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辰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侧护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259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侧护栏结构,包括多个呈纵向等距设置的立柱结构,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结构之间的栏杆组件;所述立柱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预埋至地面之下,所述底座为扇形,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开口,在所述开口的内侧设置有一销轴,通过所述销轴配合有一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经由所述开口后插入至所述底座内,在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一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以所述销轴为轴心设置,所述弧形杆穿过所述立柱,在所述弧形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柱之间,当所述弹簧未压缩时,所述弹簧作用所述立柱,此时所述立柱处于竖直状态;本装置可以实现道路外侧的防护,且仅需较小的安装空间,还可以起到弹性吸能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侧护栏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侧护栏结构。
技术介绍
在危险道路,特别是临崖道路和临水道路,需要在道路的边缘处安装护栏,通过护栏起到冲撞防护的技术效果,当车辆冲出路面时,通过护栏进行硬性的阻挡,起到防护效果,有效保护车辆。但是,临崖道路和临水道路很多都非常的窄,较窄的道路,外侧还需要预留较多的空间给护栏提供吸能空间,以及安装空间,这就使得原本窄小的道路更加窄小,不利于车辆的通行。且现有技术中的这类刚性的护栏,在冲撞后非常容易发生折断,存在安全隐患。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道路外侧的防护,且仅需较小的安装空间,还可以起到弹性吸能作用的道路侧护栏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道路外侧的防护,且仅需较小的安装空间,还可以起到弹性吸能作用的道路侧护栏结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侧护栏结构,包括多个呈纵向等距设置的立柱结构,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结构之间的栏杆组件;所述立柱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预埋至地面之下,所述底座为扇形,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开口,在所述开口的内侧设置有一销轴,通过所述销轴配合有一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经由所述开口后插入至所述底座内,在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一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以所述销轴为轴心设置,所述弧形杆穿过所述立柱,在所述弧形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柱之间,当所述弹簧未压缩时,所述弹簧作用所述立柱,此时所述立柱处于竖直状态;在所述立柱的上端法兰连接有延长杆;所述栏杆组件被固定于前后相邻的两根所述延长杆之间。通过栏杆组件承受车辆的冲击,在车辆冲撞发生后,栏杆组件带动延长杆,延长杆连同立柱可沿着销轴旋转,通过旋转一定的角度进行吸能(立柱可旋转的最大角度小于30度)。并且立柱在旋转时,压缩弹簧,通过弹簧可以起到缓和冲击力的技术效果,减少车损,并且避免刚性固定而导致的延长杆或立柱弯曲。且在撞击消失后,有助于立柱的复位。优选地,所述栏杆组件包括上下两根横杆,在两根所述横杆之间穿插有竖向的竖杆,所述竖杆的两端在穿过所述横杆后配合有螺母;所述横杆的两端插入至所述延长杆内并固定;栏杆组件是可拆卸的结构,便于在受损后进行修复,竖杆可向上抽出,便于更换。优选地,在所述竖杆上套设有圆柱形的防撞桶。防撞桶采用是橡胶材质,壁厚为3mm~6mm,其内部具有填充物,填充物为细沙或粗沙,填充量为防撞桶容积的2/3。采用填充物的目的是在受到撞击后增加抗冲击能力,而2/3的填充量是在防撞桶受到冲击后,给填充物一个可活动的空间。如果采用实心填充,则由于填充物无活动空间,造成车损加剧。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前后两块侧板,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焊接有底板,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焊接有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所述侧板、底板、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构成所述底座;所述弧形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直板的外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直板的外部;在所述第一直板的外部,环绕于所述弧形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环,在所述第二直板的外部,环绕于所述弧形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环;在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底座由多块钢板焊接而成,成型简单,成型成本较低;第一加强环可以增加第一直板端面位置处的抗形变能力,在弹簧挤压形变后,避免第一直板的兴宾。优选地,所述弧形杆延伸至所述第一直板外部的那一部分处径向贯穿设置有植筋孔,在前后两根所述弧形杆之间通过所述植筋孔植入有螺纹钢筋,所述螺纹钢筋和所述弧形杆之间点焊固定。在临近便于的道路,由于车轮的碾压,非常容易导致路面坍塌,而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之后,通过植筋孔所植入的螺纹钢筋可以固结地面铺设材料,增加防坍塌的能力;特别适合山崖道路和河岸道路,增加通行安全。优选地,所述弧形杆为中空钢制杆件,在施工时,在弧形杆内灌注混凝土浆。优选地,所述第二直板的下端向下延伸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焊接有肋板。延伸板搭配肋板可以增加底座的安装深度,安装深度越深,则结构也稳定。优选地,所述第二直板和所述延伸板等宽,且所述第二直板的宽度大于两侧所述侧板的间距,使得底座在焊接完成后,所述第二直板的前后端面均凸出至所述侧板的外部,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二直板之间焊接有第一肋板。上述结构中,第二直板的宽度增加,在与地面之间浇筑固定时,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包裹面积,增加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中,底座是被埋设在地面路基材料中,且采用浇筑的方式进行固定的,因此在路面外侧承压后,可以增加路面的防坍塌的能力;起到路基加固的作用;且由于其具有一个体积结构相对较大的底座,因此其与路基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得整个护栏可以尽可能的靠外安装,增加路面通行宽度;2)立柱是可沿着销轴转动的,在栏杆组件承受撞击后,可以通过立柱的旋转运动压缩弹簧吸能;3)弧形杆是穿过立柱的,因此可以避免立柱承受撞击后向上脱离底座,增加本装置的稳定性;4)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栏杆组件的侧视图;图3为螺纹钢筋的布局示意图;图4为底座的俯视图;图5为底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至图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侧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呈纵向等距设置的立柱结构(1),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结构(1)之间的栏杆组件(2);/n所述立柱结构(1)包括底座(101),所述底座(101)预埋至地面之下,所述底座(101)为扇形,所述底座(10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102),在所述开口(102)的内侧设置有一销轴(103),通过所述销轴(103)配合有一立柱(104),所述立柱(104)的下端经由所述开口(102)后插入至所述底座(101)内,在所述底座(101)内设置有一弧形杆(105),所述弧形杆(105)以所述销轴(103)为轴心设置,所述弧形杆(105)穿过所述立柱(104),在所述弧形杆(105)上套设有弹簧(106),所述弹簧(106)作用于所述底座(101)和所述立柱(104)之间,当所述弹簧(106)未压缩时,所述弹簧(106)作用所述立柱(104),此时所述立柱(104)处于竖直状态;在所述立柱(104)的上端法兰连接有延长杆(107);所述栏杆组件(2)被固定于前后相邻的两根所述延长杆(107)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侧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呈纵向等距设置的立柱结构(1),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立柱结构(1)之间的栏杆组件(2);
所述立柱结构(1)包括底座(101),所述底座(101)预埋至地面之下,所述底座(101)为扇形,所述底座(10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102),在所述开口(102)的内侧设置有一销轴(103),通过所述销轴(103)配合有一立柱(104),所述立柱(104)的下端经由所述开口(102)后插入至所述底座(101)内,在所述底座(101)内设置有一弧形杆(105),所述弧形杆(105)以所述销轴(103)为轴心设置,所述弧形杆(105)穿过所述立柱(104),在所述弧形杆(105)上套设有弹簧(106),所述弹簧(106)作用于所述底座(101)和所述立柱(104)之间,当所述弹簧(106)未压缩时,所述弹簧(106)作用所述立柱(104),此时所述立柱(104)处于竖直状态;在所述立柱(104)的上端法兰连接有延长杆(107);所述栏杆组件(2)被固定于前后相邻的两根所述延长杆(10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侧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组件(2)包括上下两根横杆(201),在两根所述横杆(201)之间穿插有竖向的竖杆(202),所述竖杆(202)的两端在穿过所述横杆(201)后配合有螺母(203);所述横杆(201)的两端插入至所述延长杆(107)内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侧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竖杆(202)上套设有圆柱形的防撞桶(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侧护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1)包括前后两块侧板(111),在两块所述侧板(111)之间焊接有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辰孙斌
申请(专利权)人:宋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