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件内孔精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398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公开了一种薄壁件内孔精加工装置,其包括夹具(1),还包括夹板(2),夹具(1)与夹板(2)均为中部设置通孔的圆环板状,夹具(1)中部的通孔为阶梯孔,夹具(1)与夹板(2)通过穿过螺栓穿孔(201)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04)内的螺栓(202)连接,阶梯孔的阶梯面(105)以及夹板(2)的与夹具(1)连接的端面分别构造成夹紧薄壁件两端面的两个夹紧面,第一孔(101)的内侧壁构成对薄壁件外侧壁限位的限位面(10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薄壁件夹具的结构设计,使得薄壁件能够被三面夹紧,有效提高薄壁件的被夹紧稳定性,提高加工稳定性,继而确保各项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件内孔精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薄壁件内孔精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削零件系统加工中,薄壁件内孔加工是必不可少,现有设计中对于薄壁件内孔精加工时的夹具稳定性要求较高,一旦夹具稳定性不够则会直接导致无法达到零件加工尺寸要求。现有的夹具,如专利号为2019200206074,专利名称为一种车床用加工薄壁件内孔夹具中公开了一种薄壁件内孔加工夹具,其主要通过多个夹紧螺栓来实现对零件的简单固定,零件受力面较小,稳定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薄壁件内孔加工夹具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薄壁件内孔精加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薄壁件内孔精加工装置,包括夹具,还包括与夹具连接的夹板,夹具与夹板均为中部设置通孔的圆环板状,夹具中部的通孔为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包括自与夹板的连接端面向另一端面的依次布置的第一孔、第二孔以及第三孔,第一孔、第二孔以及第三孔的直径逐渐减小,夹板中部的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孔的直径且大于第二孔的直径;夹具的与夹板的连接端面上绕轴线均匀设置有多个螺纹孔,夹板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栓穿孔,夹具与夹板通过穿过螺栓穿孔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的螺栓连接,第一孔的底壁构造成第一孔与第二孔之间的阶梯面,所述的阶梯面以及夹板的与夹具连接的端面分别构造成夹紧薄壁件两端面的两个夹紧面,第一孔的内侧壁构成对薄壁件外侧壁限位的限位面。通过对薄壁件的多面进行夹紧,能够有效提高夹紧稳定性,继而保证对薄壁件内孔加工时的稳定性,确保达到加工各项尺寸精度要求。作为优选,螺栓穿孔包括呈长条弧状的限位孔段和设置于限位孔段端部且呈圆孔状的解除限位孔段,所述的螺栓包括螺杆和螺帽,螺帽的直径大于限位孔段的宽度且小于解除限位孔段的直径,螺杆的外壁与限位孔段的内壁之间滑动配合。夹板上的螺栓穿孔的结构形式能够实现夹板的快速拆卸与安装,继而实现对零件的快速夹紧与取出。作为优选,夹板上均匀布置有三个螺栓穿孔,夹具上均匀布置有三个螺纹孔,三个螺栓穿孔中的三个解除限位孔段绕夹板的轴线均匀布置。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栓的螺帽内设有中心线位移螺栓轴线重合的呈六角形的凹槽。螺栓采用内六角螺栓,便于螺栓的拆卸与安装,实现薄壁零件的快速安装与拆卸。作为优选,第一孔的内侧壁上且靠近夹具的与夹板连接的端面处设有45°倒角,第一孔的内侧壁与底壁之间设有内凹的L形倒角。使得第一孔的内侧壁与薄壁齿轮零部件的外侧壁上的轮齿部更好的抵靠,有效减小或者避免孔壁对轮齿部的磨损。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对薄壁件夹具的结构设计,使得薄壁件能够被三面夹紧,有效提高薄壁件的被夹紧稳定性,提高加工稳定性,继而确保各项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2的侧视图。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中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视图。图7是图1中薄壁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夹具、2—夹板、101—第一孔、102—第二孔、103—第三孔、104—螺纹孔、105—阶梯面、106—45°倒角、107—L形倒角、201—螺栓穿孔、202—螺栓、203—限位孔段、204—解除限位孔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薄壁件内孔精加工装置,如图1-图7所示,包括夹具1,还包括与夹具1连接的夹板2,夹具1与夹板2均为中部设置通孔的圆环板状,夹具1中部的通孔为阶梯孔,夹板2中部的通孔为单个圆孔,所述的阶梯孔包括自与夹板2的连接端面向另一端面的依次布置的第一孔101、第二孔102以及第三孔103,第一孔101、第二孔102以及第三孔103的直径逐渐减小,夹板2中部的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孔101的直径且大于第二孔102的直径;夹具1的与夹板2的连接端面上绕轴线均匀设置有多个螺纹孔104,夹板2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104配合的螺栓穿孔201,夹具1与夹板2通过穿过螺栓穿孔201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04内的螺栓202连接,第一孔101的底壁构造成第一孔101与第二孔102之间的阶梯面105,所述的阶梯面105以及夹板2的与夹具1连接的端面分别构造成夹紧薄壁件两端面的两个夹紧面,第一孔101的内侧壁构成对薄壁件外侧壁限位的限位面。本实施例中需要被加工的为薄壁齿轮零部件,其加工难度相较于一般薄壁件更大,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夹紧能够很好的薄壁齿轮零部件进行稳定的夹紧,使得最终加工得到的齿轮精度达到GB/T10095-20016级,合格率99.0%,并且内外圆公差控制在0.03mm以内,圆度≤0.01mm,内孔与端面的垂直度一致性达到0.003mm,有效确保齿轮各项几何精度。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孔101的内侧壁上且靠近夹具1的与夹板2连接的端面处设有45°倒角106,第一孔101的内侧壁与底壁之间设有内凹的L形倒角107。通过将第一孔101内侧壁两端分别设置成45°倒角106与L形倒角107的形式,能够使得第一孔101的内侧壁与薄壁齿轮零部件的外侧壁上的轮齿部更好的抵靠,有效减小或者避免孔壁对轮齿部的磨损。操作过程中,将薄壁齿轮零部件置入夹具1的第一孔101内,且使得薄壁齿轮零部件的端面抵靠在第一孔101以第二孔102之间的阶梯面105上,即第一孔101的底面上,薄壁齿轮零部件的外侧面抵靠在第一孔101的内侧壁上,然后连接夹板2,使得夹板2通过螺栓202与夹具1固定并且使得夹板2的端面夹紧薄壁齿轮零部件的另一端面,从而实现对薄壁齿轮零部件的三面限位,能够有效增加薄壁齿轮零部件的夹紧稳定性,同时被夹紧部位是通过面与面之间的夹紧,受力面积大,即能够减小应力集中对薄壁齿轮零部件损伤,又能够进一步加强夹紧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螺栓穿孔201包括呈长条弧状的限位孔段203和设置于限位孔段203端部且呈圆孔状的解除限位孔段204,所述的螺栓202包括螺杆和螺帽,螺帽的直径大于限位孔段203的宽度且小于解除限位孔段204的直径,螺杆的外壁与限位孔段203的内壁之间滑动配合,其中,夹板2上均匀布置有三个螺栓穿孔201,夹具1上均匀布置有三个螺纹孔104,三个螺栓穿孔201中的三个解除限位孔段204绕夹板2的轴线均匀布置,螺栓202的螺帽内设有中心线位移螺栓202轴线重合的呈六角形的凹槽。螺栓202紧固过程中,可以先将夹板2与夹具1贴合再通过螺栓202紧固,也可以先将螺栓202连接在夹具1的螺栓202孔内,然后再安装夹板2,通过第二种方式能够减小螺栓202的丢失。第二种方式具体操作为先将螺栓202固定在螺纹孔104内,然后通过夹板2上的解除限位孔段204使得螺栓202穿过夹板2,最后再转动夹板2到合适位置,使得螺栓202紧固在夹板2上。其中限位孔段203为长条弧状,因而使得夹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件内孔精加工装置,包括夹具(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夹具(1)连接的夹板(2),夹具(1)与夹板(2)均为中部设置通孔的圆环板状,夹具(1)中部的通孔为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包括自与夹板(2)的连接端面向另一端面的依次布置的第一孔(101)、第二孔(102)以及第三孔(103),第一孔(101)、第二孔(102)以及第三孔(103)的直径逐渐减小,夹板(2)中部的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孔(101)的直径且大于第二孔(102)的直径;夹具(1)的与夹板(2)的连接端面上绕轴线均匀设置有多个螺纹孔(104),夹板(2)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104)配合的螺栓穿孔(201),夹具(1)与夹板(2)通过穿过螺栓穿孔(201)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04)内的螺栓(202)连接,第一孔(101)的底壁构造成第一孔(101)与第二孔(102)之间的阶梯面(105),所述的阶梯面(105)以及夹板(2)的与夹具(1)连接的端面分别构造成夹紧薄壁件两端面的两个夹紧面,第一孔(101)的内侧壁构成对薄壁件外侧壁限位的限位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件内孔精加工装置,包括夹具(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夹具(1)连接的夹板(2),夹具(1)与夹板(2)均为中部设置通孔的圆环板状,夹具(1)中部的通孔为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包括自与夹板(2)的连接端面向另一端面的依次布置的第一孔(101)、第二孔(102)以及第三孔(103),第一孔(101)、第二孔(102)以及第三孔(103)的直径逐渐减小,夹板(2)中部的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孔(101)的直径且大于第二孔(102)的直径;夹具(1)的与夹板(2)的连接端面上绕轴线均匀设置有多个螺纹孔(104),夹板(2)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104)配合的螺栓穿孔(201),夹具(1)与夹板(2)通过穿过螺栓穿孔(201)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04)内的螺栓(202)连接,第一孔(101)的底壁构造成第一孔(101)与第二孔(102)之间的阶梯面(105),所述的阶梯面(105)以及夹板(2)的与夹具(1)连接的端面分别构造成夹紧薄壁件两端面的两个夹紧面,第一孔(101)的内侧壁构成对薄壁件外侧壁限位的限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正池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新华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