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东佐专利>正文

墙模板预制单元、具有该预制单元的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2615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墙模板预制单元,具有该墙模板预制单元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墙模板预制单元包括墙板模块、组装于墙板模块的其中一端的凸柱模板以及组装于所述墙板模块的另一端凹柱模板,凹柱模板与凸柱模板彼此互补匹配;墙板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面墙面,每一墙面包括多个相互固定的墙板,墙板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固定至墙面的限位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墙模板预制单元采用凸柱模板与凹柱模板实现互补匹配,可以实现模块化定制,简化结构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拉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模板预制单元、具有该预制单元的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模板预制单元、具有该墙模板预制单元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结构都是通过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建筑的,这样的建造方法过程繁琐且耗时长,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料,不利于环保。装配式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或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结构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近几年发展迅速,一般采用钢筋进行相邻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但是现有的预制构件的模块化及标准化程度低,预制构件间连接方式复杂,同时存在强度不够等问题,同时传统建筑行业的墙体外面还需要经过批荡、涂防水层、贴外墙砖等复杂工序。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及其建筑结构和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定制并实现模块化的墙模板预制单元。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模板预制单元,包括墙板模块,凸柱模板,组装于所述墙板模块的其中一端;凹柱模板,组装于所述墙板模块的另一端,所述凹柱模板与所述凸柱模板彼此互补匹配;所述墙板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面墙面,每一所述墙面包括多个相互固定的墙板,墙板模块进一步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至所述墙面。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如前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上述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至少两个墙模板预制单元和一窗体模块,将所述窗体模块的两端分别匹配对接至所述墙板模块的凸柱模板或所述凹柱模板;b.所述墙模板预制单元和所述窗体模块包围形成一立体空间,所述窗体模块的两端和所述凸柱模板或所述凹柱模板包围形成立柱槽;c.向所述立柱槽和所述墙板模块内浇注混凝土,使得所述混凝土填充所述立柱槽和所述墙板模块;d.提供一楼板单元,将所述楼板单元安装至所述墙模板预制单元和所述窗体模块的顶部;e.于所述墙模板内加装钢筋;f.施工现场从所述楼板单元的上方浇注混凝土,使得所述混凝土填充所述楼板单元,形成一第一建筑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凸柱模板与凹柱模板实现互补匹配,可以实现墙模板预制单元的模块化定制,在简化墙模板预制单元结构的同时可以满足更高的强度和抗拉要求。墙板同时是模板,省略了墙体表面传统工序的批荡、涂防水层、贴外墙砖等传统工序,在简化建筑施工工序的同时还省略了预制建筑关键的预制模块装配连接环节,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各模块装配后浇灌混凝土使立柱墙体一体化形成,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抗拉、抗压和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结构整体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墙模板预制单元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墙模板预制单元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墙板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墙模板预制单元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墙板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墙板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墙板和限位件的立体结构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A的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墙板和限位件的立体结构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墙模板预制单元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墙板的立体结构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墙板的侧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剖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立体结构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墙面的立体结构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墙板模块的第一安装件的立体结构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建筑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建筑结构的建筑单元的组合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建筑结构的楼板单元的立体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建筑结构的楼板单元的钢管连接板和连接模板的立体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其中一个步骤。附图标记墙模板预制单元1落地窗墙体模块2推拉窗墙体模块3梁单元4楼板单元5凸柱模板10墙板模块20凹柱模板30梁模块40底板模块50第一侧板11第一连接板12加强板13第一开孔15第二开孔35墙面21墙板210钢管220限位件230突出部2301钢管固定孔2300第一安装件231第二安装件232第一安装槽2311本体部520固定件240钢管连接板51连接模板52开孔510第一限位部525第二限位部526第三限位部527第四限位部528第一配合部521第二配合部522第三配合部523第二侧板31第二连接板32主体部211第二延伸部213第一延伸部212第一固定孔2120第三延伸部214第二固定孔2130第一配合部2111第一配合空间2110第二配合部2112第三配合部2113第一夹持部215第三夹持部217第二夹持部216凸起部2114第四夹持部218突刺219定位勾2116卡扣部2115第一通孔2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墙板模块,/n凸柱模板,组装于所述墙板模块的其中一端;/n凹柱模板,组装于所述墙板模块的另一端,所述凹柱模板与所述凸柱模板彼此互补匹配;/n所述墙板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面墙面,每一所述墙面包括多个相互固定的墙板,墙板模块进一步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至所述墙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墙板模块,
凸柱模板,组装于所述墙板模块的其中一端;
凹柱模板,组装于所述墙板模块的另一端,所述凹柱模板与所述凸柱模板彼此互补匹配;
所述墙板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面墙面,每一所述墙面包括多个相互固定的墙板,墙板模块进一步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至所述墙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模块进一步包括多个钢管,所述钢管设置于两面所述墙面之间,所述钢管固定至所述墙板或所述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通过一固定件固定至所述凸柱模板和所述凹柱模板,所述墙板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分别与所述主体部垂直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垂直的第三延伸部,所述墙板大致为C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墙板的第二延伸部叠接于相邻的所述墙板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对应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钢管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限位件搭接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并限位于两排所述钢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分别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以及第四夹持部,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夹持部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第一配合部,所述主体部延伸形成第二配合部,自所述第四夹持部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第三配合部,其中一墙板的所述第一配合部对接进入相邻的另一所述墙板的第一配合空间,所述第一配合空间由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三配合部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所述第四夹持部分别对应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进一步包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实现固定,另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实现固定,其中一个所述限位件放置于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另一所述限位件放置于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分别向两侧延伸形成互相卡扣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空间,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凸起部,第一配合空间由第二配合部和第三配合部定义,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卡扣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进一步延伸形成至少两个定位勾,两个所述定位勾形成定位槽用以收容所述限位件的突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垂直于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安装槽,相邻的所述墙板分别安装至相对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安装槽,相邻的所述墙板分别安装至相对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进一步包括第三安装槽,所述限位件固定至所述第三安装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模板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模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和一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以连接一对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加强板,用以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佐
申请(专利权)人:杨东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