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411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5
本申请涉及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属于混凝土空心制品的领域,包括自动开合模机构和喷油机构,自动开合模机构包括上模支撑座和下模支撑座,上模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将上模翻转到下模支撑座上的翻转机构,利用上述自动开合模机构,当上模与下模脱离并开口朝上时,驱使喷油管沿模具轴线位移,将油喷涂至上模与下模之间,再将钢筋骨架放入其下模内后,机械臂驱使上模抵接于下模之上,利用第一顶升平移机构,将模具转移至下一传动带上,在传动过程中,利用拧螺栓机构对螺栓进行拧紧,实现模具的固定,再进行泵送杆入方式灌注混凝土/离心/养护/脱模等工作。本申请具有降低电线杆的生产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空心制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早期的各种电线杆,都是从木杆起步的,甚至包括电压等级不是太高的高压线电杆,后来由于钢筋和混凝土的发展,结合技术上的探究,运用离心力的原理制造,钢筋混凝土锥形水泥杆、等径水泥电线杆代替了大部分木杆,水泥电杆坚固耐用、耐腐蚀、耐温差、高强度、抗裂。混凝土电线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注入钢模内,钢模是上模和下模扣合形成的,以便加料与取出成品,然后驱使钢模高速旋转,使混凝土料形成中间的电线杆,最后用蒸汽进行养护,为了使成型的电线杆更容易与钢模分离,在合模前需要对钢模的上模和下模分别喷涂脱模剂。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模开口方向朝下,下模开口方向朝上,需要两套不同的喷涂机构分别对上模和下模喷涂脱模剂,使用设备较多,生产流程较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电线杆的生产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本申请提供的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自动开合模机构(4)和喷油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合模机构(4)包括上模支撑座(41)和下模支撑座(42),所述上模支撑座(41)上设置有用于将上模翻转到下模支撑座(42)上的翻转机构(43),所述喷油机构(3)包括油管支架(31)和储液箱(33),所述油管支架(31)上滑动连接有与储液箱(33)连接的喷油管(32),所述喷油管(32)上设置有位于上模支撑座(41)上的上模喷头(35)和位于下模支撑座(42)上的下模喷头(36)。/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自动开合模机构(4)和喷油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合模机构(4)包括上模支撑座(41)和下模支撑座(42),所述上模支撑座(41)上设置有用于将上模翻转到下模支撑座(42)上的翻转机构(43),所述喷油机构(3)包括油管支架(31)和储液箱(33),所述油管支架(31)上滑动连接有与储液箱(33)连接的喷油管(32),所述喷油管(32)上设置有位于上模支撑座(41)上的上模喷头(35)和位于下模支撑座(42)上的下模喷头(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43)包括支撑板(431)和竖直固定在下模支撑座(42)上的安装座(432),所述安装座(432)的底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433),下模支撑座(42)上设置有驱使第一连接杆(433)绕交接点转动的驱动机构(44),所述安装座(432)的顶端铰接有与第一连接杆(433)平行的第二连接杆(434),第一连接杆(433)端部铰接有与安装座(432)平行的第三连接杆(435),所述第三连接杆(435)远离第一连接杆(433)的一端与支撑板(431)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34)远离安装座(432)的一端铰接有第四连接杆(436),所述第四连接杆(436)与支撑板(43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杆、管桩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4)包括铰接在上模支撑座(41)上的第一气缸(44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文吴彬吴思庞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望城恒盛电力电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