的四周形成立体的屏蔽空间,有效增强了第一屏蔽件及第二屏蔽件对信号端子对的立体屏蔽效果,无需额外设置接地端子,达到既能有效增加电连接器的屏蔽效果又便于组装生产的目的,还有效减小电连接器的安装体积,满足电连接器密集化的安装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习知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一绝缘件,固持于绝缘件内的至少一对信号端子及位于一对信号端子两侧的多个接地端子以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其中,为达到理想的高频需求,通常会将接地端子宽度加宽,或于信号端子的板面相对两侧增设屏蔽片以遮蔽,进而加强信号端子对间的屏蔽效果,以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解决一对信号端子产生的电磁波易发生串音等干扰(Cross-Talk)问题,然而,上述方法具有如下缺点:首先,随着对高频要求的提高,端子数目将增加,接地端子由于其宽度较宽,因此占用了较多的安装空间,进而在保持电连接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需将信号端子对间的组装间距减小以满足安装空间的要求,但将增加信号端子间的信号干扰,导致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降低;若在信号端子对上再增设屏蔽件,又受限于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密集化排布而难以组装,此外,信号端子对的侧部未设有屏蔽结构以遮蔽,使得信号传输质量仍然受到限制,无法满足更高的传输需求,具有局限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从而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将第一、第二屏蔽件的第一、第二凸起部相接触,从而使第一、第二容置部围绕信号端子对的主体部四周,以对信号端子对进行有效屏蔽,有效提高传输速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沿前后方向对接,包括至少一电性模块,所述电性模块包括一第一绝缘件、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分别遮蔽于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屏蔽件及一第二屏蔽件,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内的一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连接并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外的一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一接脚部;所述第一屏蔽件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二屏蔽件方向凸伸的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一板体部,每一所述第一凸起部自所述第一屏蔽件的前端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末端邻近所述接脚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板体部共同形成一第一容置部,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二屏蔽件具有朝靠近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方向对应凸伸的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二板体部,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自所述第二屏蔽件的前端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末端邻近所述接脚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共同形成一第二容置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接触,以使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共同围绕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主体部四周。进一步,每一所述接触部包括朝前同向延伸的一第一弹性梁及一第二弹性梁,所述第一弹性梁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接触凸起,所述第二弹性梁设有第二接触凸起,所述第二接触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的后方,所述第一接触凸起的板面延伸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凸起的板面延伸宽度,所述第一弹性梁及所述第二弹性梁的上下侧高度未超出所述第二板体部的上下侧高度。进一步,所述第一板体部的前端具有朝前延伸至一对所述接触部前端的一第一屏蔽部,所述第一屏蔽部包括互相垂直且相连的一第一遮蔽段及一第二遮蔽段,所述第二板体的前端具有朝前延伸至一对所述接触部前端的一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二屏蔽部包括互相垂直且相连的一第三遮蔽段及一第四遮蔽段,其中,所述第一遮蔽段与所述第三遮蔽段相对并围绕一对所述接触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遮蔽段与所述第四遮蔽段相对并围绕一对所述接触部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遮蔽段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三遮蔽段的后部以形成一让位缺口供一对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显露。进一步,还包括模塑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外的一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屏蔽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前端设有朝前延伸的至少一突出部,所述第三遮蔽段至少部分嵌于所述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前端超出或平齐于一对所述接触部的前端,且所述突出部设有一隔栏以将一对所述接触部间隔开。进一步,所述第二板体部设有至少一穿孔供所述第二绝缘件插接,所述穿孔与所述隔栏沿前后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通过激光焊接于一起,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每一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进一步,一对所述接脚部固定于一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屏蔽件的下端具有遮蔽一对所述接脚部的至少一第一尾部,所述第二屏蔽件的下端具有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触的两个第二尾部,一对所述接脚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尾部之间。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形成有多对并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板体部及所述第二板体部对应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板体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沿上下方向交替排布,多个所述第二板体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沿上下方向交替排布,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与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接触,多个所述第一板体部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板体部,以使每一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每一所述第二容置部对应以共同围绕每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主体部四周,以将多对所述信号端子间隔开。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件开设有多个镂空部,每一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板面及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板面对应于每一所述镂空部内相接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采用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电性模块,所述电性模块包括:一第一绝缘件,至少一对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内的一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前端连接并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外的一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一接脚部;分别遮蔽于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屏蔽件及一第二屏蔽件,其中,所述第一屏蔽件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二屏蔽件方向凸伸的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一板体部,每一所述第一凸起部自所述第一屏蔽件的前端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末端至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邻近所述接脚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板体部共同形成一第一容置部,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二屏蔽件具有朝靠近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方向对应凸伸的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二板体部,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自所述第二屏蔽件的前端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末端邻近所述接脚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共同形成一第二容置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接触,以使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共同围绕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主体部四周;一对接连接器,沿前后方向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包括一绝缘主体,固持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的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沿前后方向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电性模块,所述电性模块包括一第一绝缘件、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分别遮蔽于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屏蔽件及一第二屏蔽件,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内的一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连接并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外的一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一接脚部;/n所述第一屏蔽件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二屏蔽件方向凸伸的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一板体部,每一所述第一凸起部自所述第一屏蔽件的前端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末端至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邻近所述接脚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板体部共同形成一第一容置部,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部;/n所述第二屏蔽件具有朝靠近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方向对应凸伸的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二板体部,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自所述第二屏蔽件的前端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末端邻近所述接脚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共同形成一第二容置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接触,以使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共同围绕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主体部四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沿前后方向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电性模块,所述电性模块包括一第一绝缘件、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至少一对信号端子以及分别遮蔽于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屏蔽件及一第二屏蔽件,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内的一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连接并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外的一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一接脚部;
所述第一屏蔽件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二屏蔽件方向凸伸的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一板体部,每一所述第一凸起部自所述第一屏蔽件的前端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末端至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邻近所述接脚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板体部共同形成一第一容置部,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部;
所述第二屏蔽件具有朝靠近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方向对应凸伸的至少两个第二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二板体部,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自所述第二屏蔽件的前端沿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末端邻近所述接脚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共同形成一第二容置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接触,以使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共同围绕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主体部四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接触部包括朝前同向延伸的一第一弹性梁及一第二弹性梁,所述第一弹性梁的自由端设有第一接触凸起,所述第二弹性梁设有第二接触凸起,所述第二接触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的后方,所述第一接触凸起的板面延伸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凸起的板面延伸宽度,所述第一弹性梁及所述第二弹性梁的上下侧高度未超出所述第二板体部的上下侧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部的前端具有朝前延伸至一对所述接触部前端的一第一屏蔽部,所述第一屏蔽部包括互相垂直且相连的一第一遮蔽段及一第二遮蔽段,所述第二板体部的前端具有朝前延伸至一对所述接触部前端的一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二屏蔽部包括互相垂直且相连的一第三遮蔽段及一第四遮蔽段,其中,所述第一遮蔽段与所述第三遮蔽段相对并围绕一对所述接触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遮蔽段与所述第四遮蔽段相对并围绕一对所述接触部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遮蔽段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二遮蔽段的后部以形成一让位缺口供一对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显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塑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外的一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屏蔽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前端设有朝前延伸的至少一突出部,所述第三遮蔽段遮蔽段至少部分嵌于所述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前端超出或平齐于一对所述接触部的前端,且所述突出部设有一隔栏以将一对所述接触部间隔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部设有至少一穿孔供所述第二绝缘件插接,所述穿孔与所述隔栏沿前后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通过激光焊接于一起,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宽度大于每一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接脚部固定于一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屏蔽件的下端具有遮蔽一对所述接脚部的至少一第一尾部,所述第二屏蔽件的下端具有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触的两个第二尾部,一对所述接脚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尾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形成有多对并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板体部及所述第二板体部对应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板体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沿上下方向交替排布,多个所述第二板体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沿上下方向交替排布,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与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部接触,多个所述第一板体部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板体部,以使每一所述第一容置部与每一所述第二容置部对应以共同围绕每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主体部四周,以将多对所述信号端子间隔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开设有多个镂空部,每一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板面及每一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板面对应于每一所述镂空部内相接触。


10.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电性模块,所述电性模块包括:一第一绝缘件,
至少一对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其中,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内的一主体部,与所述主体部前端连接并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外的一接触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一接脚部;分别遮蔽于一对所述信号端子相对两侧的一第一屏蔽件及一第二屏蔽件,其中,
所述第一屏蔽件具有朝靠近所述第二屏蔽件方向凸伸的至少两个第一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一第一板体部,每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立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