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24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循环槽,解决了传统的氧化塔的吸收液中的亚盐筑化后得到的硫酸溶液易与亚盐溶液反混,吸收、氧化相互影响,脱硫后的净烟气中氨逃逸较大,亚盐氧化率低的问题,采用各级梯度吸收喷淋,从源头杜绝了气溶胶的形成,实现超净排放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
本技术涉及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属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巨大,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超过了我国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年降水pH值小于5.6的区域约占国上面积的40%,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S02排放和酸雨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燃煤,冶金、化工等行业。氨法脱硫作为烟气脱硫的一种绿色工艺,是一种高效、低耗能的湿法脱硫方式,脱硫过程是气液相反应,反应速率快,吸收剂利用率高,脱硫效率高达99.6%以上。传统的氧化塔,在塔底部设置曝气装置,吸收液中的亚盐氧化后得到的硫酸铵溶液易与亚盐溶液反混,再通过循环送入洗涤吸收塔喷淋脱硫,吸收、氧化相互影响,脱硫后的净烟气中氨逃逸较大,同时亚盐氧化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因场地狭小无法布置脱硫装置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由槽体、洗涤液调质段、氧化段、吸收剂再生段以及隔板组成;所述洗涤液调质段设在槽体内的上方;所述氧化段设在槽体内的中间;所述吸收剂再生段设在槽体内的下方;所述隔板分别位于洗涤液调质段与氧化段之间以及氧化段和吸收剂再生段之间。较佳的,所述洗涤液调质段由洗涤液回流口、工艺水接口、洗涤循环泵接口以及洗涤循环泵构成;所述洗涤液回流口设在洗涤液调质段的左侧上方;所述工艺水接口设在洗涤液调质段的右侧上方;所述洗涤循环泵接口设在洗涤液调质段的右侧中间;所述洗涤循环泵接口与洗涤循环泵相连。较佳的,所述氧化段由第一吸收液回流口、氧化空气接口以及第一吸收泵接口以及第一吸收泵构成;所述第一吸收液回流口设在氧化段的左侧上方;所述第一吸收泵接口设在氧化段的右侧中间;所述第一吸收泵接口与第一吸收泵相连;所述氧化空气接口设在氧化段的左侧下方。较佳的,所述吸收剂再生段由第二吸收液回流口、加氨接口以及第二吸收泵接口以及第二吸收泵构成;所述第二吸收液回流口设在吸收剂再生段的左侧上方;所述第二吸收泵接口设在吸收剂再生段的右侧中间;所述第二吸收泵接口与第二吸收泵相连;所述加氨接口设在吸收剂再生段的右侧下方。较佳的,所述洗涤液调质段右侧下方设有第一阀门接口和氧化段右侧上方设有上阀门接口;所述氧化段右侧下方设有下阀门接口和吸收剂再生段右侧上方设有第二阀门接口;所述第一阀门接口与上阀门接口之间有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门接口与下阀门接口之间有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较佳的,所述隔板材质为碳钢衬鳞片或不锈钢、双相钢,厚度为2-50mm,坡度为0~15°。本技术的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采用隔板把洗涤液调质段、氧化段以及吸收剂再生段进行隔离分开,保证了洗涤液、吸收液、氧化液的浓度等指标在最佳操作控制范围内。工作原理如下:洗涤循环泵从多功能循环槽洗涤液调质段抽取洗涤液,打到脱硫塔洗涤净化段洗涤烟气后,在净化段集液器汇集,然后回流至洗涤液调质段,形成第一梯度循环。由于洗涤液循环需要一定时间和置换,这时可通过洗涤液调质段与氧化段的联通管道,同时开启阀门,使洗涤液往氧化段补液,同时通过工艺补水口往洗涤液调质段补充新鲜工艺水,确保烟气洗涤效果。吸收泵从多功能循环槽氧化段抽取吸收液,打到脱硫塔吸收段,吸收烟气中的SO2、逃逸氨后,在吸收二段集液器汇集,回流至氧化段,形成第二梯度循环。氧化空气经管道由入口强制鼓入氧化段底部空气管网,氧化溶液中的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吸收泵从多功能循环槽再生段抽取吸收液,打到脱硫塔吸收一段,吸收烟气中的SO2等残余的酸性气体后,在吸收一段集液器汇集,回流至再生段,形成第三梯度循环。液氨或氨水通过管线经加氨口补充到再生段。多功能循环槽吸收剂再生段内的亚硫酸铵经循环泵打到脱硫塔吸收一段,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在集液器汇合,经回流管返回至吸收剂再生段,与加入的氨水/液氨反应生成吸收剂亚硫酸铵。部分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经泵打到多功能循环槽氧化段,被强制鼓入的空气氧化成硫酸铵、硫酸氢铵。氧化好的硫酸铵、硫酸氢铵经泵打到脱硫塔吸收二段,吸收烟气中逃逸的氨气,避免氨逃逸。较佳的,所述的多功能循环槽,氧化段与吸收剂再生段由隔板隔开,经管道联通。氧化段里低pH值溶液经联通管道流入再生段,调节再生段pH及氧化率,避免氨逃逸。较佳的,所述多功能循环槽,洗涤液调质段、氧化段、吸收剂再生段均设置了回流口,经泵打到脱硫塔的洗涤净化段、吸收二段、吸收一段,分别形成三个独立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解决了传统的氧化塔的吸收液中的亚盐筑化后得到的硫酸溶液易与亚盐溶液反混,吸收、氧化相互影响,脱硫后的净烟气中氨逃逸较大,亚盐氧化率低的问题,采用各级梯度吸收喷淋,从源头杜绝了气溶胶的形成,实现超净排放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结构示意图。其中:1、槽体;11、第一管道;12、第一阀门;13、第二管道;14、第二阀门;2、洗涤液调质段;21、洗涤液回流口;22、工艺水接口;23、洗涤循环泵接口;24、洗涤循环泵;25、第一阀门接口;3、氧化段;31、第一吸收液回流口;32、氧化空气接口;33、第一吸收泵接口;34、第一吸收泵;35、上阀门接口;36、下阀门接口;37、空气管网;4、吸收剂再生段;41、第二吸收液回流口;42、加氨接口;43、第二吸收泵接口;44、第二吸收泵;45、第二阀门接口;5、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包括槽体1、洗涤液调质段2、氧化段3、吸收剂再生段4以及隔板5;所述洗涤液调质段2设在槽体1内的上方;所述氧化段3设在槽体1内的中间;所述吸收剂再生段4设在槽体1内的下方;所述隔板5有2个,分别位于洗涤液调质段2与氧化段3之间以及氧化段3和吸收剂再生段4之间。较佳的,所述洗涤液调质段2包括洗涤液回流口21、工艺水接口22、洗涤循环泵接口23以及洗涤循环泵24;所述洗涤液回流口21设在洗涤液调质段2的左侧上方;所述工艺水接口22设在洗涤液调质段2的右侧上方;所述洗涤循环泵接口23设在洗涤液调质段2的右侧中间;所述洗涤循环泵接口23与洗涤循环泵24管路相连。较佳的,所述氧化段3包括第一吸收液回流口31、氧化空气接口32、第一吸收泵接口33,以及第一吸收泵34;所述第一吸收液回流口34设在氧化段3的左侧上方;所述第一吸收泵接口33设在氧化段3的右侧中间;所述第一吸收环泵接口33与第一吸收泵34相连;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包括槽体(1)、洗涤液调质段(2)、氧化段(3)、吸收剂再生段(4)以及隔板(5);所述洗涤液调质段(2)设在槽体(1)内的上方;所述氧化段(3)设在槽体(1)内的中间;所述吸收剂再生段(4)设在槽体(1)内的下方;所述隔板(5)分别位于洗涤液调质段(2)与氧化段(3)之间以及氧化段(3)和吸收剂再生段(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包括槽体(1)、洗涤液调质段(2)、氧化段(3)、吸收剂再生段(4)以及隔板(5);所述洗涤液调质段(2)设在槽体(1)内的上方;所述氧化段(3)设在槽体(1)内的中间;所述吸收剂再生段(4)设在槽体(1)内的下方;所述隔板(5)分别位于洗涤液调质段(2)与氧化段(3)之间以及氧化段(3)和吸收剂再生段(4)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液调质段(2)由洗涤液回流口(21)、工艺水接口(22)、洗涤循环泵接口(23)以及洗涤循环泵(24)构成;所述洗涤液回流口(21)设在洗涤液调质段(2)的左侧上方;所述工艺水接口(22)设在洗涤液调质段(2)的右侧上方;所述洗涤循环泵接口(23)设在洗涤液调质段(2)的右侧中间;所述洗涤循环泵接口(23)与洗涤循环泵(24)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法脱硫超净排放工艺多功能循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段(3)由第一吸收液回流口(31)、氧化空气接口(32)以及第一吸收泵接口(33)、第一吸收泵(34)以及空气管网(37)构成;所述第一吸收液回流口(31)设在氧化段(3)的左侧上方;所述第一吸收泵接口(33)设在氧化段(3)的右侧中间;所述第一吸收泵接口(33)与第一吸收泵(34)相连;所述氧化空气接口(32)设在氧化段(3)的左侧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平曾辉韩奇勋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