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屋脊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248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高效屋脊除雾器,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除雾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固定连接,所述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之间形成折流上升通道,折流上升通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竖直通道、第一倾斜通道、第二竖直通道、第二倾斜通道、第三竖直通道、第三倾斜通道以及第四竖直通道;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倾斜阻挡单元,所述第三竖直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倾斜阻挡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次折流的折流上升通道以及阻挡单元,大大的提高了除尘除雾效果,并且阻挡单元采用倾斜式的安装结构,在有效的空间内,大大的提高了阻挡单元有效的阻挡面积,使得结构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屋脊除雾器
本技术涉及屋脊除雾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屋脊除雾器。
技术介绍
在湿法脱硫中,烟气通过喷淋洗涤后会产生液滴,但为了设备能够安全运行,所以得去除雾滴,屋脊除雾器就是一种实现这个功能的设备,屋脊除雾器一般位于塔顶,并采用一体化设计,烟气穿过除雾器后向上进入净烟气烟道,为了保证屋脊除雾器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时的对其进行清洗。屋脊式除雾器主要采用烟气中的雾滴、粉尘与折流板相碰撞分离的原理来实现雾滴与粉尘的过滤,现有的屋脊式除雾器结构形式单一,其除尘除雾效率有待提高,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效屋脊除雾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屋脊除雾器,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除雾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固定连接,所述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之间形成折流上升通道,折流上升通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竖直通道、第一倾斜通道、第二竖直通道、第二倾斜通道、第三竖直通道、第三倾斜通道以及第四竖直通道;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倾斜阻挡单元,第一倾斜阻挡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第一倾斜阻挡单元与第一倾斜通道之间的夹角为80-90°;所述第三竖直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倾斜阻挡单元,第二倾斜阻挡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第二倾斜阻挡单元与第二倾斜通道之间的夹角为80-90°。进一步,所述第一倾斜阻挡单元包括第一阻挡网,第二倾斜阻挡单元包括第二阻挡网,第一阻挡网与第二阻挡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折流板上。进一步,所述第一阻挡网与第二阻挡网均为不锈钢丝网。进一步,所述第一阻挡网与第二阻挡网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条与第二安装条,所述折流板上分别配合第一安装条与第二安装条设置有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进一步,所述第一阻挡网与第二阻挡网的端部分别嵌设在第一安装条与第二安装条中。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多次折流的折流上升通道以及阻挡单元,大大的提高了除尘除雾效果,并且阻挡单元采用倾斜式的安装结构,在有效的空间内,大大的提高了阻挡单元有效的阻挡面积,使得结构更加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折流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高效屋脊除雾器,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1,除雾单元1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2,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2固定连接。除雾单元1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折流板11,折流板11的端部通过胶粘等方式与端板2进行固定连接,折流板11之间形成折流上升通道,折流上升通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竖直通道12、第一倾斜通道13、第二竖直通道14、第二倾斜通道15、第三竖直通道16、第三倾斜通道17以及第四竖直通道18,烟气在经过的时候,通过多次的碰撞完成雾滴与粉尘的分离。第二竖直通道14内设置有第一倾斜阻挡单元3,第一倾斜阻挡单元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第一倾斜阻挡单元3与第一倾斜通道13之间的夹角为80-90°;第三竖直通道16内设置有第二倾斜阻挡单元4,第二倾斜阻挡单元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第二倾斜阻挡单元4与第二倾斜通道15之间的夹角为80-90°,由于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为了达到较好的除尘除雾效果,折流上升通道的截面较小,为了使得第一倾斜阻挡单元3与第二倾斜阻挡单元4的有效阻挡面积更大,所以将其设置成倾斜式的结构。第一倾斜阻挡单元3包括第一阻挡网301,第二倾斜阻挡单元4包括第二阻挡网401,第一阻挡网301与第二阻挡网40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折流板11上。第一阻挡网301与第二阻挡网401均为不锈钢丝网,其目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应用。第一阻挡网301与第二阻挡网40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条302与第二安装条402,折流板11上分别配合第一安装条302与第二安装条402设置有第一插槽111与第二插槽112,第一阻挡网301与第二阻挡网401的端部分别嵌设在第一安装条302与第二安装条402中,当第一安装条302与第二安装条402插入第一插槽111与第二插槽112中之后,可以采用胶水粘结的方式完成辅助固定,避免在后续的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出现脱出的情况,保证其长时间稳定的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烟气首先自下而上的进入到折流上升通道内,并依次通过第一竖直通道12、第一倾斜通道13、第二竖直通道14、第二倾斜通道15、第三竖直通道16、第三倾斜通道17以及第四竖直通道18,在烟气通过的过程中,较轻的空气直接穿过各个通道从上方排出,较重的雾滴与粉尘在惯性的作用下与折流板11进行碰撞并凝结为液滴,回流至吸收塔内,此外,一部分雾滴与粉尘直接撞到第一阻挡网301与第二阻挡网401上,直接被阻挡拦下,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大大的提高了除尘除雾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屋脊除雾器,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除雾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之间形成折流上升通道,折流上升通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竖直通道、第一倾斜通道、第二竖直通道、第二倾斜通道、第三竖直通道、第三倾斜通道以及第四竖直通道;/n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倾斜阻挡单元,第一倾斜阻挡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第一倾斜阻挡单元与第一倾斜通道之间的夹角为80-90°;/n所述第三竖直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倾斜阻挡单元,第二倾斜阻挡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第二倾斜阻挡单元与第二倾斜通道之间的夹角为80-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屋脊除雾器,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除雾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之间形成折流上升通道,折流上升通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竖直通道、第一倾斜通道、第二竖直通道、第二倾斜通道、第三竖直通道、第三倾斜通道以及第四竖直通道;
所述第二竖直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倾斜阻挡单元,第一倾斜阻挡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第一倾斜阻挡单元与第一倾斜通道之间的夹角为80-90°;
所述第三竖直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倾斜阻挡单元,第二倾斜阻挡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60°,第二倾斜阻挡单元与第二倾斜通道之间的夹角为80-9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林林王宾宾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众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