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2916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6
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属于雷达信号处理与低空多径环境下的雷达目标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M/N检测器在多径环境下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而导致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从M/N检测器的检测参数出发,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实验,给出了一个适用于多径环境下M/N检测器的参数选择的经验公式。从蒙特卡洛仿真实验的结果来看,使用该公式能有效提高M/N检测器在多径环境下的检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信号处理与低空多径环境下的雷达目标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雷达在低空环境中对目标进行探测时,由于掠射角较低,电波传播过程中的遮挡物较多等原因,多径效应将会十分严重。不同路径的目标回波信号在雷达接收机处相干叠加,使接收机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幅度时而衰减,时而增强,出现剧烈起伏,进而会影响雷达检测的稳定性。在某些极端情形下,目标反射的直达波和多径回波甚至会直接抵消,这为目标检测带来了困难。传统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单脉冲检测和多脉冲检测。相比之下,多脉冲检测方法由于利用了多个回波脉冲进行联合检测,在一般情况下均有着优于单脉冲检测器的检测性能。M/N检测器作为一种经典的多脉冲检测器,相比于单脉冲检测器,它能够有效提高目标在多径环境下的检测概率。然而,M/N检测器的检测性能却受到检测参数的严重制约,同时,由于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M/N检测器的检测性能也会进一步损失。因此,如何选择其检测参数,使M/N检测器在多径环境下也能发挥出最佳检测性能,对于M/N检测器在多径环境下的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M/N检测器在多径环境下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而导致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通过雷达接收机获取目标的回波信号并进行脉冲压缩得到目标的一维距离像序列;步骤二:采用M/N检测器进行目标检测,首先确定检测参数N,并采用CFAR检测法对步骤一中的N个回波{si(t)},i=1,2,…,N分别进行一级检验,并使用累加器记录检验结果为H1的次数k,H0的次数K,H1为含有信号分量和热噪声与杂波分量的回波信号,H0为仅含有热噪声与杂波分量的回波信号。步骤三:由步骤二中的N值确定M/N检测器中另一个检测参数M值;步骤四:比较步骤二中k和步骤三中M的大小,若k大于M,输出检测结果为H1,若k小于M,输出检测结果为H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通过雷达接收机获取目标的回波信号并进行脉冲压缩得到目标的一维距离像序列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一:采用线性调频(LFM)信号对目标进行探测,发射的LFM信号写作:步骤一二:利用匹配滤波方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则匹配滤波器的形式为:经过匹配滤波后的滤波输出为:so(t)≈Tsinc(B(t-t0))(4)s0(t)即为脉压后得到的一维距离像,后续的操作将在此信号上进行;j为虚数单位,j的平方为-1;π为圆周率,约为3.14;T为信号的持续时间;t为时间,单位为s;f为频率,单位为Hz;t0表示目标的时延;k为信号的调频斜率,定义为k=B/T,其中的B为信号带宽;rect()是一个矩形函数,具体定义为sinc()函数为一个抽样函数,定义为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所用的雷达接收机为连续波雷达或脉冲体制雷达。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采用CFAR检测法对步骤一中的N个回波{si(t)},i=1,2,…,N分别进行一级检验的具体操作如下:步骤二一:判断雷达某个分辨单元的观测值经过功率检波后为x,则在不同的条件下,x可表示为:其中,s是信号分量,n是热噪声与杂波分量;步骤二二:选择CFAR检测器,根据局部估计得到背景杂波的功率水平估计Z;步骤二三:通过步骤二二中背景杂波的功率水平进行估计Z和标称因子T计算检测门限S:S=TZ(6)步骤二四:将待检测单元的功率D与步骤二三得到的门限S进行比较,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步骤二五:对步骤二四中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记录一级检验结果为H1的数目k,H0的数目K;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选择的CFAR检测器为CA-CFAR检测器,则背景杂波的功率水平估计Z为:Z=X+Y(7)X和Y分别是前沿和后沿滑窗对杂波强度的局部估计;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选择的CFAR检测器为GO-CFAR检测器,则背景杂波的功率水平估计Z为:Z=max(X,Y)(8)X和Y分别是前沿和后沿滑窗对杂波强度的局部估计;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选择的CFAR检测器为SO-CFAR检测器,则背景杂波的功率水平估计Z为:Z=min(X,Y)(9)X和Y分别是前沿和后沿滑窗对杂波强度的局部估计;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由步骤二中的N值确定M/N检测器中另一个检测参数M值的具体操作如下:步骤三一:利用经验公式对M/N检测器中,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进行计算:N表示脉冲个数,与M/N检测器中对应的N含义相同;Ps,D表示单次单脉冲检测的检测概率;Ps,FA表示单次单脉冲检测的虚警概率;步骤三二:选择合适的N和M,保证在虚警率PFA一定的时候,为了获得最大的检测概率PD,即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Ps,D和Ps,FA分别为一级检验时的单次检验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在式(5)中的x的概率密度函数一定时,它们分别表示为f(x|H1)和f(x|H0)分别表示在H1假设和H0假设下的回波幅度的概率密度;当杂波功率密度f(x|H0)比较复杂时,式(12)和式(13)的优化问题很难求解。但是,通过数值仿真的方式,得到其可行解;步骤三三:判定多径反射系数为0-1,在仅考虑二阶及一下多径回波的前提下,仿真了在自由空间和多径环境中,要达到相同的检测概率时所需要的最小信噪比,根据仿真结果得出,在N值一定的条件下,随着M的增加,检测性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于此,给出多径环境下的参数选择经验公式为:其中,N+表示正整数集。根据式(16)即可得到使M/N检测器检测性能最大化的参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M/N检测器在多径环境下进行目标检测时,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M/N检测器检测参数的选择方法,对传统的M/N检测器进行了改进,提高其在多径环境下的检测性能;雷达在低空多径环境中进行目标检测,往往会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多径效应使得不同路径的目标回波在接收机处相干叠加,导致接收机接收到的回波的幅度距离起伏,进而影响了目标检测,使雷达的目标检测性能不稳定。传统的单脉冲检测由于仅利用了一个脉冲进行检测,其检测性能受到了严重影响,M/N检测器能利用多个脉冲进行联合检测,但由于多径效应的存在,其检测性能也有不可避免的损失。另一方面,传统的M/N检测器并没有给出一套合理的参数选择方法,大多依靠雷达操作员的经验进行参数选择,加之多径效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n步骤一:通过雷达接收机获取目标的回波信号并进行脉冲压缩得到目标的一维距离像序列;/n步骤二:采用M/N检测器进行目标检测,首先确定检测参数N,并采用CFAR检测法对步骤一中的N个回波{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通过雷达接收机获取目标的回波信号并进行脉冲压缩得到目标的一维距离像序列;
步骤二:采用M/N检测器进行目标检测,首先确定检测参数N,并采用CFAR检测法对步骤一中的N个回波{si(t)},i=1,2,…,N分别进行一级检验,并使用累加器记录检验结果为H1的次数k,H0的次数K,H1为含有信号分量和热噪声与杂波分量的回波信号,H0为仅含有热噪声与杂波分量的回波信号。
步骤三:由步骤二中的N值确定M/N检测器中另一个检测参数M值;
步骤四:比较步骤二中k和步骤三中M的大小,若k大于M,输出检测结果为H1,若k小于M,输出检测结果为H0。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通过雷达接收机获取目标的回波信号并进行脉冲压缩得到目标的一维距离像序列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一:采用线性调频(LFM)信号对目标进行探测,发射的LFM信号写作:



步骤一二:利用匹配滤波方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则匹配滤波器的形式为:






经过匹配滤波后的滤波输出为:
so(t)≈Tsinc(B(t-t0))(4)
s0(t)即为脉压后得到的一维距离像,后续的操作将在此信号上进行,
j为虚数单位,j的平方为-1;
π为圆周率,约为3.14;
T为信号的持续时间;
t为时间,单位为s;f为频率,单位为Hz;t0表示目标的时延
k为信号的调频斜率,定义为k=B/T,其中的B为信号带宽;
rect()是一个矩形函数,具体定义为
sinc()函数为一个抽样函数,定义为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用的雷达接收机为连续波雷达或脉冲体制雷达。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基于改进型M/N检测器的多径环境下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采用CFAR检测法对步骤一中的N个回波{si(t)},i=1,2,…,N分别进行一级检验的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二一:判断雷达某个分辨单元的观测值经过功率检波后为x,则在不同的条件下,x可表示为:



其中,s是信号分量,n是热噪声与杂波分量;
步骤二二:选择CFAR检测器,根据局部估计得到背景杂波的功率水平估计Z;
步骤二三:通过步骤二二中背景杂波的功率水平进行估计Z和标称因子T计算检测门限S:
S=TZ(6)
步骤二四:将待检测单元的功率D与步骤二三得到的门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张亚豪张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