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杆防倾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512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施辅助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电杆固定装置在风力增大时对电杆底部受力没有起到减小的作用,甚至更容易造成倾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杆防倾斜装置,包括第一套筒、若干个第二套筒和底座,第一套筒、若干个第二套筒和底座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电杆上,第一套筒与电杆固定连接,第一套筒与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套筒之间、相邻两个第二套筒之间以及位于最下端的第二套筒与底座之间均通过柔性连接机构连接,底座固定在地面上,若干个第二套筒的内径均大于电杆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段进行柔性连接的设计,可以减小电杆底部的受力,对电杆起到一定的支撑和缓冲的作用,防止其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杆防倾倒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设施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杆防倾倒装置。
技术介绍
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电是通过电线输送给千家万户的,电线需要电杆支撑确保将电远距离输送给住户。现有的电杆多为钢铁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组合的水泥电杆,水泥电杆安装后,受风力和土质的影响,会出现倾斜、倾倒甚至断裂的发生,电杆一旦出现倾斜需要进行扶正。传统电杆矫直工作是需要在停电条件下,用人力牵引拉绳扶正或者使用吊车等方式扶正,但有时由于地形限制,会影响扶正。为了解决电杆倾斜需要扶正的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电杆防倾倒装置,有些通过在电杆底部设置固定支架来防止电杆倾斜,有些通过增加电杆底座的面积来防止电杆倾斜。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增加电杆的稳定性,但是当风力增大时,固定支架受风力撞击使其与地面产生松动,电杆底部受力最大,和电杆一起受风力影响左右摇摆,更容易发生倾斜,而且增大底座的面积,电杆与底座连接位置还是受力最大,易发生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杆的固定装置在风力增大时对电杆底部受力没有起到减小的作用,甚至更容易造成倾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杆防倾斜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电杆防倾倒装置,包括第一套筒、若干个第二套筒和底座,所述第一套筒、若干个第二套筒和底座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电杆上,所述第一套筒1与电杆固定连接,第一套筒与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套筒之间、相邻两个第二套筒之间以及位于最下端的第二套筒与底座之间均通过柔性连接机构连接,所述底座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若干个第二套筒的内圆面直径均大于电杆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凸缘、第二套筒的上端凸缘和下端凸缘以及底座的上端凸缘上均对应开设有若干个通孔Ⅰ和环绕通孔Ⅰ并设置在端部表面的容纳凹槽,所述柔性连接机构包括螺柱、螺母和两个弹簧,所述两个弹簧分别设置在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容纳凹槽内,所述螺柱穿过两个弹簧和上下相对应的两个通孔Ⅰ设置,所述螺柱的两端均通过螺母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凸缘、第二套筒的上端凸缘和下端凸缘以及底座的上端凸缘上均均匀开设有四个通孔Ⅰ和四个容纳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与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套筒之间、相邻两个第二套筒之间以及位于最下端的第二套筒与底座之间均设置有弹性垫片。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与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套筒之间、相邻两个第二套筒之间以及位于最下端的第二套筒与底座之间的弹性垫片均为若干个,分别设置在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弹簧之间,所述弹性垫片的中部设置有通孔Ⅱ,所述螺柱穿过通孔Ⅱ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底座圆盘,所述底座圆盘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在地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圆盘包括内圆环和外圆环,所述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均匀布置有若干条加强筋,所述外圆环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通孔,所述若干个螺钉穿过对应的固定通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与电杆的外表面接触卡紧。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杆防倾倒装置分段进行柔性连接的设计,不仅可以对电杆底部进行防护,防止雨水的侵蚀导致电杆根部的土质变得疏松,而且还可以当电杆受风力的影响产生晃动时,由于装置顶部的第一套筒与电杆固定连接,带动第二套筒晃动,第二套筒与电杆外表面有一定距离,当第二套筒受到一个方向的风力,第二套筒另一侧内的弹簧受到压力,第二套筒受力这一侧内的弹簧受到向上的拉力,将一部分风力从电杆转移到第二套筒上,从而减小电杆底部的受力,对电杆起到一定的支撑和缓冲的作用,防止其倾倒;所述电杆防倾倒装置的各个部件均为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套筒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套筒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柔性连接机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柔性连接机构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装置底座的俯视图;图中,1、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底座,4、电杆,5、柔性连接机构,6、通孔Ⅰ,7、容纳凹槽,8、弹性垫片,11、第一套筒的下端凸缘,12、通孔Ⅲ,21、第二套筒的上端凸缘,22、第二套筒的下端凸缘,31、底座的上端凸缘,32、底座圆盘,33、螺钉,51、螺柱,52、螺母,53、弹簧,321、内圆环,322、外圆环,323、加强筋,324、固定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6和具体实施方式详细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新型电杆防倾倒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若干个第二套筒2和底座3,所述第一套筒1、若干个第二套筒2和底座3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电杆4上,所述第一套筒1与电杆4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与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套筒2之间、相邻两个第二套筒2之间以及位于最下端的第二套筒2与底座3之间均通过柔性连接机构5连接,所述底座3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若干个第二套筒2的内圆面直径均大于电杆4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筒2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杆的高度设置,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多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1的下端凸缘11、第二套筒2的上端凸缘21和下端凸缘22以及底座3的上端凸缘31上均对应开设有若干个通孔Ⅰ6和环绕通孔Ⅰ6并设置在端部表面的容纳凹槽7,所述柔性连接机构5包括螺柱51、螺母52和两个弹簧53,所述两个弹簧53分别设置在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容纳凹槽7内,所述螺柱51穿过两个弹簧53和上下相对应的两个通孔Ⅰ6设置,所述螺柱51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通过螺母52固定,从而将上下相邻的两个部件柔性连接。将弹簧53设置在容纳凹槽7内,防止其暴露在空气中氧化,也可以防止雨水的侵蚀。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1的下端凸缘11、第二套筒2的上端凸缘21和下端凸缘22以及底座3的上端凸缘31上均均匀开设有四个通孔Ⅰ6和四个容纳凹槽7,使防倾倒装置对不同方向的风都能起到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1与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套筒2之间、相邻两个第二套筒2之间以及位于最下端的第二套筒2与底座3之间均设置有弹性垫片8,将相邻的两个部件分隔开,在受到风力影响时,位于上方的部件挤压相邻的位于下方的部件,弹性垫片8的设置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所述弹簧垫片8的材质为尼龙或橡胶材料。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1与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套筒2之间、相邻两个第二套筒2之间以及位于最下端的第二套筒2与底座3之间的弹性垫片8均为若干个,分别设置在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弹簧53之间,所述弹性垫片8的中部设置有通孔Ⅱ,所述螺柱51穿过通孔Ⅱ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底座3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底座圆盘32,所述底座圆盘32通过若干个螺钉33固定在地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圆盘32包括内圆环321和外圆环322,所述内圆环321和外圆环322之间均匀布置有若干条加强筋323,所述外圆环322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通孔324,所述若干个螺钉33穿过对应的固定通孔324将底座圆盘32固定在地面上,加强筋323的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杆防倾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筒(1)、若干个第二套筒(2)和底座(3),所述第一套筒(1)、若干个第二套筒(2)和底座(3)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电杆(4)上,所述第一套筒(1)与电杆(4)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与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套筒(2)之间、相邻两个第二套筒(2)之间以及位于最下端的第二套筒(2)与底座(3)之间均通过柔性连接机构(5)连接,所述底座(3)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若干个第二套筒(2)的内圆面直径均大于电杆(4)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杆防倾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筒(1)、若干个第二套筒(2)和底座(3),所述第一套筒(1)、若干个第二套筒(2)和底座(3)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电杆(4)上,所述第一套筒(1)与电杆(4)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与位于最上端的第二套筒(2)之间、相邻两个第二套筒(2)之间以及位于最下端的第二套筒(2)与底座(3)之间均通过柔性连接机构(5)连接,所述底座(3)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若干个第二套筒(2)的内圆面直径均大于电杆(4)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杆防倾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的下端凸缘(11)、第二套筒(2)的上端凸缘(21)和下端凸缘(22)以及底座(3)的上端凸缘(31)上均对应开设有若干个通孔Ⅰ(6)和环绕通孔Ⅰ(6)并设置在端部表面的容纳凹槽(7),所述柔性连接机构(5)包括螺柱(51)、螺母(52)和两个弹簧(53),所述两个弹簧(53)分别设置在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容纳凹槽(7)内,所述螺柱(51)穿过两个弹簧(53)和上下相对应的两个通孔Ⅰ(6)设置,所述螺柱(51)的两端均通过螺母(5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杆防倾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的下端凸缘(11)、第二套筒(2)的上端凸缘(21)和下端凸缘(22)以及底座(3)的上端凸缘(31)上均均匀开设有四个通孔Ⅰ(6)和四个容纳凹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尚王亚楠张悦杨石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