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媛专利>正文

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29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包括用于与笔套接的套筒,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两侧壁与套筒的外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用于与大拇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一定位槽和用于与食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二定位槽,隔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与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一限位凸起,另一侧设置有可与食指靠近大拇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一定位槽的上方,第二限位凸起位于第二定位槽的上方。如此设置,在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凸起的支撑作用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从指端到指根逐渐增加,从而防止大拇指与食指过度靠近,避免两手指挨在一起时将笔夹在虎口位置处的问题,使握笔姿势得到有效矫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
本技术涉及文具
,尤其涉及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
技术介绍
正确的握笔姿势通常是大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分别从三个方向捏笔,无名指和小拇指自然弯曲依次靠在中指下方,大拇指在笔杆左下侧,食指在笔杆右上侧,中指在笔杆下方,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拇指和食指用第一指节前端捏笔,中指用第一指节侧上部顶住笔,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关节处,笔杆和纸面成50度左右,捏笔处离笔尖一寸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小拇指不能碰手心,手腕伸直,不能勾手腕或向上翻手腕。由于现在儿童拿笔写字比较早,不容易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一般会采用握笔器对握笔姿势进行矫正和预防。但由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手部力量较小,无法将笔握稳,往往通过使劲抓笔或握笔器实现对笔的操控,导致写字时手指紧张,大拇指与食指两手指过度靠近并挨在一起,将笔紧紧夹在虎口位置处,握笔姿势无法得到有效矫正,长时间会写不好字,出现手指弯曲变形,写字容易疲倦等情况。因此,如何解决在握笔时出现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过度弯曲且过度靠近挨在一起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其能够解决在握笔时出现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过度弯曲且过度靠近挨在一起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包括用于与笔套接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壁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用于与大拇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一定位槽和用于与食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二定位槽,所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与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一限位凸起,另一侧设置有可与食指靠近大拇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中指的第一指节进行定位的中指定位部。优选地,所述中指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套筒一侧的第一指环,所述第一指环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指环远离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无名指进行定位的无名指定位部。优选地,所述无名指定位部为与所述第一指环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二指环,所述第二指环与所述第一指环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中指定位部为与中指靠近食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三限位凸起,所述第三限位凸起的下表面为弧形面。优选地,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上设置有用于增加与指腹之间摩擦力的增磨结构。优选地,所述增磨结构为条状凸起或条状凹槽。优选地,所述套筒、所述隔板、所述中指定位部和所述无名指定位部的材质均为硅胶。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包括用于与笔套接的套筒,在套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两侧壁与套筒的外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用于与大拇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一定位槽和用于与食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二定位槽,隔板的一侧设置有可与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一定位槽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可与食指靠近大拇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位于第二定位槽的上方。第一定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共同形成用于对大拇指的第一指节进行定位的大拇指定位部,第二定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共同形成用于对食指的第一指节进行定位的食指定位部。如此设置,使用时,将套筒套在笔外,然后将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中指抵在套筒外侧壁的下方,保证一个基本的拿握姿势,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笔套后,无名指和小拇指会自然弯曲。在第一限位凸起与第二限位凸起的支撑作用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从指端到指根逐渐增加,在虎口附近形成较大的圆弧,笔的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关节处,从而防止大拇指与食指过度靠近,避免两手指挨在一起时将笔夹在虎口位置处的问题,使握笔姿势得到有效矫正。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种五指定位握笔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种五指定位握笔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第三种五指定位握笔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第三种五指定位握笔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的主视图;图8是图7中A-A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套筒;2、第一定位槽;3、第一限位凸起;4、第二定位槽;5、第二限位凸起;6、第一指环;7、第二指环;8、第三限位凸起;9、挡板;10、增磨结构;11、隔板;s、第一限位凸起的最大凸起高度与第二限位凸起的最大凸起高度之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解决在握笔时出现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过度弯曲且过度靠近挨在一起。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照图1~8,示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五指定位握笔具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包括用于与笔套接的套筒1,在套筒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的两侧壁与套筒1的外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用于与大拇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一定位槽2和用于与食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二定位槽4,隔板11的一侧设置有可与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一限位凸起3,第一限位凸起3位于第一定位槽2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可与食指靠近大拇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二限位凸起5,第二限位凸起5位于第二定位槽4的上方。第一定位槽2和第一限位凸起3共同形成用于对大拇指的第一指节进行定位的大拇指定位部,第二定位槽4和第二限位凸起5共同形成用于对食指的第一指节进行定位的食指定位部。如此设置,使用时,将套筒1套在笔外,然后将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笔套接的套筒(1),所述套筒(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的两侧壁与所述套筒(1)的外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用于与大拇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一定位槽(2)和用于与食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二定位槽(4),所述隔板(11)的一侧设置有可与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一限位凸起(3),另一侧设置有可与食指靠近大拇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二限位凸起(5),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凸起(5)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4)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指定位握笔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笔套接的套筒(1),所述套筒(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的两侧壁与所述套筒(1)的外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用于与大拇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一定位槽(2)和用于与食指末端指腹接触的第二定位槽(4),所述隔板(11)的一侧设置有可与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一限位凸起(3),另一侧设置有可与食指靠近大拇指的指侧接触的第二限位凸起(5),所述第一限位凸起(3)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凸起(5)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4)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指定位握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中指的第一指节进行定位的中指定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指定位握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指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套筒(1)一侧的第一指环(6),所述第一指环(6)与所述套筒(1)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五指定位握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环(6)远离所述套筒(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无名指进行定位的无名指定位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媛
申请(专利权)人:张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