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264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包括框架梁和位于所述框架梁顶端若干均匀分布的带肋叠合板,所述带肋叠合板的底端均设有方钢管,所述方钢管的中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其中位于所述方钢管中间的所述通孔上均设有可调节螺杆,所述带肋叠合板的顶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实心混凝土块,所述实心混凝土块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对拉螺栓。有益效果:便于操作,能够有效控制相邻叠合板之间的板底平整度,提高施工质量,能够降低装饰装修阶段的处理难度,有效保证房间的净高,且该工装系统可以拆卸,能够重复利用,周转次数多并能够降低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政策推进,装配式叠合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具有刚度大、免支撑等优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采用预应力导致相邻板间的起拱值不同,在生产上难以控制,这将会影响其在住宅和对板底平整度要求较高的建筑上的推广应用。目前在施工时调整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叠合板起拱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通过液压加载、反力架装置给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施加外力荷载,通过外力荷载将相邻叠合板的反拱值控制为同一数值,浇筑完叠合层混凝土后再将液压装置、反力架装置撤去。液压以及反力架装置虽然施工效果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其体积以及重量都较大,将会增大叠合板在施工阶段承受的荷载,对叠合板在施工阶段的安全不利;其次反力架装置安装速度慢,占用施工空间,影响施工效率。二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生产时在底板两端做V型凹槽,施工时再用砂浆等材料将板与板之间的V型缝封住,通过此种做法来控制板与板之间的平整度;叠合板在其端部做成V型凹槽,会降低叠合板的生产效率,生产模具也较为复杂,施工阶段对板缝的二次封堵降低了施工速度,且板缝封堵的质量难以控制,依然有开裂的风险;其次,对于不同的叠合板而言,由于材料、张拉预应力以及生产时间等因素会造成起拱值不同,无法控制板与板之间的平整度。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及其使用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框架梁和位于所述框架梁顶端若干均匀分布的带肋叠合板,所述带肋叠合板的底端均设有方钢管,所述方钢管的中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其中位于所述方钢管中间的所述通孔上均设有可调节螺杆,所述带肋叠合板的顶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实心混凝土块,所述实心混凝土块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对拉螺栓。作为优选的,所述实心混凝土块的数量为三组,且所述实心混凝土块等距离分布于所述带肋叠合板上。作为优选的,所述实心混凝土块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圆孔。作为优选的,所述对拉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孔并与所述通孔相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实心混凝土块的顶部与现浇层混凝土顶部齐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的使用方法,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包括以下步骤;将若干个所述带肋叠合板安装就位;将所述对拉螺栓穿过所述实心混凝土块上的圆孔,将校正横梁通过所述对拉螺栓固定在所述带肋叠合板的底部;通过所述方钢管两端的所述可调节螺杆将方钢管固定在所述框架梁上下翼缘之间;通过上紧所述对拉螺栓的螺母施加预紧力调节所述带肋叠合板板底的高差;将所述带肋叠合板的板底平整度调整到允许误差内,在所述带肋叠合板上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放松所述方钢管上的可调节螺杆,并拆除所述对拉螺栓与方钢管,以便重复利用;然后在所述实心混凝土块上的圆孔内浇筑灌浆料。作为优选的,所述框架梁为工字形钢梁。作为优选的,所述方钢管通过其端部的所述可调节螺杆固定在所述框架梁上下翼缘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便于操作,能够有效控制相邻叠合板之间的板底平整度,提高施工质量,能够降低装饰装修阶段的处理难度,有效保证房间的净高,且该工装系统可以拆卸,能够重复利用,周转次数多并能够降低材料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中方钢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及其使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中:1、框架梁;2、带肋叠合板;3、方钢管;4、通孔;5、可调节螺杆;6、实心混凝土块;7、对拉螺栓;8、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框架梁1和位于所述框架梁1顶端若干均匀分布的带肋叠合板2,所述带肋叠合板2的底端均设有方钢管3,所述方钢管3的中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4,其中位于所述方钢管3中间的所述通孔4上均设有可调节螺杆5,所述带肋叠合板2的顶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实心混凝土块6,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对拉螺栓7。实施例二;如图1-4所示,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的数量为三组,且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等距离分布于所述带肋叠合板2上,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上设有与所述通孔4相对应的圆孔8。实施例三;如图1-4所示,所述对拉螺栓7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孔8并与所述通孔4相连接,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的顶部与现浇层混凝土顶部齐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的使用方法,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包括以下步骤;将若干个所述带肋叠合板2安装就位;将所述对拉螺栓7穿过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上的圆孔8,将校正横梁通过所述对拉螺栓7固定在所述带肋叠合板2的底部;通过所述方钢管3两端的所述可调节螺杆5将方钢管3固定在所述框架梁1上下翼缘之间;通过上紧所述对拉螺栓7的螺母施加预紧力调节所述带肋叠合板2板底的高差;将所述带肋叠合板2的板底平整度调整到允许误差内,在所述带肋叠合板2上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放松所述方钢管3上的可调节螺杆5,并拆除所述对拉螺栓7与方钢管3,以便重复利用;然后在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上的圆孔8内浇筑灌浆料。实施例四;如图1-4所示,所述框架梁1为工字形钢梁,所述方钢管3通过其端部的所述可调节螺杆5固定在所述框架梁1上下翼缘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梁(1)和位于所述框架梁(1)顶端若干均匀分布的带肋叠合板(2),所述带肋叠合板(2)的底端均设有方钢管(3),所述方钢管(3)的中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4),其中位于所述方钢管(3)中间的所述通孔(4)上均设有可调节螺杆(5),所述带肋叠合板(2)的顶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实心混凝土块(6),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对拉螺栓(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梁(1)和位于所述框架梁(1)顶端若干均匀分布的带肋叠合板(2),所述带肋叠合板(2)的底端均设有方钢管(3),所述方钢管(3)的中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4),其中位于所述方钢管(3)中间的所述通孔(4)上均设有可调节螺杆(5),所述带肋叠合板(2)的顶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实心混凝土块(6),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上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对拉螺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的数量为三组,且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等距离分布于所述带肋叠合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上设有与所述通孔(4)相对应的圆孔(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栓(7)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孔(8)并与所述通孔(4)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叠合板反拱值的可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混凝土块(6)的顶部与现浇层混凝土顶部齐平。


6.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生陈骁丁秀争牟银林侯和涛姜云雷于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荣华青岛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