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58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包括送风模组和无尘罩,所述送风模组安装在所述无尘罩上,所述送风模组包括风机、送风管和第一过滤网,所述送风管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槽,且所述第一过滤网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滤网槽内,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送风管内,所述无尘罩包括边框和透视盖,所述透视盖位于所述边框上端,且在所述透视盖和所述边框的交界处设有橡胶软垫,所述透视盖分为上部区、中部区和下部区,所述中部区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通过风机持续向所述无尘罩内提供无尘气体,保证进入所述无尘罩内气体的结晶程度的同时,避免了外界气体进入无尘罩内,确保整个无尘罩内的洁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作台,尤其涉及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
技术介绍
电阻的生产过程涉及多道工序,部分工序中还涉及到涂覆或者镀膜的工序,粉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电阻的生产质量,因此涂覆或者镀膜的工序对环境的洁净程度要求较高。传统的涂覆和镀膜工序大多是在无尘车间完成,但是无尘车间人员和设备角度,洁净程度波动较大,有时候还是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并且无尘车间的建设费用昂贵,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工作人员来回进出无尘车间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该无尘工作台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保证整个工作台区域的无尘环境,不受环境的干扰,有效地解决了粉尘问题对涂覆或镀膜工序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包括送风模组和无尘罩,所述送风模组安装在所述无尘罩上,所述送风模组包括风机、送风管和第一过滤网,所述送风管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槽,且所述第一过滤网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滤网槽内,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送风管内,所述无尘罩包括边框和透视盖,所述透视盖位于所述边框上端,且所述送风管与所述无尘罩连通。优选地,所述送风管上设有第二滤网槽,所述第二滤网槽内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可移动的插入到所述第二滤网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设有防尘边,所述防尘边覆盖在所述第一滤网槽上端。优选地,所述边框上设有导角面,所述导角面呈透明状,且固定在所述边框两端。优选地,所述透视盖包括上部区和下部区,所述上部区和所述下部区通过合页固定在所述边框上。优选地,所述边框内侧与所述透视盖接触的位置设有承载边缘,所述承载边缘上侧设有橡胶垫。优选地,所述边框上端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送风管连接。该技术工作时,首先将工作台放在指定的位置,然后在所述送风管的第一滤网槽插入第一过滤网,打开所述风机开关,第一过滤网初步过滤进入所述送风管内风,必要时还可以在在所述送风管上设置第二过滤网,经第一过滤网过滤的风再经第二过滤网过滤,进入所述边框内,并从所述透视盖和所述边框的交界处流向环境,由于所述风机的持续送风,保证所述无尘罩内持续存在风压,避免了外界粉尘进入所述无尘罩内,进而在所述边框内形成无尘的环境。综上所述,该技术的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实现了对进入所述边框内风的过滤,保证没有风尘进入所述边框内,确保了风源的洁净度;在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设有防尘边,实现了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端与所述送风管的紧密接触,避免了外界风进入所述送风管内,影响风的洁净度;整个工作台结构简单,制作和维修成本比较低,且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都是可拆卸式,更换滤网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无车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边框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显示通风孔。图3为送风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边框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用于显示承载边缘和橡胶垫。图6为送风模组和边框的结构示意图。1、送风模组;11、风机;12、第一过滤网;13、第二过滤网;14、送风管;121、防尘边;141、第一滤网槽;142、第二滤网槽;2、无尘罩;21、透视盖;22、边框;211、上部区;212、下部区;221、导角面;222、承载边缘;223、通风孔;224、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包括送风模组1和无尘罩2,所述送风模组1安装在所述无尘罩2上,所述送风模组1用于向所述无尘罩2内提供洁净风,所述送风模组1包括风机11、送风管14和第一过滤网12,所述送风管14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槽141,且所述第一过滤网1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滤网槽141内,当更换所述第一过滤网12时,工人手动将所述第一过滤网12从第一滤网槽141内拔出,更换第一过滤网12即可,所述风机11固定在所述送风管14内,所述无尘罩2包括边框22和透视盖21,所述透视盖21位于所述边框22上端,所述边框22用于提供一个指定区域,且所述送风管14与所述无尘罩2连通,所述风机11可以通过所述送风管14向所述无尘罩2内供风。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过滤网12过滤效果不足时,可以在所述送风管14上设有第二滤网槽142,所述第二滤网槽142内设有第二过滤网13,所述第二过滤网13可移动的插入到所述第二滤网槽142内,以配合所述第一过滤网12过滤进入所述边框22内的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12上设有防尘边121,所述防尘边121覆盖在所述第一滤网槽141上端,所述防尘边121可以防止灰尘落入所述送风管14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框22上设有导角面221,所述导角面221呈透明状,且固定在所述边框22两端,所述导角面221的设有用于辅助工作人员观察所述边框22内产品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视盖21包括上部区211和下部区212,所述上部区211和所述下部区212通过合页固定在所述边框22上,所述上部区211和所述下部区212可以绕所述合页转动,以方便工人维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框22内侧与所述透视盖21接触的位置设有承载边缘222,所述承载边缘222用于承载所述上部区211和所述下部区212,所述承载边缘222上侧设有橡胶垫224,所述橡胶垫224用于使所述承载边缘222和所述上部区211或者下部区212紧密接触,防止灰尘进入所述无尘罩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框22上端设有通风孔223,所述通风孔223与所述送风管14连接以使洁净的风从上端进入所述边框22内。该技术工作时,首先将工作台放在指定的位置,然后在所述送风管14的第一滤网槽141插入第一过滤网12,打开所述风机11开关,第一过滤网12初步过滤进入所述送风管14内风,必要时还可以在在所述送风管14上设置第二过滤网13,经第一过滤网12过滤的风再经第二过滤网13过滤,进入所述边框22内,并从所述透视盖21和所述边框22的交界处流向环境,由于所述风机11的持续送风,保证所述无尘罩2内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模组(1)和无尘罩(2),所述送风模组(1)安装在所述无尘罩(2)上,所述送风模组(1)包括风机(11)、送风管(14)和第一过滤网(12),所述送风管(14)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槽(141),且所述第一过滤网(1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滤网槽(141)内,所述风机(11)固定在所述送风管(14)内,所述无尘罩(2)包括边框(22)和透视盖(21),所述透视盖(21)位于所述边框(22)上端,且所述送风管(14)与所述无尘罩(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模组(1)和无尘罩(2),所述送风模组(1)安装在所述无尘罩(2)上,所述送风模组(1)包括风机(11)、送风管(14)和第一过滤网(12),所述送风管(14)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槽(141),且所述第一过滤网(1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滤网槽(141)内,所述风机(11)固定在所述送风管(14)内,所述无尘罩(2)包括边框(22)和透视盖(21),所述透视盖(21)位于所述边框(22)上端,且所述送风管(14)与所述无尘罩(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14)上设有第二滤网槽(142),所述第二滤网槽(142)内设有第二过滤网(13),所述第二过滤网(13)可移动的插入到所述第二滤网槽(14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无尘印刷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2)上设有防尘边(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伟管春风
申请(专利权)人:旺诠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