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内渗漏水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
技术介绍
现阶段常用的既有地铁隧道内转辙机基坑内渗漏水主要采取渗漏水位置处灌注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和水泥净浆等方案进行治理。采用现有的转辙机基坑渗漏水方案,施工过程简便、成本较低,但渗漏水治理后可维持时间段,漏水复发率高,多次打眼注浆,不仅会增加人物物力的消耗,还会对既有道床的整体性和受力造成损伤。张学华[1]、陈宁威[2]、谷寒青[3]等人提出的在转辙机基坑周围灌注EAA环氧树脂的方案,也能有效地在止水的同时起到加固转辙机基坑周围道床结构的目的,但其缺点如下:第一,在道床周围钻孔数量过多,不利于道床结构受力;第二,灌注EAA环氧树脂后,虽然能堵住道床内较大的空隙,但水源仍然可以通过道床结构内混凝土细小缝隙渗入转辙机基坑内。姚淼凡和蓝雪林[4]提出了首先移除转辙机,对基坑内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堵漏、植筋并重新施作防水层的治理工艺,虽能解决转辙机基坑渗漏水问题,但其缺点如下:第一,施工过程动静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渗漏水结构包括基坑(9)下部的基础层、基坑底部(10)的开槽(1)、设置在开槽(1)内的防水层以及布设在基坑(9)四周边缘位置的注浆孔(2),所述基础层包括隧道衬砌底板(3)以及设置在隧道衬砌底板(3)上的道床(4);/n所述开槽(1)的截面呈U型,所述防水层包括敷设在开槽(1)槽底的第一封堵层(5)、设置在第一封堵层(5)上的填充层(6)、设置在填充层(6)上的第二封堵层(7)以及涂覆在第二封堵层(7)顶面的防漏表层(8),防漏表层(8)两端向基坑底部(10)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渗漏水结构包括基坑(9)下部的基础层、基坑底部(10)的开槽(1)、设置在开槽(1)内的防水层以及布设在基坑(9)四周边缘位置的注浆孔(2),所述基础层包括隧道衬砌底板(3)以及设置在隧道衬砌底板(3)上的道床(4);
所述开槽(1)的截面呈U型,所述防水层包括敷设在开槽(1)槽底的第一封堵层(5)、设置在第一封堵层(5)上的填充层(6)、设置在填充层(6)上的第二封堵层(7)以及涂覆在第二封堵层(7)顶面的防漏表层(8),防漏表层(8)两端向基坑底部(10)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坑(9)的长宽深分别为2000mm、1500mm和4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地铁道岔转辙机基坑渗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孔(2)距基坑(9)边缘的距离为300-35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晓凯,吴冰,郭宏,霍志静,杨新锐,李明星,尹鹏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