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烧水容器。现有普通家用烧水容器,多在容器外部加热,通过底部和侧壁将热传给容器内装的水,相当多的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且传热表面积小,传热效率低;热的利用率低,烧水速度慢。既浪费能源,又浪费时间。本技术的目的是对现有烧水容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使热从容器内部传递,以减少散失到周围环境的热,并增大传热表面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快速的烧水壶。这种烧水壶具有壶底、壶壁、壶口、壶盖和壶把,其特征是在壶底和壶壁的上部,分别对应开导火孔,与穿过壶腔的相同口径导火传热管之上下端口分别连接,使由壶底、壶壁和导火传热管管壁一起形成不漏水的壶腔。所述导火传热管一般采用圆筒形或椭圆筒形的直管或弯管,也可采用喇叭筒形;可采用单管,也可采用多管;导火传热管的内径以使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能畅通穿过为宜,一般直径不小于10mm;导火传热管与壶底和壶壁上导火孔的连接方式可采用铆接或焊接。本技术烧水壶,由于在壶腔内设置了导火传热管,使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通过导火传热管从内部加热壶中的水,大大减少了热量向周围环境的散失,同时增大了传热表面积,改善了热源分布和水的热对流状况,提高了传热效率和热的利用率,从而不仅能节省燃料,而且加快了水的沸腾,节省了烧开水的时间。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多管式烧水壶实施方式示意图。附图2是采用四个椭圆筒形导火传热管时,在壶壁(上图)和壶底(下图)上开孔位置示意图。实施例1是一种四管式铝制烧水壶。结合附图1和附图2来说明。本实施例中壶底1为直径230mm的圆面,在距圆心70mm的同心圆上,均匀分布地开四个长径60mm、短径10mm的椭圆形导火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水壶,具有壶底、壶壁、壶口、壶盖和壶把,其特征是在壶底和壶壁上部分别对应开导火孔,与穿过壶腔的相应口径导火传热管之上下端口分别连接,使由壶底、壶壁和导火传热管的管壁一起形成不漏水的壶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水壶,具有壶底、壶壁、壶口、壶盖和壶把,其特征是在壶底和壶壁上部分别对应开导火孔,与穿过壶腔的相应口径导火传热管之上下端口分别连接,使由壶底、壶壁和导火传热管的管壁一起形成不漏水的壶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烧水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平,李欣增,
申请(专利权)人:唐志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