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617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向天线,通过将垂直极化振子和水平极化振子安装在振子固定管上,实现了双极化全向天线方案,垂直极化振子和水平极化振子相互不干涉,从面而实现双极化,垂直极化振子和水平极化振子的适用频段为2515MHZ‑2675MHz;垂直极化振子和水平极化振子在振子固定管上形成组阵结构,垂直极化振子采用缝隙振子和空气带线的全向投射实现方式,水平极化振子采用贴片结构,使整个全向天线实现小型化成为可能,整个全向天线安装简易、方便,结构简单、美观,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向天线
本技术涉及天线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全向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是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天线。5G移动通信技术要求配备高性能的基站天线,目前配备的基站天线大多采用定向天线的形式来覆盖一定的区域。这样就存在信号盲区,不能全方位的收发信号,无法满足GSM、CDMA、TD-SCDMA、WCDMA、CDMA2000通信系统的全方位、无漏失信号覆盖。近年来,已经开始在生活小区、公园等多种公共场所布置全向天线来接收基站天发出的信号,但现有的全向天线存在以下缺陷:(1)考虑到全向天线的电性能参数和通信效果,此类全向天线一般采用两个偶极子天线阵在高度方向级联来实现接收双频段的功能,造成其尺寸较大。(2)同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搭配,需要设置体积较大的伪装物将天线隐蔽起来,从而加大全向天线的建设成本,同时也给全向天线隐形和美化增加难度,难以适应全向天线的普及运用。(3)现有的全向天线都是通过锥型全向振子(参考专利:201420853732.0,如图1所示)或者多个定向振子组成360度信号投射(参考专利:201720341583.3,如图2所示),虽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但尺寸较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向天线,旨在解决现有的全向天线尺寸较大和美观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向天线,其中,包括:外罩体,用于隐蔽和保护全向天线;振子固定方管,固定安装在外罩体内;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上;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上;所述振子固定方管、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和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均置于外罩体内,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和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实现互不干涉的双极化天线的全向投射。所述的全向天线,其中,所述外罩体包括上端盖、罩筒和下端盖,所述振子固定方管固定安装在下端盖上,上端盖安装在罩筒的一端口处,振子固定方管从罩筒的另一端口插入罩筒内,下端盖安装在罩筒的另一端口处。所述的全向天线,其中,所述振子固定方管设置成中空结构,所述垂直极化振子单元设置在振子固定方管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水平极化振子单元设置在振子固定方管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的全向天线,其中,所述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包括功分器、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和多个垂直极化振子,所述功分器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上,第一固定片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的其中一个侧面上,第二固定片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的一个与其中一个侧面相对的一个侧面上,在第一固定片上沿振子固定方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垂直极化振子,在第二固定片上沿振子固定方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垂直极化振子,所述垂直极化振子与功分器连接,振子固定方管的其中一个侧面上的垂直极化振子、与其中一个侧面相对的一个侧面上的垂直极化振子实现天线的全向投射。所述的全向天线,其中,所述垂直极化振子采用贴片振子结构。所述的全向天线,其中,所述水平极化振子单元采用缝隙振子结构。所述的全向天线,其中,所述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包括空气带状线功分器,所述空气带状线功分器设置在振子固定方管的中空结构内,在振子固定方管除了其中一个侧面、与其中一个侧面相对的一个侧面之外的另两个侧面上沿振子固定方管的长度方向均依次设置有多个缝隙槽,通过缝隙槽,振子固定方管内的空气带状线功分器激励形成水平极化振子,两个侧面上的水平极化振子实现天线的全向投射。所述的全向天线,其中,所述缝隙槽包括第一水平段、连接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一端与连接段的顶端连接,连接段的底端与第二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段、连接段和第二水平段共同形成阶梯形状。所述的全向天线,其中,在振子固定方管上安装有用于使全向天线接地的接地片。所述的全向天线,其中,在外罩体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实现电连接的接头,所述接头与功分器、空气带状线功分器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全向天线,通过将垂直极化振子和水平极化振子安装在振子固定管上,实现了双极化全向天线方案,垂直极化振子和水平极化振子相互不干涉,从面而实现双极化,垂直极化振子和水平极化振子的适用频段为2515MHZ-2675MHz;垂直极化振子和水平极化振子在振子固定管上形成组阵结构,垂直极化振子采用缝隙振子和空气带线的全向投射实现方式,水平极化振子采用贴片结构,使整个全向天线实现小型化成为可能,整个全向天线安装简易、方便,结构简单、美观,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锥型全向振子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多个定向振子组成全向天线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全向天线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振子固定方管的安装示意图。图5和图6是本技术中下端盖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振子固定方管的中空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9是本技术中全向天线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罩体,用于隐蔽和保护全向天线;/n振子固定方管,固定安装在外罩体内;/n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上;/n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上;/n所述振子固定方管、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和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均置于外罩体内,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和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实现互不干涉的双极化天线的全向投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罩体,用于隐蔽和保护全向天线;
振子固定方管,固定安装在外罩体内;
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上;
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上;
所述振子固定方管、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和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均置于外罩体内,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和水平极化振子单元实现互不干涉的双极化天线的全向投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体包括上端盖、罩筒和下端盖,所述振子固定方管固定安装在下端盖上,上端盖安装在罩筒的一端口处,振子固定方管从罩筒的另一端口插入罩筒内,下端盖安装在罩筒的另一端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固定方管设置成中空结构,所述垂直极化振子单元设置在振子固定方管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上,水平极化振子单元设置在振子固定方管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极化振子单元包括功分器、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和多个垂直极化振子,所述功分器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上,第一固定片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的其中一个侧面上,第二固定片安装在振子固定方管的一个与其中一个侧面相对的一个侧面上,在第一固定片上沿振子固定方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垂直极化振子,在第二固定片上沿振子固定方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垂直极化振子,所述垂直极化振子与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小兵熊峰杨国政张细华袁维清林仙岳彭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波谱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