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件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451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4
一种试件转运装置,包括试件搁架及转运小车;试件搁架具有一水平支撑面,支撑面的下方设有支撑腿,至少两支撑腿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转运小车的宽度;转运小车包括车体及升降平台,升降平台连设于车体上方;车体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位移,升降平台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做上下往复运动,具有向上抬升和向下收回两个状态;向上抬升状态下,升降平面的台面向上接触试件搁架的支撑面并托起试件搁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试件快速从待试区域转入正式试验区域进行试验,可大幅提升试验效率,降低辅助工作时间。不仅能够快速有序、安全转运试件,且可实现自动化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件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试
,包括振动测试、环境测试、冲击测试等,具体涉及一种测试前使用的试件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日常试验任务、品类非常多,试件、工装夹具非常多,如何能快速使试件进入正式试验环节显得至关重要。现有操作方式为:试件入场后会存放在待试区域(如搁置在地上),待到试验时,需由试验员进入待试区域进行翻找相应试件,试件找到后再根据试件尺寸重量选择相应的运输工具,运输工具确定后再能将试件转运至试验区域通过相应试验设备进行试验。缺点:试件转运过程比较落后,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会导致试验效率不高,同时由于需多次搬运还会带来磕碰风险。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试件转运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件转运装置,包括试件搁架以及转运小车;所述试件搁架具有一水平支撑面,该支撑面的下方设有至少三个支撑腿,各支撑腿在水平面上均匀间隔布置,其中至少两支撑腿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转运小车的宽度;所述转运小车包括车体以及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连设于所述车体的上方;所述车体通过一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位移,所述升降平台通过一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上下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构成升降平台具有向上抬升和向下收回两个状态;所述升降平台的台面对应所述试件搁架的支撑面下方设置,构成在向上抬升的状态下,升降平面的台面向上接触试件搁架的支撑面并托起试件搁架;其中,在升降平台向上抬升的状态下,所述转运小车的整体高于大于所述支撑腿的高度;在升降平台向下收回的状态下,所述转运小车的整体高度小于所述支撑腿的高度。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车体下方的多个行走轮,通过驱动行走轮的转动对车体进行位移驱动。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传动连接一蜗轮蜗杆机构,通过该蜗轮蜗杆机构驱动对升降平台进行升降驱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一种试件转运装置,包括试件搁架及转运小车;试件搁架具有一水平支撑面,支撑面的下方设有支撑腿,至少两支撑腿的间距大于或等于转运小车的宽度;转运小车包括车体及升降平台,升降平台连设于车体上方;车体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位移,升降平台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做上下往复运动,具有向上抬升和向下收回两个状态;向上抬升状态下,升降平面的台面向上接触试件搁架的支撑面并托起试件搁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可使试件快速从待试区域转入正式试验区域进行试验,可大幅提升试验效率,降低辅助工作时间。不仅能够快速有序、安全转运试件,且可实现自动化管理。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转运小车未进入试件搁架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转运小车进入试件搁架后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转运小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原理图。以上附图中:1.试件搁架;2.转运小车;11.支撑面;12.支撑腿;21.车体;22.升降平台;23.行走轮;24.蜗轮蜗杆机构;3.试件;4.试验设备;A.待试区;B.试验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试件转运装置,包括试件搁架1以及转运小车2。所述试件搁架1具有一水平支撑面11,该支撑面11上用于放置试件3,该支撑面11的下方设有至少三个支撑腿12,各支撑腿12在水平面上均匀间隔布置,其中至少两支撑腿12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转运小车2的宽度,便于转运小车2进入试件搁架1下方,对试件搁架1进行抬升。所述转运小车2包括车体21以及升降平台22,所述升降平台22连设于所述车体21的上方;所述车体21通过一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位移,可实现自行行驶或由人工遥控操控行驶。所述升降平台22通过一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上下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构成升降平台22具有向上抬升和向下收回两个状态。所述升降平台22的台面对应所述试件搁架1的支撑面11下方设置,构成在向上抬升的状态下,升降平面22的台面向上接触试件搁架1的支撑面11并托起试件搁架1;具通过设置这种可承重升降平台22,目的在于使试件搁架1离地。其中,在升降平台22向上抬升的状态下,所述转运小车2的整体高于大于所述支撑腿11的高度;在升降平台22向下收回的状态下,所述转运小车2的整体高度小于所述支撑腿11的高度。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图中未绘出),该第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车体21下方的多个行走轮23,通过驱动行走轮23的转动对车体21进行位移驱动。该第一电机的具体传动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故本案不做详述。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图中未绘出),该第二电机传动连接一蜗轮蜗杆机构24,通过该蜗轮蜗杆机构24驱动对升降平台22进行升降驱动,同时有助于保持升降平台22的抬升状态。该第二电机的具体传动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故本案不做详述。如图4所示,各种试件3从进场开始就根据品类有序放置在相应待试区A内相应试件搁架1上,需试验时,由转运小车2驮着试件搁架1及试件3至试验区B相应试验设备4旁边。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可使试件快速从待试区域转入正式试验区域进行试验,可大幅提升试验效率,降低辅助工作时间。不仅能够快速有序、安全转运试件,且可实现自动化管理。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件搁架以及转运小车;/n所述试件搁架具有一水平支撑面,该支撑面的下方设有至少三个支撑腿,各支撑腿在水平面上均匀间隔布置,其中至少两支撑腿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转运小车的宽度;/n所述转运小车包括车体以及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连设于所述车体的上方;所述车体通过一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位移,所述升降平台通过一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上下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构成升降平台具有向上抬升和向下收回两个状态;/n所述升降平台的台面对应所述试件搁架的支撑面下方设置,构成在向上抬升的状态下,升降平面的台面向上接触试件搁架的支撑面并托起试件搁架;/n其中,在升降平台向上抬升的状态下,所述转运小车的整体高于大于所述支撑腿的高度;在升降平台向下收回的状态下,所述转运小车的整体高度小于所述支撑腿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件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件搁架以及转运小车;
所述试件搁架具有一水平支撑面,该支撑面的下方设有至少三个支撑腿,各支撑腿在水平面上均匀间隔布置,其中至少两支撑腿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转运小车的宽度;
所述转运小车包括车体以及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连设于所述车体的上方;所述车体通过一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位移,所述升降平台通过一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在上下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构成升降平台具有向上抬升和向下收回两个状态;
所述升降平台的台面对应所述试件搁架的支撑面下方设置,构成在向上抬升的状态下,升降平面的台面向上接触试件搁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盛黄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试广博环境可靠性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