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后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34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包括底板和后侧围,所述底板外侧平整,并适于固定于前挡风玻璃上;所述底板上方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透光口,所述第一透光口两侧分别依次延伸出固定台和固定柱,两侧的所述固定台和所述固定柱适于安装行车记录仪,且所述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对准所述第一透光口;所述底板下方左侧开设有第二透光口,所述第二透光口处适于安装汽车雨量传感器,且所述汽车雨量传感器的红外发光管对准所述第二透光口;所述底板下方右侧开设有第三透光口,所述第三透光口处适于安装ETC感应器,且所述ETC感应器的太阳能板对准所述第三透光口。具有高度集成,布置合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后壳体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设备壳体。
技术介绍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DriverAssistanceSystem),简称ADAS,是利用安装于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的主动安全技术。ADAS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雷达、激光和超声波等,可以探测光、热、压力或其它用于监测汽车状态的变量,通常位于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侧视镜、驾驶杆内部或者挡风玻璃上。目前在前挡风玻璃上一般会安装摄像头(也可以是行车记录仪),汽车雨量传感器等设备作为ADAS的一部分,另外国内的车辆一般还会在前挡风玻璃上安装ETC感应器。这些设备会在前挡风玻璃占用一定的面积,影响视线;而且这些设备的布线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布线不合理的话,会造成电线凌乱等问题,不仅影响车内的美观性,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前挡风玻璃的多种设备的布置方式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集成布置多种前挡设备,且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外形美观,安装方便的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壳体总成。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集成,布置合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的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后壳体。本技术的还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美观,安装拆卸方便,稳定可靠的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前壳体。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壳体总成,包括后壳体和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可分离的盖合于所述后壳体上;所述后壳体包括底板和后侧围,所述底板外侧平整,并适于固定于前挡风玻璃上;所述底板上方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透光口,所述第一透光口两侧分别依次延伸出固定台和固定柱,两侧的所述固定台和所述固定柱适于安装行车记录仪,且所述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对准所述第一透光口;所述底板下方左侧开设有第二透光口,所述第二透光口处适于安装汽车雨量传感器,且所述汽车雨量传感器的红外发光管对准所述第二透光口;所述底板下方右侧开设有第三透光口,所述第三透光口处适于安装ETC感应器,且所述ETC感应器的太阳能板对准所述第三透光口;所述后侧围两侧向上延伸处多个主卡扣,所述主卡扣适于卡接固定所述前壳体;所述后侧围下端开设有后进线口;所述前壳体包括顶板和前侧围,所述顶板呈封闭结构,所述前侧围两侧开设有多个主卡槽,所述卡槽适于穿过所述主卡扣,所述前侧围上端和两端均开设有散热槽;所述前侧围下端开设有前进线口,所述前进线口与所述后进线口接合,所述前进线口周侧还设置有保护软套,所述保护软套向后延伸至所述后进线口,且所述保护软套后侧空缺,所述保护软套后侧与所述底板外侧平行。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透光口处设置有导光罩,所述导光罩从后往前由外向内倾斜至所述第一透光口。使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具有更好的视野以及更佳的光线,提高成像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透光口两侧设置有安装卡扣,所述汽车雨量传感器适于卡设固定于所述安装卡扣上。作为改进,所述底板下端还设置有线束卡扣,所述线束卡扣用于卡设固定穿过所述后进线口的线束。使得线束进出壳体更加规整有序,避免凌乱。作为优选,所述保护软套上端间隔设置有内夹持片和外夹持片,所述内夹持片和所述外夹持片分别紧贴所述前侧围内壁和外壁;所述保护软套上端还向下延伸出限位片,所述限位片适于紧贴所述后侧围内壁。上述结构可保证保护软套能牢靠的固定在壳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内夹持片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前侧围内臂延伸出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适于穿过所述固定孔。上述结构能进一步的提高保护软套和前壳体连接固定的可靠性。作为改进,所述后侧围下端延伸出两个副卡扣,所述前侧围下端开设有两个副卡槽,所述后壳体和所述前壳体通过所述副卡扣和所述副卡槽的配合进行固定连接,且所述副卡扣和所述副卡槽配合可限制所述前壳体相对所述后壳体向上滑动分离。副卡扣和副卡槽一方面与主卡扣和主卡槽配合,用于固定连接后壳体和前壳体,进一增加了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副卡扣和副卡槽的配合及限位片的设置,对前壳体从后壳体上分离制造了一定的障碍,这个拆卸障碍是有意为之,主要为了避免前壳体意外从后壳体上脱落;需要前壳体从后壳体上分离时,先要向内压制多个主卡扣,使其从主卡槽内脱离,再同时向内按压保护软套和向下移动前壳体,使限位片可以从后进线口脱出,使副卡扣从副卡槽中脱离,从而完成前壳体的拆卸。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的壳体适合安装于大中型的卡车和大中型的客车上,家用汽车一般使用不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方案的壳体总成将前挡风玻璃上常用的电子设备(包括行车记录仪、汽车雨量传感器和ETC感应器)进行了集成化安装,使前挡风玻璃处更加清爽简洁,增加驾驶者的视野,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另外,本方案壳体由后壳体和前壳体两部分组成,将各种前挡设备安装于后壳体后,再将前壳体盖上,最后将壳体总成通过吸盘或双面软胶固定在前挡风玻璃上即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行车记录仪、汽车雨量传感器和ETC感应器均需要感应前挡风玻璃上的光线,因此后壳体的底板采用镂空结构,开设了第一透光口、第二透光口、第三透光口,以便行车记录仪、汽车雨量传感器和ETC感应器能直接感应光线。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壳体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壳体总成的爆炸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壳体总成的半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后壳体前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4中A处的放大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后壳体后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前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前壳体的爆炸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8中B处的放大视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保护软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另一型号的前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后壳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后壳体包括底板和后侧围,所述底板外侧平整,并适于固定于前挡风玻璃上;所述底板上方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透光口,所述第一透光口两侧分别依次延伸出固定台和固定柱,两侧的所述固定台和所述固定柱适于安装行车记录仪,且所述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对准所述第一透光口;所述底板下方左侧开设有第二透光口,所述第二透光口处适于安装汽车雨量传感器,且所述汽车雨量传感器的红外发光管对准所述第二透光口;所述底板下方右侧开设有第三透光口,所述第三透光口处适于安装ETC感应器,且所述ETC感应器的太阳能板对准所述第三透光口;所述后侧围两侧向上延伸处多个主卡扣,所述主卡扣适于卡接固定前壳体;所述后侧围下端开设有后进线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后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壳体包括底板和后侧围,所述底板外侧平整,并适于固定于前挡风玻璃上;所述底板上方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透光口,所述第一透光口两侧分别依次延伸出固定台和固定柱,两侧的所述固定台和所述固定柱适于安装行车记录仪,且所述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对准所述第一透光口;所述底板下方左侧开设有第二透光口,所述第二透光口处适于安装汽车雨量传感器,且所述汽车雨量传感器的红外发光管对准所述第二透光口;所述底板下方右侧开设有第三透光口,所述第三透光口处适于安装ETC感应器,且所述ETC感应器的太阳能板对准所述第三透光口;所述后侧围两侧向上延伸处多个主卡扣,所述主卡扣适于卡接固定前壳体;所述后侧围下端开设有后进线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挡驾驶辅助设备的后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周华平孙绛文周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凌航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