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300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包括手持部和夹持部;手持部为V形结构,近端一体连接远端分离;夹持部数量为两个,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二者合围形成对管口环形夹持;每个夹持部均设有两个消毒段,分别为第一消毒段和第二消毒段,第二消毒段近端与手持部近端可拆卸连接;第一消毒段近端与第二消毒段远端可拆卸连接;第一消毒段与深静脉导管口接触的内侧表面均设有毛刷结构,两个第一消毒段内侧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第二消毒段与深静脉导管口接触的内侧表面设有吸水层,两个第二消毒段内侧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长期留置的深静脉导管口消毒更彻底,避免在管口形成血痂等污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镊子,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深静脉导管管口消毒的镊子,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深静脉导管又称为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简写为CVC),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它有单腔、双腔、三腔和四腔四个型号。深静脉导管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例如,规律性血液透析病人每周进行3~4次血液透析,对于部分血管弹性差不能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来说,导管成为其生存的唯一生命线,由于临时静脉导管通畅性、固定性比较差,使用寿命短,发生感染率较高,故对于规律性透析病人临床上均使用半永久性双腔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临床上,常用的透析导管为带涤纶套的双腔深静脉导管,导管口为与血液管路相连接,外部均带有螺纹凹槽,使用完毕后导管口会有血迹残留,进行消毒擦拭后采用一次性塑料螺帽或肝素帽进行螺旋拧紧防止空气进入。深静脉导管的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感染后的结果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消毒方式大致分为:碘伏棉签绕管口外螺纹擦拭、酒精棉片擦拭、镊子夹取棉球擦拭等几种方式。由于棉签结构的原因,螺纹间隙很难彻底擦拭到,管口螺纹中留存残留血迹,长此以往易形成血痂污垢,易引起深静脉导管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现有技术中,使用碘伏棉签对深静脉导管口进行消毒的操作如图1所示,深静脉导管口长期使用后的血痂残留如图2所示。如何对长期留置的深静脉导管口进行更彻底的消毒,避免形成血痂等污垢,仍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包括手持部和夹持部;所述手持部为V形结构,近端一体连接远端分离;所述夹持部数量为两个,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二者合围形成对所述深静脉导管口环形夹持;所述每个夹持部均设有两个消毒段,分别为第一消毒段和第二消毒段,所述第二消毒段近端与所述手持部远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消毒段近端与所述第二消毒段远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消毒段与所述深静脉导管口接触的内侧表面均设有毛刷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消毒段内侧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所述第二消毒段与所述深静脉导管口接触的内侧表面设有吸水层,两个所述第二消毒段内侧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二消毒段近端与所述手持部远端的可拆卸连接为榫接。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消毒段近端与所述第二消毒段远端的可拆卸连接为榫接。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消毒段内部设有消毒液腔,所述毛刷结构设置于所述消毒液腔内侧壁的外部,所述消毒液腔内侧壁均匀排布有液体流出口。其中较优地,所述毛刷结构的排布方式为螺旋形。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二消毒段内部设有消毒液腔,所述吸水层设置于所述消毒液腔内侧壁的外部,所述消毒液腔内侧壁均匀排布有液体流出口。其中较优地,所述消毒液腔内侧壁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液体流出口为一字形裂痕。其中较优地,所述吸水层表面设有螺旋形纹理。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二消毒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消毒段。本技术的夹持部设有两个消毒段,第一消毒段与导管口接触的表面为毛刷结构,其内部设有消毒液腔,在使用时通过对管口进行挤压消毒液由液体流出口流出湿润毛刷对管口进行初次消毒,由于第一消毒段合围后是环形结构,可与管口形状及螺纹结构匹配,对螺纹槽内镶嵌的残留血液进行清洗,毛刷结构呈螺旋状排列,清洗效果更佳。初次消毒后,通过可拆卸结构拆下第一消毒段,使用第二消毒段进行二次消毒。第二消毒段与管口接触表面设有吸水层,第二消毒段内部设有消毒液腔,通过对管口的挤压,消毒液由液体流出口流出湿润吸水层后对管口进行二次擦拭,吸水层具有一定压缩性,可采用海绵结构,合围后呈环形,对管口进行挤压环抱消毒,二次消毒后可彻底清除深静脉导管口外部及螺纹槽内的血迹,消毒后可将第二消毒段通过可拆卸结构拆下,剩余手持部可作为普通镊子使用。本技术在吸水层表面设有螺旋形纹理,对管口螺纹部清洁消毒更彻底。本技术可实现对深静脉导管管口彻底消毒的功效,并且功能多样化、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存放于换药包中进行导管口换药时使用,制作成本低、便于临床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碘伏棉签对深静脉导管口进行消毒的操作示意图;图2为深静脉导管口长期使用后血痂残留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毛刷排布示意图;图5为吸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消毒段环抱管口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消毒段环抱管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实施例作为解释和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的“近端”为靠近操作者一端,“远端”为远离操作者靠近患者的一端。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包括手持部1和夹持部2;手持部1为近似V形结构,近端一体连接,远端分离形成弹性间隙,可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开合。夹持部2数量为连个,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二者合围形成对深静脉导管口的环抱夹持;夹持部2设有两个消毒段,分别为第一消毒段21和第二消毒段22。第二消毒段22近端与手持部1远端可拆卸连接。第一消毒段21近端与第二消毒段22远端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中,可拆卸连接采用榫接结构。该榫接结构是由L形榫舌和L形榫槽配合实现的,具体结构为:手持部1远端设有L形榫舌11,第二消毒段22近端设有与L形榫舌11匹配的L形榫槽221,L形榫舌11和L形榫槽221互相榫接。在本技术中,为了保证第二消毒段22和手持部1之间在使用时不脱出,榫舌和榫槽的滑出和滑入方向垂直于镊子的开合方向设置。第二消毒段22远端还设有榫舌222,第一消毒段21近端设有与榫舌222匹配的榫槽211,榫舌和榫槽滑出和滑入方向垂直于镊子的开合方向设置。榫接结构制备简单,便于使用后拆卸,且在使用时不松动。如图1及图2所示,两个第一消毒段21与深静脉导管管口接触的表面为内侧表面,内侧表面均设有毛刷212,毛刷212排布方式见图4所示,为螺旋形。两个第一消毒段21内侧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结构,可环抱管口进行消毒;两个第二消毒段22与管口接触的表面为内侧表面,内侧表面设有吸水层223,吸水层223可以采用海绵结构,两个第二消毒段22内侧吸水层223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结构。其中,“内侧”为与待消毒管口接触的一侧。为了便于消毒,第一消毒段21内部还设有消毒液腔213,内置消毒液,消毒液可以为碘伏,毛刷212设置于消毒液腔213内侧壁的外部,消毒液腔213内侧壁还均匀排布有液体流出口214。为了使消毒液在挤压状态下可以由液体流出口214流出,消毒液腔内侧壁由弹性材质制成,例如硅胶或橡胶,液体流出口214为一字形裂痕,在无挤压状态下闭合,受挤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和夹持部;/n所述手持部为V形结构,近端一体连接远端分离;/n所述夹持部数量为两个,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二者合围形成对所述深静脉导管口环形夹持;所述每个夹持部均设有两个消毒段,分别为第一消毒段和第二消毒段,所述第二消毒段近端与所述手持部远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消毒段近端与所述第二消毒段远端可拆卸连接;/n所述第一消毒段与所述深静脉导管口接触的内侧表面均设有毛刷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消毒段内侧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所述第二消毒段与所述深静脉导管口接触的内侧表面设有吸水层,两个所述第二消毒段内侧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和夹持部;
所述手持部为V形结构,近端一体连接远端分离;
所述夹持部数量为两个,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二者合围形成对所述深静脉导管口环形夹持;所述每个夹持部均设有两个消毒段,分别为第一消毒段和第二消毒段,所述第二消毒段近端与所述手持部远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消毒段近端与所述第二消毒段远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消毒段与所述深静脉导管口接触的内侧表面均设有毛刷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消毒段内侧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所述第二消毒段与所述深静脉导管口接触的内侧表面设有吸水层,两个所述第二消毒段内侧相对设置,合围后呈环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消毒段近端与所述手持部远端的可拆卸连接为榫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毒段近端与所述第二消毒段远端的可拆卸连接为榫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深静脉导管口消毒镊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修明君马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