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新型集热结构的PV/T联合地源热泵供暖系统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PV/T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新型集热结构的PV/T联合地源热泵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光伏组件来说,常用的水冷型集热方式有管板式系统和扁盒式系统。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两种系统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改进,但都没有能够很好地降低背板温度,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因此为了能更好的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在扁盒式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光伏组件背板粘接内部具有凸包结构的新型散热板。另外,我国北方寒冷的农村地区,冬季没有集中供暖,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烧煤方式直接取暖,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所以北方农村地区急需一些清洁供暖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取暖方式。将这种新型集热结构的PV/T和地源热泵联合起来供暖,是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供暖技术新的方向。根据参考文献“基于光伏发电余热的户式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研究[D]”可知转换效率与光伏板背板温度的关系,当光伏板背板温度为23℃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8%,进而可达到普通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申请号为:CN201720797130.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新型集热结构的PV/T联合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光热系统和地源热泵供暖系统;所述光伏光热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部分和光伏集热部分;所述光伏发电部分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1)、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等;所述光伏集热部分包括集热器(2)、补给水箱(3)、分水器(4)、地埋管换热器(5)、集水器(6)、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1)等;所述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包括热泵机组(7)、蓄热水箱(8)、第三水泵(12)、第四水泵(13)和用户采暖末端(9);集热器(2)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正面、背面、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进水口位于左侧面前方,出水口位于右侧面后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集热结构的PV/T联合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光热系统和地源热泵供暖系统;所述光伏光热系统包括光伏发电部分和光伏集热部分;所述光伏发电部分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1)、逆变器、控制器、蓄电池等;所述光伏集热部分包括集热器(2)、补给水箱(3)、分水器(4)、地埋管换热器(5)、集水器(6)、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1)等;所述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包括热泵机组(7)、蓄热水箱(8)、第三水泵(12)、第四水泵(13)和用户采暖末端(9);集热器(2)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正面、背面、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进水口位于左侧面前方,出水口位于右侧面后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集热部分通过地埋管换热器(5)、第二热电偶(38)、第六阀门(19)、分水器(4)、第三阀门(16)、第一水泵(10)、集热器(2)、第一热电偶(37)、第四阀门(17)、第二十二阀门(35)、第八阀门(21)、集水器(6)和第七阀门(20)依次连接为循环回路,补给水箱(3)分别通过第一阀门(14)和第二阀门(15)与第一热电偶(37)和自来水进水管相连;
所述热泵机组(7)的蒸发器分别通过第二十一阀门(34)和第九阀门(22)与集热器(2)出口和集水器(6)入口相连,第二十一阀门(34)靠近热泵机组(7)蒸发器,热泵机组(7)的冷凝器、第二十阀门(33)、第十九阀门(32)、第十六阀门(29)、用户采暖末端(9)、第十五阀门(28)、第十四阀门(27)、第十一阀门(24)、第三水泵(12)和第十阀门(23)通过管道依次连成循环回路,热泵机组(7)的冷凝器、第二十阀门(33)、第十八阀门(31)、蓄热水箱(8)、第十二阀门(25)、第三水泵(12)和第十阀门(23)通过管道依次连成循环回路,蓄热水箱(8)、第十七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