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手术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792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手术台,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安装有内螺纹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液压缸的活塞杆推动行走轮着地可将底板和其上的装置升起,对手术台进行移动,增加了其灵活性,通过第二电机、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螺纹杆的配合使用,可对手术台高度进行调节,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便于医生进行手术,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手术,风扇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通过通孔吹出,可对手术台进行加热,避免病人长时间躺在手术台上着凉生病,提高了其病人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手术台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术台。
技术介绍
手术室(operatingroom英文简称o.r)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应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要与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抓好手术切口感染四条途径的环节管理,即: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术室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病人在手术室内做手术的时候,需要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台上进行手术,但是目前的手术台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高度的调节,无法满足不同的手术需求,容易给医生手术带来不便,同时此类装置的手术平台大多是金属材料,温度较低,病人直接躺在上面容易着凉生病,也会感到不适,此外,大多数的手术台是固定在地面上的,不便于移动,使用时灵活性较低,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手术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活性高,安全性高,并且可以提高病人舒适度的多功能手术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术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安装有内螺纹套,内螺纹套内通过螺纹套接有螺纹杆,且所述内螺纹套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位于第二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螺纹杆的顶部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有手术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有行走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行走轮位于开口内,所述底板的顶部位于所述手术台一侧设置有升降照明及消毒机构。优选地,所述手术台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腔底部安装有风扇,所述空腔的内壁安装有电热丝,所述风扇位于电热丝的下方,所述手术台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空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手术台的顶部固定有防滑软胶垫,所述防滑软胶垫上开设有与所述手术台上通孔相配合的透气孔,所述手术台的侧边固定有防撞胶条。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上开设有与开口相配合的孔。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滑动套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固定在手术台的底部,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固定在手术台的底部,所述导向杆位于弹簧内。优选地,所述升降照明及消毒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底板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上通过螺纹套接有内螺纹块,所述内螺纹块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末端位于所述手术台上方,且第二固定板上安装有蛇形管和紫外线灭菌灯,所述蛇形管的端部安装有照明灯。优选地,所述内螺纹块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块,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保护壳,所述第一电机位于保护壳内。优选地,所述照明灯的外侧固定有聚光板,所述丝杆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块。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中液压缸的活塞杆推动行走轮着地可将底板和其上的装置升起,对手术台进行移动,增加了其灵活性,通过第二电机、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螺纹杆的配合使用,可对手术台高度进行调节,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便于医生进行手术,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手术,风扇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通过通孔吹出,可对手术台进行加热,避免病人长时间躺在手术台上着凉生病,提高了其病人舒适度。2:本技术中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内螺纹块上升或下降,内螺纹块带动第二固定板上升或下降可对照明灯的高度进行调节,蛇形管可方便移动照明灯对需要照明区域进行精准照明,紫外线灭菌灯可对手术台进行杀菌消毒,避免其因病人身上病菌残留而感染下位病人,提高了其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多功能手术台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板、2升降照明及消毒机构、201第一电机、202保护壳、203第一固定板、204丝杆、205滑槽、206滑块、207限位块、208内螺纹块、209第二固定板、210紫外线灭菌灯、211蛇形管、212照明灯、3行走轮、4开口、5内螺纹套、6第一锥齿轮、7螺纹杆、8第二锥齿轮、9第二电机、10第一安装板、11液压缸、12第二安装板、13手术台、14防滑软胶垫、15空腔、16电热丝、17通孔、18风扇、19套筒、20弹簧、21导向杆、22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活性高,安全性高,并且可以提高病人舒适度的多功能手术台。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术台,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安装板10,第一安装板10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2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安装有内螺纹套5,内螺纹套5内通过螺纹套接有螺纹杆7,内螺纹套5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6,第一锥齿轮6位于第二安装板12的下方,第一安装板10的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转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8与第一锥齿轮6啮合,螺纹杆7的顶部铰接有连接块22,连接块22的顶部固定有手术台13,手术台13内开设有空腔15,空腔15的内部的底部安装有风扇18,空腔15的内壁安装有电热丝16,风扇18位于电热丝16的下方,手术台13上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与空腔15相连通,第二安装板12的底部安装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活塞杆末端铰接有行走轮3,底板1上开设有开口4,行走轮3位于开口4内,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照明及消毒机构2。升降照明及消毒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01,第一电机201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第一电机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手术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安装有内螺纹套,内螺纹套内通过螺纹套接有螺纹杆,且所述内螺纹套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位于第二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螺纹杆的顶部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有手术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有行走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行走轮位于开口内,所述底板的顶部位于所述手术台一侧设置有升降照明及消毒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手术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安装有内螺纹套,内螺纹套内通过螺纹套接有螺纹杆,且所述内螺纹套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位于第二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螺纹杆的顶部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有手术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有行走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行走轮位于开口内,所述底板的顶部位于所述手术台一侧设置有升降照明及消毒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手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台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腔底部安装有风扇,所述空腔的内壁安装有电热丝,所述风扇位于电热丝的下方,所述手术台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空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手术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台的顶部固定有防滑软胶垫,所述防滑软胶垫上开设有与所述手术台上通孔相配合的透气孔,所述手术台的侧边固定有防撞胶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手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涛郝晓硕路国华梁卓文李钊夏娟娟张林媛张自启朱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