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气开采管柱及井下油管堵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5202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然气开采管柱及井下油管堵塞器,井下油管堵塞器包括可溶型堵头以及堵塞器主体,还包括采气通道,设置于堵塞器主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堵塞主体表面,用于供井下气体进入,出气口位于堵塞器主体上部,用于与连续油管的管腔连通,以实现采气作业,采气通道具有节流段,用于对通过的气体节流降压;可溶型堵头封堵出气口或通过顶压密封垫封堵出气口;可溶型堵头固定安装于堵塞器主体上部。堵塞器主体直接固定连接在连续油管上,不会脱落掉入井内。采气通道上设有节流段,可对气体节流降压,有效避免井下高压直接反应到地面上,高低压井均适用,有效扩展了井下油管堵塞器的使用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气开采管柱及井下油管堵塞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然气开采管柱及井下油管堵塞器。
技术介绍
在天然气井生产过程中,利用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是气田常用的技术,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在速度管柱的底端安装堵塞器,在速度管柱入井过程中,堵塞器可防止井下天然气通过速度管柱上溢。当速度管柱坐封安装到位后,在井口安装固定安装采气树,将液氮泵车通过采气树向速度管柱中注入高压液氮,利用高压液氮将堵塞器打掉,导通速度管柱上的采气通道,实现正常的采气生产。但是这种传统的利用液氮打掉堵塞器的方式,需要液氮泵车,操作人员较多,工程量较大,生产成本高,操作也较为繁琐,存在安全风险。而且,将堵塞器直接打掉不仅会掉落在井中,也会使连续油管的采气通道直接暴露,采气通道的孔径较大,这样地下压力会直接反馈至地面,这样一来,在地下压力较小时应用还较好,在地下压力较大时会直接导致地面压力也会急速上升,不仅对地面设备影响较大,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0422554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缓蚀可溶型堵塞器,其包括对接在一起的低碳合金引导头和可溶合金体,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油管堵塞器,包括:/n可溶型堵头,用于供相应溶解液溶解;/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堵塞器主体,上部用于与连续油管底端密封固定连接,下部设有导向头;/n采气通道,设置于堵塞器主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堵塞主体表面,用于供井下气体进入,所述出气口位于堵塞器主体上部,用于与所述连续油管的管腔连通,以实现采气作业,所述采气通道具有节流段,用于对通过的气体节流降压;/n所述可溶型堵头封堵所述出气口或通过顶压密封垫封堵所述出气口;/n所述可溶型堵头固定安装于所述堵塞器主体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油管堵塞器,包括:
可溶型堵头,用于供相应溶解液溶解;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堵塞器主体,上部用于与连续油管底端密封固定连接,下部设有导向头;
采气通道,设置于堵塞器主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堵塞主体表面,用于供井下气体进入,所述出气口位于堵塞器主体上部,用于与所述连续油管的管腔连通,以实现采气作业,所述采气通道具有节流段,用于对通过的气体节流降压;
所述可溶型堵头封堵所述出气口或通过顶压密封垫封堵所述出气口;
所述可溶型堵头固定安装于所述堵塞器主体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油管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器主体包括上部的接头主体,接头主体用于与连续油管底端密封固定连接,采气通道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采气通孔段,采气通孔段沿上下方向贯穿地设置在所述接头主体上,采气通孔段的上端孔口形成所述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油管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气通孔段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耐磨的节流套筒,节流套筒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内孔,该内孔作为所述采气通道的节流段,并与所述采气通孔段对应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油管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器主体包括筒体组件,筒体组件与所述接头主体下端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节流套筒顶压固定在采气通孔段的下端,所述筒体组件具有中心通气腔和径向通气孔,所述中心通气腔作为所述采气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节流套筒的内孔连通,所述径向通气孔作为所述采气通道的一部分,沿径向设置在所述筒体组件上,所述筒体组件还包括防砂滤网,用于过滤进入中心通气腔的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伟王国栋杨占杰张兴权姜雄卢超张再华马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