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6142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透射电极;位于透射电极背向衬底一侧表面的半反射注入层;位于半反射注入层背向衬底一侧的反射电极;位于半反射注入层和反射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透射电极的厚度不受到微腔结构的限制,透射电极的厚度可以做的相对较大,从而使得衬底上的透射电极获得较高的表面平整度,进而使得半反射注入层的表面平整度提高,使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均匀腔长的微腔结构,继而使得发光层发出的光从透射电极的不同位置发出时具有较窄的光谱宽度,从而提高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色纯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宽视角、低成本等优势越专利技术显,在显示领域里受到越来越多的平板显示器厂商的关注,因此OLED显示器成为目前显示器产业的关注重点。为了满足产品的色坐标CIE(x,y)以及亮度要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通常利用微腔结构来调整光路,即,将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一电极设置为反射电极,并将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二电极设置为半反射电极,使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发出的光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不断反射,从而使得从第二电极射出的光线中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加强,且光谱宽度变窄,最终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色纯度、发光效率和亮度得以提高。为了使第二电极具有半反射能力,一般第二电极的厚度较小。第二电极通常沉积在衬底上,衬底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然而,由于第二电极的厚度较小,使得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平整度受到衬底粗糙度的影响,从而使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微腔腔长不均匀,继而使得发光层发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n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透射电极;/n位于所述透射电极背向所述衬底一侧表面的半反射注入层;/n位于所述半反射注入层背向所述衬底一侧的反射电极;/n位于所述半反射注入层和所述反射电极之间的发光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透射电极;
位于所述透射电极背向所述衬底一侧表面的半反射注入层;
位于所述半反射注入层背向所述衬底一侧的反射电极;
位于所述半反射注入层和所述反射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注入层包括第一半反射注入层和第二半反射注入层,所述第一半反射注入层位于所述第二半反射注入层和透射电极之间,所述第二半反射注入层的功函数或LUMO能级与所述第一半反射注入层的功函数的差值小于1e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反射注入层为镁银合金半反射注入层、银半反射注入层或铝半反射注入层,所述第一半反射注入层的厚度为5nm-20nm;
所述第二半反射注入层为三氧化钼半反射注入层、氧化锌半反射注入层或所述第二半反射注入层为2,3,6,7,10,11-六氰基-1,4,5,8,9,12-六氮杂苯并菲半反射注入层,所述第二半反射注入层的厚度为1nm-1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射注入层为单层结构,所述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