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脊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324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屋脊除雾装置,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除雾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固定连接,所述除雾单元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除雾单元与第二除雾单元,第一除雾单元与第二除雾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三除雾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三组除雾单元,能够对烟气实现细致的除尘、除雾效果,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大大的增强了单位体积的设备的除雾除尘效果,缩小了设备的占用空间,不仅利于安装与后期的维护,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脊除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屋脊除雾器
,尤其涉及一种屋脊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屋脊除雾器是一种常见的除雾装置,其广泛应用于分离塔中气体夹带的液滴,可有效去除雾滴,防止其排放至大气,现有的屋脊除雾器主要包括两个呈倒置的V字形布置的除雾单元,每个除雾单元均由若干个并列设置的折流板组成,相邻的折流板之间构成可供气体穿过的折流通道,在烟气通过折流通道的时候,较轻的空气直接穿过通道排出,较重的雾滴与粉尘在惯性的作用下与折流板的表面进行碰撞,凝结为液滴,并且沿着折流板的表面汇集后回流至吸收塔内,实现除雾除尘的目的,现有的折流板的结构较为单元,在烟气通过后,往往会具有一定的残留,所以实际使用的时候,会通过增加折流板的层数来改善处理效果,但是这种不仅增加了整个设备的尺寸,不利于安装与维护,而且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屋脊除雾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屋脊除雾装置,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除雾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固定连接,所述除雾单元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除雾单元与第二除雾单元,第一除雾单元与第二除雾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三除雾单元;所述第一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一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一折流通道;所述第二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二折流板,第二折流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折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折流通道;所述第三除雾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层阻挡网,阻挡网包括平部以及分别延伸至第一折流通道与第二折流通道中的凸起部,凸起部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竖部以及用于连接竖部的弧部;所述平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条,连接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折流板的顶端以及第二折流板的底端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阻挡网为不锈钢丝网。进一步,所述平部、竖部、弧部均由一张不锈钢丝网经过弯折后形成。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一折流通道以及第二折流通道内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凸起部。进一步,所述平部嵌入至连接条内。进一步,所述第一折流通道与第二折流通道均包括弧形段以及设置在弧形段上下两侧的竖直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三组除雾单元,能够对烟气实现细致的除尘、除雾效果,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大大的增强了单位体积的设备的除雾除尘效果,缩小了设备的占用空间,不仅利于安装与后期的维护,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屋脊除雾装置,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1,除雾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2,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2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除雾单元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除雾单元11与第二除雾单元12,第一除雾单元11与第二除雾单元12之间设置有第三除雾单元13;第一除雾单元11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一折流板111,第一折流板111之间形成第一折流通道112;第二除雾单元12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二折流板121,第二折流板121之间形成与第一折流通道112相连通的第二折流通道122;第三除雾单元1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层阻挡网,阻挡网包括平部131以及分别延伸至第一折流通道112与第二折流通道122中的凸起部,凸起部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竖部132以及用于连接竖部132的弧部133;平部131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条134,连接条13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折流板111的顶端以及第二折流板121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条134可以采用胶粘、螺钉连接或者卡接等常见的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一折流板111以及第二折流板121的连接。阻挡网为不锈钢丝网,使用使用寿命长,其目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平部131、竖部132、弧部133均由一张不锈钢丝网经过弯折后形成,即阻挡网为一体式结构,强度高,易于制作。每个第一折流通道112以及第二折流通道122内均设置有多个凸起部,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折流通道112与第二折流通道122内的凸起部数量为3个,并且第一折流通道112与第二折流通道122内的凸起部对齐设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折流通道112与第二折流通道122内的凸起部可以交错设置。平部131嵌入至连接条134内,具体的,连接条134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在其注塑形成的过程中,直接将平部131预埋在连接条134的成型材料中,形成嵌入式的稳定结构。第一折流通道112与第二折流通道122均包括弧形段以及设置在弧形段上下两侧的竖直段。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烟气首先自下而上的进入到第一折流通道112中,在烟气上升的过程中,较轻的空气直接穿过第一折流通道112并继续向上升,烟气中较重的雾滴与粉尘在惯性的作用下与第一折流板111进行碰撞,凝结为液滴,回流至吸收塔内,之后烟气通过阻挡网,在阻挡网的位置,剩余的雾滴与粉尘实现与阻挡网的碰撞,继续过滤掉一部分雾滴与粉尘,阻挡网上的凸起部能够增加碰撞效果,提高分离效果,最后,烟气通过第二折流通道122,将残留的雾滴与粉尘分离掉,处理后的气体排出。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脊除雾装置,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除雾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单元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除雾单元与第二除雾单元,第一除雾单元与第二除雾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三除雾单元;/n所述第一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一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一折流通道;/n所述第二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二折流板,第二折流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折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折流通道;/n所述第三除雾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层阻挡网,阻挡网包括平部以及分别延伸至第一折流通道与第二折流通道中的凸起部,凸起部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竖部以及用于连接竖部的弧部;/n所述平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条,连接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折流板的顶端以及第二折流板的底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脊除雾装置,包括呈倒置的V形布置的两个除雾单元,除雾单元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位于内侧的两个端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单元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除雾单元与第二除雾单元,第一除雾单元与第二除雾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三除雾单元;
所述第一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一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之间形成第一折流通道;
所述第二除雾单元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第二折流板,第二折流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折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折流通道;
所述第三除雾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层阻挡网,阻挡网包括平部以及分别延伸至第一折流通道与第二折流通道中的凸起部,凸起部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竖部以及用于连接竖部的弧部;
所述平部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连接条,连接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林林王宾宾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众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