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329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包括筒体、鸡肝粉进料口、辅料进料口、转轴、搅拌叶片及搅拌电机;筒体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倾斜向下的第一防卡锥;鸡肝粉进料口设置在筒体上部;辅料进料口设置在筒体上部;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筒体轴向中心线上;搅拌叶片设置在转轴上,搅拌叶片的正面用于搅拌,搅拌叶片的背面设置多个倾斜向上的第二防卡锥,第二防卡锥的尖部与第一防卡锥的尖部相对设置;搅拌电机设置在筒体上,并与转轴连接,搅拌电机驱使转轴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将鸡肝粉与辅料进行充分混合,且卡住后不需人工敲打混合装置的外壁,可以自动解决卡住问题,从而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鸡肝粉制作
,特别涉及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鸡肝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肝脏,鸡肝通常呈大小双叶,叶面有苦胆和筋络,鸡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而使鸡肝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传统工艺中通常将鸡肝制作成鸡肝粉以便于食用。制作鸡肝粉时,通常需将鸡肝清洗、降低水分、搅碎后成鸡肝颗粒、增加添加剂、熟化鸡肝颗粒、干燥鸡肝颗粒、冷却鸡肝颗粒、粉碎鸡肝颗粒至鸡肝粉末,然后再添加辅料于鸡肝粉末中,接着将鸡肝粉与辅料进行充分混合,以制作出符合标准的鸡肝粉。然而,传统的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混合不够均匀,且存在鸡肝粉末与搅拌机构的叶片卡住的情形,卡住后通常人工敲打混合装置的外壁,以解决卡住问题,然而,人工敲打效率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其能够有效将鸡肝粉与辅料进行充分混合,且卡住后不需人工敲打混合装置的外壁,可以自动解决卡住问题,从而提高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包括筒体、鸡肝粉进料口、辅料进料口、转轴、搅拌叶片及搅拌电机;筒体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倾斜向下的第一防卡锥;鸡肝粉进料口设置在筒体上部,鸡肝粉进料口用于输入鸡肝粉;辅料进料口设置在筒体上部,辅料进料口用于输入辅料;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筒体轴向中心线上;搅拌叶片设置在转轴上,搅拌叶片的正面用于搅拌,搅拌叶片的背面设置多个倾斜向上的第二防卡锥,第二防卡锥的尖部与第一防卡锥的尖部相对设置;搅拌电机设置在筒体上,并与转轴连接,搅拌电机驱使转轴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混合时,将鸡肝粉从鸡肝粉进料口输入至筒体内,同时将辅料从辅料进料口输入至筒体内,接着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驱使转轴正向转动,转轴转动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转动而将辅料与鸡肝粉进行充分混合,当长时间使用时,搅拌叶片与筒体内侧壁存在卡住的情形,此时,搅拌电机驱使转轴反向转动,转轴反向转动驱使第二防卡锥的尖部朝第一防卡锥的尖部运动,从而有效将卡住部分的粉末清除,防止卡住,清除后,搅拌电机再驱使转轴正向转动,进行搅拌工作。另外,由于筒体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倾斜向下的第一防卡锥,第一防卡锥倾斜向下,有效减少卡住的情形。因此,本技术能够有效将鸡肝粉与辅料进行充分混合,且卡住后不需人工敲打混合装置的外壁,可以自动解决卡住问题,从而提高效率。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第一防卡锥呈圆锥体形,圆锥体形的第一防卡锥底部设置在筒体内侧壁上;第二防卡锥呈圆锥体形,圆锥体形的第二防卡锥底部设置在搅拌叶片背面上。进一步,还包括控制按钮,控制按钮设置在筒体外侧壁上,控制按钮控制搅拌电机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进一步,搅拌电机为步进电机。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其中一搅拌叶片与转轴的连接示意图。标号说明筒体1第一防卡锥11鸡肝粉进料口2辅料进料口3转轴4搅拌叶片5第二防卡锥51搅拌电机6按钮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包括筒体1、鸡肝粉进料口2、辅料进料口3、转轴4、搅拌叶片5及搅拌电机6。筒体1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倾斜向下的第一防卡锥11,第一防卡锥11用于防止鸡肝粉末卡住,由于第一防卡锥11倾斜向下,使得在粉末搅拌过程中较为不易卡住。鸡肝粉进料口2设置在筒体1上部,鸡肝粉进料口2用于输入鸡肝粉,辅料进料口3设置在筒体1上部,辅料进料口3用于输入辅料,如可以通过鸡肝粉末辅料自动添加装置自动输入粉末。转轴4可转动设置在筒体1轴向中心线上;搅拌叶片5设置在转轴4上,搅拌叶片5的正面用于搅拌,搅拌叶片5的背面设置多个倾斜向上的第二防卡锥51,第二防卡锥51的尖部与第一防卡锥11的尖部相对设置,并且第二防卡锥51的尖部能够朝向第一防卡锥11的尖部运动,以使卡住的鸡肝粉末能够有效掉落,有效防止卡住情形。搅拌电机6设置在筒体1上,并与转轴4连接,搅拌电机6驱使转轴4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其中,搅拌电机6优选为步进电机。混合时,将鸡肝粉从鸡肝粉进料口2输入至筒体1内,同时将辅料从辅料进料口3输入至筒体1内,接着启动搅拌电机6,搅拌电机6驱使转轴4正向转动,转轴4转动带动搅拌叶片5转动,搅拌叶片5转动而将辅料与鸡肝粉进行充分混合,当长时间使用时,搅拌叶片5与筒体1内侧壁存在卡住的情形,此时,搅拌电机6驱使转轴4反向转动,转轴4反向转动驱使第二防卡锥51的尖部朝第一防卡锥11的尖部运动,从而有效将卡住部分的粉末清除,防止卡住,清除后,搅拌电机6再驱使转轴4正向转动,进行搅拌工作。另外,由于筒体1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倾斜向下的第一防卡锥11,第一防卡锥倾斜11向下,有效减少卡住的情形。因此,本技术能够有效将鸡肝粉与辅料进行充分混合,且卡住后不需人工敲打混合装置的外壁,可以自动解决卡住问题,从而提高效率。可选地,第一防卡锥11可以呈圆锥体形,圆锥体形的第一防卡锥11底部设置在筒体1内侧壁上,使得第一防卡锥11能够有效固定在筒体1内侧壁上。同时,第二防卡锥51也可以呈圆锥体形,圆锥体形的第二防卡锥51底部设置在搅拌叶片5背面上,使得第二防卡锥51底部能够有效固定在搅拌叶片5背面上。另外,第一防卡锥11的尖部及第二防卡锥51的尖部受力面积较小,能够有效将卡住的粉末清除。在一些示例中,该混合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按钮7,控制按钮7设置在筒体1外侧壁上,控制按钮7控制搅拌电机6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当需要将鸡肝粉与辅料进行充分混合时,控制按钮7控制搅拌电机6正向转动,搅拌电机6正向转动使得搅拌叶片5的正面驱使鸡肝粉与辅料进行充分混合,当鸡肝粉与筒体1内侧壁卡住时,控制按钮7控制搅拌电机6反向转动,搅拌电机6反向转动使得搅拌叶片5反面的第二防卡锥51尖部朝向第一防卡锥11的尖部运动,以使卡住的鸡肝粉末能够有效掉落,有效防止卡住情形。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鸡肝粉进料口、辅料进料口、转轴、搅拌叶片及搅拌电机;/n筒体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倾斜向下的第一防卡锥;/n鸡肝粉进料口设置在筒体上部,鸡肝粉进料口用于输入鸡肝粉;/n辅料进料口设置在筒体上部,辅料进料口用于输入辅料;/n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筒体轴向中心线上;/n搅拌叶片设置在转轴上,搅拌叶片的正面用于搅拌,搅拌叶片的背面设置多个倾斜向上的第二防卡锥,第二防卡锥的尖部与第一防卡锥的尖部相对设置;/n搅拌电机设置在筒体上,并与转轴连接,搅拌电机驱使转轴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鸡肝粉与辅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鸡肝粉进料口、辅料进料口、转轴、搅拌叶片及搅拌电机;
筒体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倾斜向下的第一防卡锥;
鸡肝粉进料口设置在筒体上部,鸡肝粉进料口用于输入鸡肝粉;
辅料进料口设置在筒体上部,辅料进料口用于输入辅料;
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筒体轴向中心线上;
搅拌叶片设置在转轴上,搅拌叶片的正面用于搅拌,搅拌叶片的背面设置多个倾斜向上的第二防卡锥,第二防卡锥的尖部与第一防卡锥的尖部相对设置;
搅拌电机设置在筒体上,并与转轴连接,搅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朝合吴巧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圣生物科技浦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