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及振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58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5
本实用新公开了一种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及振动盘。所述送料轨道包括支撑壁以及固定于该支撑壁外侧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轨道,该四段轨道的内侧缘固定连接于支撑壁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轨道的左端与第二轨道的右端连接在一起,第一轨道的宽度小于接线柱的高度H的1/2;第三、第四轨道设置得较第一、第二轨道低,第三轨道的右端位于第二轨道左端的下方,使得第二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ΔH,构成一个台阶结构;所述第四轨道的右端与第三轨道的左端连接在一起,第四轨道的宽度小于接线柱的头部的宽度,且其宽度足够允许接线柱的尾部立在第四轨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接线柱的定向分选输运,便于后续设备的自动夹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及振动盘
本技术属于振动盘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及振动盘。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器附件经常会使用到接线柱,其材质通常为铜。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接线柱10主要由圆柱形的头部11及固定于头部11下侧中部的尾部14。其中,头部11的中轴线处设有螺孔12,头部11的中部还设有径向的通孔13,用于穿入电线,将一螺丝(图中未示出)拧入头部的螺孔12中对穿入所述通孔13内的电线进行固定;尾部14的外径较头部11小;尾部14固定于例如接线盒等电器附件上。由于一个接线柱10需要与一颗螺丝搭配使用,为了方便,出厂前通常预先将螺丝拧入接线柱头部11的螺孔12中。这样可在使用时将螺丝拧下,穿好电线后再次拧上,进而解决了因螺丝单独包装盒存放易丢失的问题。人工将螺丝拧至接线柱上的生产方式效率极低,因此亟需一种自动化设备来实现螺丝和接线柱的装配。由于所述接线柱的上下两端是不对称的,因此,要实现自动化装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接线柱在输运过程中的方向选择,即使得接线柱在装配步骤前已经处于某一确定的方向或者姿势,例如统一头部朝上。振动盘是现有的一种较为成熟的自动化送料设备,但是现有的振动盘不能适用于所述接线柱的自动分选及输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该送料轨道用于实现接线柱的定向排序,仅允许某一特定姿势的接线柱通过,滤除处于其他姿势的接线柱,进而实现选择性输运。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盘,用于向下一工段的设备输送某一特定姿势的接线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包括支撑壁以及固定于该支撑壁外侧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轨道,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轨道的内侧缘固定连接于支撑壁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轨道的左端与第二轨道的右端连接在一起,第一轨道的宽度小于接线柱的高度H的1/2,允许被投放至第一轨道上的接线柱顺着第一轨道的方向前进;第三、第四轨道设置得较第一、第二轨道低,第三轨道的右端位于第二轨道左端的下方,使得第二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ΔH,构成一个台阶结构,使得接线柱经过在台阶结构时90°翻转;所述第四轨道的右端与第三轨道的左端连接在一起,第四轨道的宽度小于接线柱的头部的宽度,且其宽度足够允许接线柱的尾部立在第四轨道上,仅允许头部在上、竖立的接线柱通过。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的高度差ΔH大于接线柱的高度H。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的上方设有一水平的挡杆,该挡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壁上;挡杆与第一轨道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接线柱的头部的宽度,且小于接线柱的高度H1,用于将竖立在第一轨道上的接线柱挡下,而允许平放在第一轨道上的接线柱通过。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挡杆向内侧适度折弯,使得竖立在第一轨道上的接线柱经过该挡杆时,顺着挡杆向外、向前移动,最后从第一轨道上落下。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第四轨道的内侧缘处固定有一限位条。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限位条的高度H3与接线柱的尾部的高度H2一致。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轨道的外侧缘处固定有一挡板,该挡板与所述支撑壁之间的间隔ΔL略大于所述接线柱的头部的宽度。一种振动盘,包括料斗和固定于料斗下侧中部的振动底座,所述料斗的上部设有一出料口,料斗的内壁上固定有向上螺旋的内轨道,且该内轨道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出料口的内侧,所述料斗的上部外侧则设有上述送料轨道,且送料轨道的第一轨道的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出料口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了对接线柱的定向分选输运,便于后续设备的自动夹持,进行装配。2、所述第一轨道的上方进一步设有挡杆,进而滤除了竖立于第一轨道上的接线柱,避免这些竖立的接线柱在进入第三轨道时翻转,撞倒其前方翻转后竖立在第三轨道上的接线柱。此外,所述挡杆向内侧适度折弯,避免了被挡杆挡下的接线柱堆积在第一轨道上。3、所述第三、第四轨道的内侧缘处进一步固定有限位条,既能够避免接线柱在进入第三轨道翻转时倾倒,又能够保证进入第四轨道的接线柱倾倒时向外侧倾倒,避免倒向前方或者后方,撞倒其他竖立的接线柱。4、所述第三轨道的外侧缘处进一步固定有挡板,确保了进入第三轨道的接线柱能够顺着轨道向前移动,避免堆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接线柱的轴侧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实施例的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的轴侧示意图。图4为图3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的送料轨道的基础上增设挡杆、挡板及限位条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第三轨道处的剖面。图7为图5的第四轨道处的剖面。图8为实施例的振动盘的轴侧示意图。图号说明:10.接线柱,11.接线柱的头部,12.头部中轴线处的螺孔,13.头部的中部设置的径向通孔,14.接线柱的尾部。20.支撑壁,21.第一轨道,22.第二轨道,23.第三轨道,24.第四轨道,25.挡杆,26.限位条,27.挡板。30.料斗,31.振动底座,32.出料口,33.内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接线柱10。实施例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包括支撑壁20以及固定于该支撑壁20外侧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轨道21、22、23、24。所述振动盘是现有的常规产品,通过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和绕垂直轴的周向扭摆振动的叠加驱动振动盘中的物料沿轨道移动,本技术未对振动盘的驱动方式以及其它结构做出改进,故不再赘述其结构和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即可实施。所述支撑壁20的构形大致为环形;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轨道21、22、23、24这四段轨道也大致呈环形,且内侧弧度与支撑壁20的弧度互相匹配,以便于将所述四段轨道21、22、23、24的内侧缘固定于支撑壁20的外壁上。其中,所述四段轨道21、22、23、24与支撑壁20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是一体连接或者焊接。所述第一轨道21的左端与第二轨道22的右端拼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轨道21的宽度较窄,略小于接线柱10的高度H1的1/2,允许被投放至第一轨道21上的接线柱10顺着第一轨道21的方向前进,从第一轨道21输出,最后进入所述第二轨道22。由于接线柱10的高度H1远大于其头部11的宽度,若接线柱10在投放到第一轨道21上时的姿势是其头部11和尾部14横跨在第一轨道21上,则该接线柱10在移动时极其容易从第一轨道21上掉落。这就保证了从第一轨道21上输出的接线柱10基本上是处于平放并且顺着轨道移动的(少数的接线柱处于竖立的姿势),因此第一轨道21对其上移动的接线柱10进行了第一次筛选。此时,处于平放姿势的接线柱10的还存在两种情况:a.头部在前,b.尾部在前。在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壁以及固定于该支撑壁外侧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轨道,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轨道的内侧缘固定连接于支撑壁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轨道的左端与第二轨道的右端连接在一起,第一轨道的宽度小于接线柱的高度H的1/2;第三、第四轨道设置得较第一、第二轨道低,第三轨道的右端位于第二轨道左端的下方,使得第二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ΔH,构成一个台阶结构;所述第四轨道的右端与第三轨道的左端连接在一起,第四轨道的宽度小于接线柱的头部的宽度,且其宽度足够允许接线柱的尾部立在第四轨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振动盘的送料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壁以及固定于该支撑壁外侧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轨道,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轨道的内侧缘固定连接于支撑壁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轨道的左端与第二轨道的右端连接在一起,第一轨道的宽度小于接线柱的高度H的1/2;第三、第四轨道设置得较第一、第二轨道低,第三轨道的右端位于第二轨道左端的下方,使得第二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ΔH,构成一个台阶结构;所述第四轨道的右端与第三轨道的左端连接在一起,第四轨道的宽度小于接线柱的头部的宽度,且其宽度足够允许接线柱的尾部立在第四轨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料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与第三轨道之间的高度差ΔH大于接线柱的高度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料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上方设有一水平的挡杆,该挡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壁上;挡杆与第一轨道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接线柱的头部的宽度,且小于接线柱的高度H1,用于将竖立在第一轨道上的接线柱挡下,而允许平放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瑞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